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放下一切去旅行》心得感悟2篇
下面是小編讀《放下一切去旅行》心得感悟,歡迎大家閱讀,多讀書,讀好書,書讀好。
成為你想成為的人,旅行終究只是其中一種途徑。世上沒有包治百病的良藥,旅行也不是解決你人生問題的唯一方法。
現(xiàn)代人都有一顆不安于室的躁動內(nèi)心,當(dāng)你被困在城市的鋼筋水泥、千篇一律的格子間里生活得麻木不仁了,當(dāng)你在紛繁復(fù)雜、虛偽的人際關(guān)系中疲憊不堪了,你總會想著逃離俗世,到遙遠(yuǎn)的地方透口氣。
于是,你利用工作假期開始短暫的旅行,每一次都意猶未盡地回到蒼白的現(xiàn)實生活,然后你繼續(xù)在鋪天蓋地的“不去旅行就會憋死”的媒體論調(diào)中迷失,沉淪在網(wǎng)上分享旅行故事的驢友和像我這樣寫游記的作者設(shè)置的“美麗陷阱”里,想象著自己也能充滿勇氣地“說走就走”,并不可自拔地坐在辦公室里或者教室里,望著窗外城市特有的灰白天空靈魂出竅——有人說這叫“中毒”,中了一種叫做“旅行”的毒。
“辭職旅行”、“間隔年”、“在路上”……這些詞匯聽起來如同花兒一般美好,尤其當(dāng)你看到別人寫下的精彩旅程時,可實際上他們在長途旅行中的艱辛、迷茫、痛苦、糾結(jié)早已像稻谷的麩皮一樣被剝離了。你吃到的是香甜的米飯,可你并不知道稻谷原本的模樣。
“說走就走”,終究只是個美好愿景,誰都沒辦法真正“說走就走”。別人以為我灑脫,那是他們只看到我最后做出決定的一刻,卻沒看到我之前的糾結(jié)與掙扎,我也做了很多心理建設(shè)和準(zhǔn)備工作,我也為自己的未來找好了后路,我也有種種擔(dān)心,反反復(fù)復(fù)走了好多彎路,可他們看不到這些,就像你能看見明星一時的耀眼璀璨,卻看不見他是吃了多少苦頭才有了這璀璨。
放下?放不下?首先得問問你自己,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或者說,什么樣的生活才能真正讓你開心?別告訴我:“我想成為一個攝影師,但我現(xiàn)在沒辦法,只能做一個銷售,因為我要賺錢養(yǎng)家,我父母年紀(jì)大了,我要買房,萬一我以后生病了怎么辦?就算做攝影師,我也不想太累。其實能開個小咖啡館,養(yǎng)養(yǎng)貓,偶爾拍拍照就最好了。”之類繞來繞去的鬼話。問問你內(nèi)心最深處,甭管其他任何瑣事,只不過讓你說句心里話罷了,有什么可怕呢?你不是上帝,說出來一定不會成真。所以你干脆說:“我想開間咖啡館,養(yǎng)貓,每天拍它,把它拍成世界名貓”多好?而且,還有很多人會習(xí)慣性地把這個問題理解成“你想做什么事業(yè)”或者“你想賺多少錢”之類的偽命題,比如,他們會回答“我想成為一個國際知名的工程設(shè)計師”或者“我想買一棟臨海的別墅”,當(dāng)然,這些愿望并非不對,如果你覺得這真能讓你從心底快樂就無可厚非,但如果你只是因為“沒有安全感”這種站不住腳的理由而做出這樣的選擇,我只能說,你是個懦夫,甚至懦弱到說一句真心話都沒膽量。
好,既然你知道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然后你就得權(quán)衡,要不要去做這樣的人?隙〞龅礁鞣N各樣的阻力,畢竟你是生活在錯綜復(fù)雜的社會之中,身邊林林總總的人會給你數(shù)不清的他們自以為“對你好”的建議,讓你徹底陷入猶豫不決的搖擺之中。而這其中,最大的阻力當(dāng)然又是來源于你自己。
社會上充滿了各種矛盾的人,每個人都是矛盾的綜合體。有的人一邊熱衷環(huán)保,一邊呼吁閱讀紙質(zhì)書聞墨香;有的人一邊提倡吃素保護(hù)動物,一邊看見商場里漂亮的小皮鞋走不動路。世上的路有無數(shù)條,無論你往哪走都會有阻力,都會有人跳出來攔你,別再用所謂的“安全感”給自己找借口,如果你總是為了未來看不見的某種“危險”而活,那你干脆不要活了,因為你最終的未來無非是塊墳地。
所以你得想清楚,你真的想辭職去“間隔年”嗎?那樣會真正讓你開心嗎?你到底是真的喜歡那樣的生活,還是單純想逃避?如同你談戀愛一樣,你對現(xiàn)在的戀人沒感覺了,但你再去另找了一個新戀人,就是真心喜歡新戀人嗎?
