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讀后感小學生(通用9篇)
草房子讀后感小學生 篇1
溫暖的話語可以溫暖心靈,當然,諷刺和嘲笑也會讓人傷心難過,應該多多關心身邊被別人諷刺和嘲笑的人,不應該袖手旁觀。
這本書講了男孩桑桑在油麻地小學度過了六年刻苦銘心、終身難忘的校園 生活,親眼看見了一連串讓人傷心痛哭,震憾人心的故事:一位少男和少女之間有一份純潔無瑕的情意,不幸的是少男生病了,在少男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懼,另少女痛哭不已。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桑桑,他是這個學校校長的孩子,他十分的調皮,有幾次他經常把自己家的東西拆了。有一次,他看鴿子沒窩很傷心,于是把柜子的玻璃拆了,從外面找來兩塊木板搭了一個巢,被他媽媽 關了禁閉。可是他依然屢教不改。還有一次,他看漁夫每次都捕到許多魚,他也想試一試。于是他把蚊帳拆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剪成了漁網。他早上出去了,爸爸媽媽 找不他,十分著急。晚上,他回來了,提著兩桶魚,媽媽看到是用蚊帳捕的魚很生氣,他也沒說什么。
晚上,他便糟秧了,眼上一個包,腿上一個包,包多得不能再多了,渾身都癢。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幸福的人要關心不幸福的人,才會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幸福。
草房子讀后感小學生 篇2
“天是瓦藍瓦藍的,白云溫柔如絮。天空下是一片油麻地,麥子隨風搖擺,空氣中彌漫著艾草好聞的苦香味。”小說《草房子》語言優美,這里的景色美麗,人們善良,學校可愛,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暑假 里,我看了好多書,《草房子》這本書太厚了,我是在開學 前才翻開它的。但我一旦翻開它,就愛不釋手了。我喜歡小說中的桑桑,喜歡禿鶴,喜歡紙月,喜歡細馬……不過印象最深的就是杜小康了。
杜小康原本家境富裕,又是班長,一直是桑桑明爭暗斗的對象,最讓孩子們垂涎的是,他還擁有油麻地唯一的一輛舊自行車。然而,杜小康的遭遇卻是艱辛,讓人心酸的。杜小康的爸爸 去外地做生意,正當滿載而歸,只一小瓶燒酒把自己弄醉了,忘了船要靠邊行,結果和迎面開來的大船撞上了,不僅杜小康爸爸 受傷,還弄得船上的貨物全沉了,這下家里可是空無一文了,窮的杜小康連書都讀不起。杜小康是多么喜歡讀書啊,可是他們還有一屁股債沒還清。杜小康含淚輟學,跟著病弱的父親 離開油麻地去放鴨子 、擺小攤,在生活的艱辛與貧困中成熟起來,但他心里卻時時刻刻都懷念著油麻地小學。
其實一開始我并不喜歡杜小康,覺得他太傲氣,似乎和大伙兒格格不入。看了杜小康因想讀書而遭遇爸爸的打的時候,我真的好難受,他太可憐了,他如果生活在我們這兒,肯定不會沒有書讀了。在我們杭州,小學、初中可是免費讀書的,新課本散發著淡淡的油墨香,從不用你掏一分錢。杜小康如果和我們一樣生活在杭州,他爸爸就完全不可能叫他去放鴨子,因為那是違法的;如果和我們一樣生活在杭州,杜小康就不用去偷書,因為所有的教科書是免費的。
杜小康因想回油麻地小學的嚷嚷聲時常在我的腦海回蕩,我震撼的同時慶幸自己生在好時代;慶幸我的家庭雖不是十分富裕,但父母會盡一切努力供我上學,還讓我去學小提琴;慶幸我和同學們都非常幸福地學習著,有明亮的教室,有關愛我們的老師 。
《草房子》教我學會珍惜,珍惜所擁有的一切;《草房子》教我學會關愛,關愛同學、朋友 、老師、家人;《草房子》教我學會堅強,如杜小康能在逆境中崛起。
草房子讀后感小學生 篇3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讀書讓我忘記了打斗得沒完沒了的動畫片,讓我改掉了沉迷電腦游戲的不良愛好。捧起一本心愛的書,就像在與一位高尚的朋友 對話。
