讀護理類書籍有感(精選4篇)
讀護理類書籍有感 篇1
經過對倫理學的學習,讓我了解到作為一名護士,學好倫理學是很重要的。因為在這個學習過程中,讓我明白工作中如何恪守醫德,如何處理好與醫生、病人之間的相處、溝通。也讓我了解到,要成為一名好的護士,不僅要有精湛的護理操作水平和堅實的醫學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還要具備有良好的醫學道德水平。如果沒有良好的醫學道德水平,即使有再好的技術和知識,也只會害人。就像一些不負責任的護士,粗心大意:換錯藥,掛錯瓶,輸錯液等,使病人失去寶貴的生命。
生命對于每個人都只有一次,人死了就不能復生。而我們作為一個醫護人員,關心、尊重和愛護病人的生命是我們的基本責任。醫學人道主義的思想基礎是熱愛生命、珍惜生命、關心生命、保護生命,而我們護理人員應該做的就是要救死扶傷,防病治病,全心全意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務,實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在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與患者建立充分的信任關系,信任是個人依賴他人進行交流的一種個人愿望,包括對個人不加評判的接納。信任感在人際關系中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交往的雙方產生安全感,使人感受到別人的關心及重視。同時信任感的產生可以創造一種支持性的氣氛,使人能夠真誠、坦率地表達自己的價值觀、感情、思想及愿望。護士在護理過程中,應注意通過自己的責任心、愛心、同情心、及耐心來創造一個有充分信任及支持感的氣氛,并通過自己扎實的護理知識及技能,增加對象對自己的信任感,以發展良好的護患關系。
2.與患者有效溝通,有效的溝通將產生良好的護患關系,缺乏溝通后無效溝通導致護患之間產生誤解后沖突。因此,良好的溝通技巧是建立及增進護患關系的基礎。護士可以通過語言及非語言的溝通技巧,運用移情、傾聽、證實、自我暴露等技巧與對象進行有效的溝通,從而使護士了解更多有關對象的健康狀況、心理感受等方面的信息,更好地滿足對象的需要。同時通過雙方良好的溝通交流,增加了彼此的了解及信任,促進了護患關系的發展。
3.要有健康的工作情緒,良好的工作熱情在工作中應時刻注意自己的情緒,不要將不良的情緒因素帶到工作中。在與對象交流的過程中,不要將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對象。在工作中要急對象之所急,耐心細致的對待對象,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水準,理解患者心理,同情體貼寬容,維護患者的尊嚴,尊重他們的權利,提高生命質量。
我以前對護理職業缺乏應有的認識。而經過對倫理學的學習,我認識到在整個醫療工作中都少不了護理人員的辛勤勞動,離不開忽視的配合。所謂,“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充分說明了護理工作的重要性。醫生和護士只有職業分工的差別,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是維護人的健康與生命,都應當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愛護。
因此,我們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醫學道德水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投身于護理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讀護理類書籍有感 篇2
“為盡可能多的人謀幸福,其自身就愈幸福。這種幸福是不朽。幸福來自努力的愛。”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名言,它是佛羅倫斯·南丁格爾為了人類健康和追求護理事業最真實的寫照!
《護理札記》是南丁格爾對護理工作最具影響力的一本書,描述的非常精確、細致,所謂面面俱到。譬如:病房空氣新鮮,環境舒適,整潔安靜,做好生活護理,飲食護理,增加營養等等。并對病人的飲食營養問題,陽光、病房空氣、環境的絕對安靜等都提出了具體要求和標準,她把所有對病人身心不利的因素都想到了,從而提出了明確的護理措施,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
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而真正的護理體現在哪里?難道只是每天機械性的為病人打針,發藥…我們考慮過病人真正的需求嗎?