即使這些問題都被排除,那你有沒有設(shè)想過在路上會遇到的種種困難呢?你必須盡量往壞里想,想得越壞越好,甚至是死在路上,你都不后悔嗎?如果你覺得還OK,那你算是先初步過了自己這一關(guān)。
然后再過你身邊人的那一關(guān),因為這時候會有很多人突然沖出來跟你大談“責(zé)任”談“義務(wù)”談所有的“道德觀”,如果你馬上打起退堂鼓,那就算了,你還是該干嘛干嘛去。而你若是依然內(nèi)心堅決,你需要做的是想辦法去解決這些道貌岸然的說辭,比如他們說要你為父母盡孝,那你可以去買一份保險,死在路上還能給家人留一大筆錢,反正賺到死都賺不了那么多;比如他們說要你為職業(yè)前景考慮,你就帶他們?nèi)ヌ皆L一下下崗工人,曾經(jīng)他們也是老老實實在國有單位呆了一輩子,以為職業(yè)前景一片光明,從沒想過離開,可實際情況,我不負(fù)卿卿負(fù)我;再比如他們說要你買房結(jié)婚,你就用網(wǎng)上鋪天蓋地的小三殺死原配,離婚鬧得雞飛狗跳之類的驚悚故事砸死他……以此類推,關(guān)鍵是你內(nèi)心堅決,別人的鬼話都是紙老虎,不攻自破。
走任何一條路都不會順風(fēng)順?biāo)悴豢赡苡懞盟腥,下定決心去做的事情,遇到阻力不是趕緊退縮,而是迎上前去積極解決。這是老生常談了,但這確實就是一條真理:“只要你想去做,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除非你自己心里沒那么想做,不要再拿“我要陪我的父母”,“我要完成我的事業(yè)”這種道貌岸然的借口來掩飾自己真實的“懦弱”了,拜托。我就不信,即使你沒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你就真的會好好“陪父母”或者“忙事業(yè)”,別做那種掩耳盜鈴、自相矛盾的人。
等以上所有問題全都被你排除了,你在心理層面的障礙也就基本上不存在了。如果你在以上某一個環(huán)節(jié)退縮了,那說明“長途旅行”并不足以解決你的人生難題,真走出去了也是自找苦吃,因為你不會快樂,更不會苦中作樂,這條路不適合你,你還是再去找找其他的法子吧?
很多人說,走出第一步,你就成功了一大半。這句話一點不假,你解決了自己內(nèi)心的難題,其他問題都不再是問題,尤其是物質(zhì)方面,這個很多人最擔(dān)心的問題反倒最不是問題。我可以拍胸脯告訴你,一路上有很多跟你志同道合的背包客,他們肯定不會讓你餓死,任何困難都有解決的辦法。關(guān)鍵是,你自己真的準(zhǔn)備好了嗎?再問問你自己,這真的是你想成為的人嗎?