前幾天,我一口氣把曹文軒叔叔寫的《草房子》讀完了。《草房子》講了男孩兒桑桑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的六年學習生活。六年中,他經歷了一連串看似尋常、卻又催人淚下的事。
書中的主人公有著讓我羨慕的童年!我渴望體驗像他們那樣豐富多彩的童年,即使它充滿著磨難!我想像桑桑一樣,春天 在碧綠的草地上盡情打滾;像杜小康一樣,夏天 在湖里嬉戲游泳;像細馬一樣,秋天 在山坡上放羊;能和小伙伴 一起,冬天 在雪地里打雪仗;我渴望有個小寵物,我甚至盼望著有時間在太陽底下發呆……
書里書外,童年變了模樣。一放學,我就要趕回家做作業;晚飯后,我丟下飯碗就要和爸爸布置的各種題目“搏斗”;院子里,和我同齡的孩子不少,可是他們也和我一樣“忙”,大家很少見面。每天放學后,院子里看不到游戲的孩子。唉,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讓我們不忍拒絕。競爭激烈、與時俱進的社會,讓我們不敢懈怠,我們這一代孩子的童年時光,衣食無憂,卻有放不下的負擔。
我喜歡曹文軒叔叔的書,我要以此為動力,不斷激烈自己。
草房子讀后感小學生 篇4
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葉,靜靜的大河,一望無際的蘆葦蕩,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著一群可愛的孩子:頑皮、聰明的桑桑,禿頂的陸鶴,堅強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靜的紙月……這就是我 剛剛讀到的純美小說《草房子》。他是著名作家曹文軒所著的一本兒童讀物,描寫的是一個名叫桑桑的男孩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的小學生活。小說通過四個同學 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和學習生活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孩子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以及同學 間互幫互助的感人場景。
這本書早已經在我的書柜里,但以前媽媽 讓我讀的時候,我總是看不進去,前幾天拿出來翻看,發覺很有味道,這是本有品位的書,之前由于年齡小我沒法體會。
本書的文筆極其優美,寫了作者已遠去的小學生活,這種看似平常實則并不簡單的生活,我們現在的時代難以經歷,但我們都能體悟得到,那種發生在還未長大卻向往長大的少男少女之間的純真故事,有許多偶然,但也是必然。看書的時候,我仿佛穿越到桑桑的身邊,同他一起把碗柜改成了鴿子的“高級別墅”,把蚊帳做成漁網一起捕魚……和他一起淘氣;當他生病并被診斷為絕癥的時候,我也幾乎要絕望了,終于在名醫的治療下,桑桑痊愈了,我流下了高興地淚水。我們一起經歷了那一段刻骨銘心,看到不幸少年與厄運抗爭的悲愴,見證殘疾少年對尊嚴的堅守……在這所其實并不大的草房子里,每一個故事地上演,都動人心魄,每一段經歷都催人淚下。
書中的人物的描寫非常有特色,給人啟迪。在“禿鶴”的行為中,我們體驗到了什么是真,什么是純。在“細馬”的身上,我們體驗到了什么是美,什么是善。在杜小康富有戲劇性變化的生活中,我們體驗到了什么是憂傷,什么是勇氣。即使學生之間有著各種各樣的傷害,但是孩子的心底還是純真的。這種感情也正是我們這個年齡最為珍貴的東西,是最值得我們珍惜的情感。
讀完《草房子》,我久久地沉浸其中,久久地回味書中的每一個情節,每一個人物。這一切的一切都散發著人性之美的光輝,不斷地沖擊著我的心靈。也請同學們走進《草房子》,走進油麻地的世界,看看你有著怎樣的感悟吧。
草房子讀后感小學生 篇5
我讀完曹文軒所寫的《草房子》后,被里面的鮮活的人物所感染,在我周圍的同學中隱隱約約可以感受到這些人物的影子。這也是小說吸引我的地方。