讀過此書,受益匪淺,感悟自己在為病人服務的過程中欠缺的東西太多,為病人考慮的太少。雖然已做了多年的護士,但從書本學到的護理心理學及醫院要求的護理理念來評價自己肯定是不合格的。因為我很少想到為了病房空氣新鮮而為病人開一扇窗,在暴風雨來臨時也很少想到要為病人關一扇窗,在夜深時也忘了為病人關一盞燈;總是忽略病人的臥位、床單位是否舒適;在每次例行晨間護理時也只是走于形式,從未為病人想過做晨間護理的合適時間,或許有些病人還在睡夢中,或許有些病人還在吃早餐;對于飲食的指導也太膚淺,沒有了解病人的胃口,聽聽病人愛吃什么,只是一味地要求病人按我們所提供的食物吃,有時我們提供的病人也許不愛吃呢…等等。很多方面有待改進。
文中講述了“在我離開病人,在我不在的時候也不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給了我最深的感觸。想著我科一位關節僵硬、右腿燙傷、綣縮在床的病人,心中難免有幾分自責。我想如果我們不厭其煩的對家屬進行疾病健康知識宣教、觀察仔細,或許病人可以避免燙傷;如果我們早期對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或許患者關節不至于那么僵硬。總而言之:當在我們離開病人時,希望我們能放心的離開!
《護理札記》對從事護理工作者終身受益,經過反復認真閱讀,使我對南丁格爾在創建護理學的一生中的心路歷程有了切身的理解,她崇高的道德品質也深深的感動著我的心,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向!“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想自己想不到的事,運用前瞻性的思維為病人提供優質的服務!
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愛?我們的前輩,護理學的創始人佛羅倫斯·南丁格爾用她傳奇的一生做了最好的詮釋!是她讓護士變成了天使,讓我們用一顆象南丁格爾的心去為病人解除痛苦;讓我們沿著南丁格爾的路走下去,生生不息……
讀護理類書籍有感 篇3
《護理札記》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我們的護理史祖南丁格爾女士從我們生活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易被忽視的小細節出發,而引出這些事對我們本身及病人造成的潛在及已發生的危害,這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它不是一味地講大道理,要求我們怎樣按照什么道理做什么事情,這樣更容易讓人接受。
《護理札記》由外文翻譯而來,因為語言的差異,初次讀來難免有些生硬難懂,我甚至覺得有些語言都是欠通暢的,以致于最初不懂什么意思,更加不知道作者想要表達什么,但是細細品味,卻又不難感受到作者細膩的情感以及那雙善于發現生活的眼睛,及那顆博愛無私的心。
也許有人會說,那些簡單的生活常識大家都知道,是啊,既是來自生活想必大家都清楚,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而且又有多少人也為別人做到了這些,這就是關鍵,縱是簡單的事,想必心中沒有愛,沒有憐憫之心的人是無法做到的。
就拿書中通風這一事來說吧,我們為自已的房子通風透氣,想必大家都會做,因為都知道新鮮空氣的重要性,但是作為護士,我們是否也會我們的病人考慮了這一點,就拿我們內科來說吧!我不知道是不是地理位置的原因,還是因為這個風口的問題,我明顯感覺同處一家醫院,進入內科去比別的科室心情更加壓抑,不單單因為我們工作量,更是因為這個環境,我們一天工作生活8h的環境,渾濁的空氣,時時充斥著整個病房,這時我們在打開護士站的窗門時有沒有想過病人也跟我們有著同樣的需求呢?可能我們也曾為病人做過這樣的事情,但那是不是因為我們自己進入病房時也受不了病房里面渾濁的空氣呢?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們也不是在為病人在做事,而是為我們自己。可能我們也想這樣做吧,但是因為現實與理想的差別,繁忙的工作讓我們無暇顧及這些看似簡單的小事,我們也做不到事事親之,為之,但是作為護士,作為一個健康人,我們主要做好健康宣教,既是疾病的宣教,也是生活的。
“心眼”一詞的理解為貶義,但是我卻想說,生活中我們就應該多一個“心眼”,這樣才可以更好的發現生活的美,讓自已為他人的生活開一朵花,為他人燦爛一片心地,添一份生存下去的理由,多一點生活下去的借口,提高他人的生活質量,就是提高了我們自已的生存質量。在病房中,作為護士我們也該多一個“心眼”,多去病房對有需求的患者給予更多的愛與關心,幫助患者盡快恢復身心健康。讓他們在生病過程中也能感受到關愛無處不在。
看了讀護理類書籍有感的讀者還看了:
1.護理心得體會
2.護理學習心得體會
3.護理心得體會范文
讀護理類書籍有感 篇4
