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政管理干部解放思想大討論個人總結
(二)漁業資源保護管理。我認為,渤海區需要加強網具管理,限制小拖網漁船從事捕撈生產活動。我省近海地方資源,如海蜇、梭子蟹、毛蝦等,再不加大管理和處罰力度,過幾年恐怕就瀕臨消失了。除了近海地方資源外,產卵場、育肥場也亟待采取保護措施。要解決這些問題,我覺得:一是采取投放人工漁礁的辦法,一方面阻礙小拖網船作業,另一方面改善水域生態環境;二是建立近海漁業資源保護機制;采取有效措施,嚴厲打擊新產生“三無”漁船從事捕撈業生產。
(三)漁業水域生態環境保護。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涉海工程環評。涉海工程項目補償資金追償問題,主要來自于個別部門和單位對漁業污染事故或涉海工程項目對漁業資源環境造成的損失和損失程度存在不同意見,有些基層單位迫于政府壓力在調查上報漁業污染事故和參與涉漁工程項目評估方面不能積極主動,甚至存在不作為的現象,從而造成了漁業污染事故得不到及時上報和很好處理,有時涉海工程項目漁業部門意見不能被有效采納。發生污染事故后,個別地方環境補償資金追償阻力較大;二是新形勢下出現的新的矛盾如漁船糾紛問題,養捕矛盾問題,失海失灘問題,漁民生產、生活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要解決這些問題,我覺得:1、各級漁政機構對本轄區內的涉漁工程對漁業產生的影響進行調研,提出細化、量化的方案。因地制宜地幫助養殖戶審核辦理養殖證,或以其他方式保證養殖戶合法權益得到法律承認和保護;2、對于資源豐富環境好的地方,盡快建立保護區,對于資源嚴重衰退和存在重大環境隱患的上報當地政府及上級漁業主管部門,匯同有關部門一起協商找出解決對策;3、對于漁業污染事故,要求各級漁政機構第一時間上報處理。建立各級漁政機構處理漁業水域污染事故責任制度,并組織實施;4、建立健全漁業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和漁業水域環境預警機制,確保水域環境行政執法技術支撐體系到位。
(四)維護漁民合法權益,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在解放思想大討論中,我對“維護漁民合法權益,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也進行了思考,我認為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漁民失海失灘,轉產轉業,生產生活問題。解決的辦法:一是加大宏觀調控,發揮漁民協會和基層組織作用,把漁民聯合起來,在工商、物價等部門的監控下,減少收購和銷售差價,確保漁民真正獲利;二是加強伏季休漁管理,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尤其要做好增殖放流后期管理及放流品種跟蹤調查,確保放流成效;三是建議積極發展休閑漁業、養殖業等,有些沿海市地理位置優越,旅游環境得天獨厚,最適宜發展與旅游業相配套的養殖業及休閑漁業。在旅游季節,養殖業可提供游客所需的各種海鮮產品,休閑漁業可開發游釣漁業、體驗漁業、觀賞漁業、海洋科普、漁業文化等項目滿足游客的游玩心理。這樣既可減輕捕撈力度,保護漁業資源,又可增加漁民收入,也為轉產轉業漁民提供了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