“說走就走”,如同瓊瑤小說里的“天荒地老”一樣,聽起來很美,卻不切實際。等你徹底準(zhǔn)備好了再走吧,忠于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只要走出了第一步,你就不能再后悔。
讀《放下一切去旅行》心得感悟二
不管前路如何,不管積蓄和工作,先這樣吧,放自己一個長假,讓我看到生命可以改變的更多形式而事實往往證明,只有你離開“現(xiàn)在的”生活,你才會明白你該如何生活。
你是要趁年輕時背起行囊窮游走天下,還是要等老了以后在七星酒店刷假牙?中國華僑出版社今年5月出版的《放下一切去旅行》告訴你,只要放下現(xiàn)在的生活,就能馬上出發(fā)。
1984年生人劉小順,一個平凡的上班族,曾在江蘇電視臺干過3年編導(dǎo)。20xx年2月他辭職,在國內(nèi)各種“X奴”壓力之下,為自己安排了一個“間隔年”,帶著拍立得,和同伴一起開始了自助旅行,從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老撾、尼泊爾、印度……最后回到上海,歷時近一年,用文字記錄了旅途中最讓人動心的片段。
我今天送書給客戶時說“咱人不能去旅行,但心可以啊”。隨他的文字游走,是不錯的享受。我用很短的時間,感受了很多人很多事,盡管是他的經(jīng)歷,卻給了我豐富的信息和觸動。相比谷岳他們的兩本游記,這本更真實、隨意。
不因現(xiàn)實的殘酷而剝奪做夢的權(quán)利,也不因夢境的絢爛而永遠(yuǎn)逃避現(xiàn)實。旅行給予每個人的都不同,每個人的生活也有各自的精彩。
作者是一個理智得過頭的家伙,敢于辭職不是件容易事。不過,旅行的意義在于,你不被現(xiàn)實束縛,在自由中尋找在別處的自己。
《放下一切去旅行》
標(biāo)題:放下一切去旅行
副標(biāo)題: 你是要趁年輕時背起行囊窮游走天下,還是要等老了以后在七星酒店刷假牙?
作者: 劉小順
出版社: 中國華僑出版社
出版年: 20xx-5
頁數(shù): 240
定價: 29.80元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11322517
內(nèi)容簡介
最遺憾的事就是不曾說走就走,旅行,你還要等多久?
他帶著拍立得和朋友結(jié)伴出行,在國內(nèi)各種“X奴”壓力之下,專門為自己安排了一個“間隔年”,見微知著,像拍立得一樣,用文字記錄著旅途中最讓人動心的某一個片段。
放下一切去旅行,不管前路如何,不管積蓄和工作,先這樣吧,放自己一個長假,讓我看到生命可以改變的更多形式——而事實往往證明,只有你離開“現(xiàn)在的”生活,你才會明白你該如何生活。
放下一切,翻開這本能賦予人最大勇氣的“我旅行”指南書,趁著還年輕,開始屬于你的流浪故事。
他,27歲,一個平凡的上班族,“花幾十塊錢走遍西藏,花幾百塊錢周游世界,要我肯定做不到,我就是一個沒什么本事的普通人,沒多少錢,還吃不起苦。想辭職出來長途旅行,又做不到說走就走的瀟灑……”最終,他終于明白了旅行的意義,克服了一切,帶著一個拍立得,用一點小積蓄,走向了他想要去的那些國家。
作者簡介
劉小順,1984年出生,真名劉勇,曾經(jīng)在江蘇電視臺擔(dān)任編導(dǎo)職務(wù)三年,20xx年2月份辭職后開始自助旅行,從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老撾、云南……西藏、尼泊爾、印度,最后回到上海,歷時近一年,行程近幾萬公里,一路上用拍立得相機記錄沿途風(fēng)景,感受在旅途中自我內(nèi)心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