這里面有許許多多的人物,但我最喜歡陸鶴。他有個外號叫“禿鶴”,雖然禿鶴在六年級 之前,他不在意別人叫他“禿鶴”,有時還覺得還很光榮,但是,隨著時光的推移,發現因為他的這個缺陷遭到同學們的戲弄和侮辱。禿鶴想到要報復他們。在一次參加會操比賽時,禿鶴認為機會來了。在比賽時,故意扔出黑帽子,結果擾亂了隊形,而使學校 與“第一名”的榮譽失之交臂。禿鶴是為了捍衛自己的尊嚴,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才這樣做。可這并沒有改變同學們對他的看法,反而使同學們討厭他。事后,他想討好大家,但是同學們還是不能原諒他。轉折點在這兒,隨后的一次文藝演出時,有一個角色沒有人愿意扮演——禿頭的大隊長,但是他勇敢地站出來,并且表演的十分成功。這才讓同學們改變了對他的看法。
一開始讀,我覺得他的同學是不是太過分了?!難怪禿鶴那么傷心,戲弄他不說,還扔了他遮丑的帽子!讀到禿鶴扔“黑帽子”時,雖然這個動作比較夸張,但這是禿鶴憤怒到極點的表現。當他知道沒人愿意演禿子這一角色時,他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很是讓我佩服他,因為他勇敢地把自認為最難看的一面展示給大家看,并表演地活靈活現。禿鶴的知錯能改讓我敬佩,哲學家莎士比亞說過;“知錯能改,從不嫌遲的。”達爾文也說過;“任何改正,都是進步。”可想而知,知錯能改也是好的。
我也有過知錯能改的時候,記得有一次我不小心弄壞了興趣班一個人的筆,我立馬大驚失色,生怕那個人告訴我家長,于是我總想躲避他的視線。可是回家了,我想:如果跟他道歉會不會原諒我呢?于是,到下一次上課時,我主動對他道歉。結果他原諒了我。
禿鶴是一個知錯能改的孩子。從他的身上我學會了:犯了錯誤不可怕,要敢于承認,積極地去改正,別人總有一天會原諒你的。禿鶴就是我心中的標桿!
草房子讀后感小學生 篇6
暑假里讀了《草房子》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書中,桑桑是一個聰明、調皮、愛搗蛋的孩子,整天滿腦子胡思亂想,做出奇怪的事情來。比如用自家的碗柜做鴿子的家、把蚊帳做成魚網、夏天穿著大人的棉襖做莫名其妙的動作、瞎唱一些亂七八糟的自編歌、把爸爸年輕時得到的筆記本當什么來用……然而,每次被媽媽訓責以后,過一段時間老毛病卻又犯了,母親的責罵簡直對他來說沒有一點效果。桑桑他們班的班長杜小康,家里的條件本是油麻地小學還算富裕的,可是因為家里的突變,使他不能上學,而要離開油麻地,去400公里以外的地方養鴨……在杜小康走之前,他撕心裂肺的喊聲:“我要上學。”而且,杜小康還是一個很誠實敢作敢當的孩子。有一次,他和桑桑在稻草堆那邊玩火,結果起火了。。陸鶴因為沒有長頭發,被大家稱為“禿鶴”,經常被大家笑話。但是,他憑著自信讓所有人刮目相看,誰說沒頭發就丑,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對尊嚴的執著上的。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使我認識了許多天真可愛的孩子;我看到了令人落淚的真情;我明白了同學之情應該互相幫助;我知道了師生之間,應該友好相處……
想想他們我們是多么幸福啊。從今以后,我一定會學習杜小康愛讀書的好精神,發奮讀書;一定學習“禿鶴”有一顆自信的心,相信自己就會成功。我一定會學習紙月尊敬長輩……總之,這本書中的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閃光點,我一定會努力的向它們靠近的,爭做一個優秀的四好少年。
草房子讀后感小學生 篇7
姑姑送給我一本新書,這本書的名字叫《草房子》。它語言優美、故事情節曲折生動。我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住了,簡直是愛不釋手,經常貪婪地看。
爸爸媽媽笑著問我:“看了這本,你有什么感想?”
我告訴他們,我最喜歡桑桑,他所在的學校叫油麻地小學,教室都是草房子,他是桑校長的兒子。
桑桑雖然有些調皮,但是很有想象力。他經常做一些讓人覺得生氣的奔波事;比如,把碗柜改成鳥窩,把蚊帳當成魚網等這樣的事情。
媽媽摸摸我的頭發說:“兒子,這一點和你倒是很像啊!”