看完《護理札記》,腦海里突然想起托爾斯泰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一個人的價值不是以數量而是以他們的深度來衡量的。南丁格爾這位享譽國際的提燈女神的價值,就是她的深度、她的內涵體現出來,讓人尊敬。”能夠抓住工作生活中一些‘細節’的這些人來說,是一件極其幸福的事”。學札記使我明白到,我們現在的護理涵養的提升,應該在”細節”護理中花功夫,這是一名優秀護士必備的良好素質,而對于一名敬業的護士來說,凡事無小事。
護理工作包含著很多的部分,每一部分是許許多多細節組成,細節護理滲透在每一質量標準中,絕大部分工作都需要我們務實地勞動。護理職業是平凡瑣碎的,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既要注重宏觀更要重視細節,抓質量的每一環節中,要牢牢的把握細節,才能通過優質的護理讓病人獲得身心健康恢復。
如何體會細節護理在臨床護理中的作用呢?在護理札記中,零零碎碎的對話,讓我們知道語言的力量。適合以及合理的護患交流是很重要的,可以體現出病人當前的生理和心理的真實情況,而如何運用自身的交流來獲取信息,就是你這個衛生工作者自身水平的體現。針對不同患者、不同需求提供相應的細節護理,必須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用心感受、發現、重視患者的個性需要。通過護理實踐,感受到重視細節護理有助于減少醫患糾紛,為患者提供規范化護理之外的感動服務和驚喜服務,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既有利于保證護理安全,又能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和病人滿意度,提高護理誠信度。
讀完這本札記,使我明白到,我們現在的護理涵養的提升,應該在”細節”護理中花功夫,這是一名優秀護士必備的良好素質,而對于一名敬業的護士來說,凡事無小事。我特別深刻的是,護理環境的重要性。護士不但要時刻注意病房的清潔,注意空氣是否新鮮,是否缺少光線或者溫度是否適宜,而且我們這些小護士們必須能勤觀察、勤學習、勤思考。它要求我們護理人員有專業的理論知識、技術水平以及關愛之心。體現整體護理水平的高度,如何運用自身的傳播技巧來給予患者人性化、全面化的護理,是我們應該深思的話題。在每天的護理工作開展前,我們應該先沉淀思緒,正如札記的用意,就是啟發后來者。
能夠抓住工作生活中一些‘細節’的這些人來說,是一件極其幸福的事”。護理工作包含著很多的部分,每一部分是許許多多細節組成,細節護理滲透在每一質量標準中,絕大部分工作都需要我們務實地勞動。護理職業是平凡瑣碎的,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既要注重宏觀更要重視細節,抓質量的每一環節中,要牢牢的把握細節,才能通過優質的護理讓病人獲得身心健康恢復。
如何體會細節護理在臨床護理中的作用呢?在護理札記中,零零碎碎的對話,讓我們知道語言的力量。適合以及合理的護患交流是很重要的,可以體現出病人當前的生理和心理的真實情況,而如何運用自身的交流來獲取信息,就是你這個衛生工作者自身水平的體現。針對不同患者、不同需求提供相應的細節護理,必須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用心感受、發現、重視患者的個性需要。通過護理實踐,感受到重視細節護理有助于減少醫患糾紛,為患者提供規范化護理之外的感動服務和驚喜服務,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既有利于保證護理安全,又能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和病人滿意度,提高護理誠信度。
護士的工作崗位神圣而崇高。身穿白大褂在崗履責,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方才能夠做好方方面面的事務。不僅講究工作效率,更要講究工作質量,注重工作效果。我認為,護士工作看上去容易,其實真正做好卻又不是件易事。這項工作有其自身的職責和內在的標準,各位護士做起來因自己年齡大孝工作經驗、履責態度、個人性格等因素,雖然也能在工作職責和工作標準范圍內完成任務,但效率和質量卻是千差萬別,而且高效率、高質量的工作標準是沒有頂的。有的護士完成了硬件工作(如量體溫、打針、發藥等)之后,安心無事地歇之辦公室;有的護士做了硬件工作之后,又做了大量軟件工作(如給病員以更多的真、善、美的精神性東西)。“硬”有范圍有尺度,“軟”則沒有指令性的規約。那么,護士在崗履行職責,怎樣能夠做到高效率、高質量、創造性的完成各項工作任務,達到最佳工作效果,讓病員安心、放心,并積極配合醫院治療?雖然沒有千篇一律的格式,但有規律可循。通過這次醫德醫風的學習,引發了我對護士崗位意識的確立,對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的促進作用問題的思考!