其實,我還知道桑桑的好多事情呢!比如桑桑的同學有陸鶴、紙月、阿恕、杜小康、細馬……他們聰明又調皮,經常在野地里玩耍:放羊、喂鴿子、捉迷藏。
陸鶴是個禿子,大家都叫他禿鶴,他也無所謂,這種不怕別人嘲笑的精神很可愛。
紙月很漂亮,學習優異,字又寫得好,但是她沒有爸爸,媽媽生下她一個月就自殺了,外婆一手將她養大,外婆去世后,慧思和尚收留了她。我很同情紙月,真想幫助她。
杜小康家本是當地最富裕的一家,但是家里出了事,爸爸又生了病,他不得不輟學在家里放鴨子,可是鴨子吃了別人家的魚,結果船和鴨子都被養魚人扣押了,后來杜小康只能到學校門口擺地攤了。我真想告訴杜小康的爸爸,勸說他讓兒子繼續上學,只要有了文化,小康以后肯定能賺到錢。
小說還寫了桑桑的老師蔣一輪,他是桑桑最喜歡的男老師。桑桑經常幫蔣老師送信給一位叫白雀的姑娘,雖然白雀和蔣老師很相愛,但白雀的父親堅決反對這樁婚事,白雀最后被逼嫁給了別人,蔣老師很傷心,上課也上不好了。我真希望白雀能嫁給自己愛的人。
爸爸問我:“這么多人,你為什么最喜歡桑桑呢?”那是因為讀了這本書后,我覺得桑桑是一個可愛又仗義的孩子。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在別人有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社會是一個大家庭,需要你我互相關心,相互幫助。希望像桑桑這樣的人越來越多。
看了這部小說,我一直想著油麻地小學,想著桑桑和他的同學們,想著蔣老師、白雀、秦大奶奶……我也真想到油麻地去看看他們!
很多晚上,我都夢見了一個聰明的孩子,在草房子里讀書的情況,能讀到《草房子》,能認識桑桑,真幸福啊!
草房子讀后感小學生 篇8
這是一本非常感人的書,作者是曹文軒。主要講了一個叫桑桑的男孩,跟著父親桑喬來到麻油地小學,桑喬是校長,他曾為了一點榮譽,而毒打桑桑,嚇哭了柳柳,結果桑桑脖子上長了腫瘤,跟著父親到處看病,桑喬滿足了桑桑最后一個愿望——打獵,可是他脖子腫瘤在擴大,只好在帶著他去看病,在父子倆的奔波中,又發生了怎樣的事情呢?下面的故事馬上告訴你。
桑桑有好多朋友:杜小康、細馬以及紙月等,他曾經為紙月送給作業,板倉小學的同學欺負她,他就去教訓他們,上次,他為了紙月,卻被那些野小子打了一頓,在桑桑生病期間,杜小康送去鴨蛋,紙月送去書包,老師也對他很是關心,桑喬更是著急,到處帶桑桑去診斷病情,還到處尋找治病的藥方,溫幼菊把桑桑請進了她的“藥寮”,為他熬藥,還安慰他:“別怕”!就這么兩個字,桑桑便不怕了。
細馬曾經為邱二爺刨柳樹須子而凍破了手腳,他要白嫩的須子,但沒有治好邱二爺的病,他還去放羊,保護他的羊,是個小牧民,杜小康也不上學了,但他們不一樣,細馬是不想上學,而杜小康是被迫停學,意思是他很想上學,但是給他父親治病錢就是他的學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堅持,就能看到希望
草房子讀后感小學生 篇9
《草房子》這本書令我愛不釋手。
故事中,最震撼人心的莫過于秦大奶奶。她曾是麻油地的主人,可后來卻是麻油地西北角小屋里的孤寡老人。她本來是一個令麻油地人最憎恨的死老太婆,她的小屋曾是麻油地小學的一處污點。直到有一次,她救了不慎落水的喬喬,自己卻掉進了河里。被大家救起后,她已經奄奄一息。在大家的悉心照顧下,幾天后她終于能勉強下床走動。后來她不再來學校搗亂,而是做起了學校的“保衛工”,她不讓雞鴨跑進學校,不讓學生亂采植物……成了大家信賴的好伙伴。最后,她卻為了保護學校的一個南瓜而落水死亡。是什么讓她成為大家的好伙伴?是什么讓她為了學校而不惜放棄生命?答案必然是愛!因為愛,讓她獲得了一顆感恩的心。讀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不管人有多忙,都應該多多關心老人,讓他們不再感到寂寞和孤獨。
故事中,我最佩服的是杜小康,他生長在紅門里,曾是麻油地最富有的人家,卻在一瞬間一貧如洗。名列前茅的他只好退學,隨著父親趕鴨子。從小嬌生慣養的他沒有悲觀退縮,而是更加勇敢堅強,在校門外擺小攤過日子都不感到羞澀。杜小康的勇敢告訴我們:災難來臨時不能悲觀退縮,可以用微笑去面對。
《草房子》中的故事魔力般地吸引著我,故事主人公身上所閃耀的人性美讓我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