責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這“責任心”的“心”字,早被中國古代哲學家喻指思想、精神,即今日廣義的哲學范疇“意識”,與醫學上稱身體某部位的那個“心”有別。工作上的“心”(責任心)到位,即捧著一顆心來,在班用心去做,不夾私心離班,這樣專“心”之致,就能做好護理工作。身為年青的護士,對剛接手的工作有時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只要有這份心,相信自己定會早日勝任此項工作。如果缺乏責任心,無論是新護士,還是老護士,都不會做好護理工作的。事物有因果關系,即有因才有果,護士工作也存在因果性的一面。工作是靠人做的,護士工作要達到良好的效果,甚至最佳效果,必定要求護士本身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有正確的意識指導自己去履行職責。有好的開端,才會有好的結果。歪打正著的事是有,但不具有普遍性。護士工作切忌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之念,“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歪打是不會正著的。加強責任意識才是良好的動因,也是最佳出發點。當然,工作中也會有好心辦錯了事,這屬正常范圍,世界觀方面是沒有問題的,有其正確的意識,只是世界觀轉換成方法-論的環節上出現了失誤,或是方法的運作上出了差錯。“好心辦錯了事”是方法問題,而不是思想問題。方法問題很復雜,也很有講究。對護士來說,護理工作有個業務水平、經驗多寡、病員配合、他事阻礙等,使之方法不得力,或者不到位。這些屬外在原因,是客觀造成的,非主觀所致,這種“錯”容易被防止和克服。如果不該出錯而因責任心不強出了錯,性質就變了,就不屬正常范圍,也就不能用“出錯”來塘塞,那要追究其責任。所以,責任意識對護士來說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必須自我內修、點滴養成這種意識。責任意識與工作職責的要求是緊密聯系的,有時能合二為一,但區別是顯然的。前者屬自我意識、自我要求,強調個體的內控,具有軟性的一面;后者屬外在規約,強制要求,具有硬性的一面。“硬性”是工作職責、標準,“軟性”是個體工作的靈魂,“硬性”好比骨骼,“軟性”恰似血肉。
護士加強責任意識是做好本質工作必不可少的,但僅僅有責任意識還不夠,應該在責任意識的基礎上,并緊緊圍繞責任意識創造性地拓展工作。這個“拓展”就是由護士單方面努力,一廂情愿的工作,變成護士與病人之間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協調。而護士與病人之間的密切協作的主動權、選擇權在于護士這方。護士工作如何才能適應、迎合并受到病人的支持,確立平等意識是其關鍵,即護士對待病人采用平等的觀念,不僅對待所有病人一碗水端平,而且時時處處與病人平等相處,護士不能有居高臨下之感。在病房里護士是相對固定的,病人是流動的,選擇住院的權力在病人手里,若把護士比作主人,那么病人就可比作客人。護士與病人彼此之間的關系就應該是“主便客勤”。主人怎樣接待客人,方便客人呢?首先要尊重病人,重視對方的存在,象招待客人一樣熱情地招待每一位病人,力爭使病人感覺到主人待客熱情、隨和,服務周到。做到這些,主要體現在護士的服務態度上,護士應該做到“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
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從根本的整體護理出發,善于發現患者的表情、面色、語言、肢體、情緒等,判斷他們的需要(Maslow的五個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需要、尊重與自我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出發,盡可能地、不遺余力地滿足患者,盡管是極為細微的小事,充分體現人性化護理的精粹。
善于觀察,貫插在札記中的每個角落,即便是患者一句小小的抱怨,南丁格爾都能記在心里,記錄下來做成札記。運用好“觀察”,通過觀察,有針對性地明確護理診斷、制定好護理計劃、劃分好護理重點、實施好護理措施,就能有效地幫助患者機體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