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2011年工作要點
三、大力實施教育民生工程,繼續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14. 進一步健全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建立定期督查匯報、實施情況月報和領導干部聯系制度,確保改革措施落實到位。進一步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及時足額撥付國家助學金和縣內配套資金,并爭取社會其他渠道資助;繼續做好貧困大學生生源地貸款工作。
15. 繼續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積極協調建立農村留守兒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統籌領導全縣農村留守兒童工作。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在校學習、生活保障體系。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指導和幫助。
16. 做好殘疾兒童在普通中小學隨班就讀工作,使適齡殘疾兒童全部接受義務教育。積極實施“藍天工程”,解決進縣城務工經商人員子女的就學問題。
四、加強教育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7. 加強教育管理干部隊伍建設。認真學習、宣傳和貫徹《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精神,繼續推進學校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加強對學校班子成員考察、選配工作力度,建立后備干部的培養機制,提高選人和用人的公信度和滿意度。加強學校領導班子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加強教育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提升干部的領導能力和綜合素質。
18. 大力實施名師工程。組織實施“精品百課”評選和展示活動,培養選拔名優教師,讓更多的優秀骨干教師跨入省市縣名優教師行列。加強對名優骨干教師的管理、使用和考核,不斷發展壯大骨干教師隊伍。完善教師成長激勵機制,開展優秀教師“送教下鄉”的支教活動,開展名師教學示范課活動和示范學校教學開放日活動,成立名師教學教研指導團,發揮名優骨干教師示范引領作用,不斷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師綜合素質。
19.深化教育人事改革。深化教師聘任制。全面推行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改革,制定實施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方案。探索建立區域性教師流動制度,不斷提升校際師資均衡配置水平。
20.建立中小學崗位目標管理量化考評機制。平穩推進中小學校崗位設置管理制度改革,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各校要深入調研,盡快擬定學校各項崗位職責,健全各項崗位制度,擬定學校崗位目標管理量化考評方案,為評優評先、進職晉級以及工作績效考核提供相對科學的依據。
21.以校本研修為重點,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加強校本教研工作指導,開展教學視導,組織教材培訓,開展小課題研究,完善領導干部深入課堂聽課、評課制度。
五、加強窗口學校建設,引領全縣辦學水平整體提升
22.深入開展文化立校、特色學校創建工作。大力實施“一校一品”和“學校特色發展”戰略,激活學校發展的內在動力,積極引導學校走個性化、特色化和文化立校的內涵式發展之路,促進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
23.加強省、市示范學校建設,提高示范學校的層次水平。市示范中學要認真做好迎接市局復查考評工作。全力支持高河中學、縣職教中心等學校創辦省示范學校,獨秀小學創辦省特色學校。積極扶持兩所中心學校創辦市特色學校。開展“廉潔文化進校園”示范學校、“依法治校”示范學校、“科技創新”示范學校、“禁毒警示教育”示范學校等創建活動。
24.實施第二輪“一托二”“一托三”教育幫扶工程,發揮各類示范學校的標桿引領作用,形成各級各類學校爭先進位、謀求發展的新局面,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25.加快新縣城振寧學校建設,確保今年秋季招生。啟動新縣城e區優質高中建設。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滿足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不斷提高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
26.辦好縣教師進修學校,做好該校的省級評估驗收工作。強化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管理,創建教師教育品牌學校。
六、加強政風行風建設,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
27.落實黨員領導干部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繼續實行黨風廉政建設季報制度和考核制度,確保黨風廉政建設各項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加強學校建設工程、大宗物品采購招投標的規范管理,加強對招生考試、教育收費和教師評優晉級的行政監督,加強廉潔教育和廉政文化進校園工作,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發展環境。
28.完善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學校工作報告會制度,實施校務公開制度,不斷提升校務公開水平,著力構建和諧教育體系。
29.大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水平。做好教育系統“五五”普法的檢查驗收考核工作,完善全縣中小學法制副校長的配備。
30.加強機關干部隊伍作風效能建設。強化機關干部的服務意識和宏觀指導能力,提高機關工作效能;加強懷寧教育網站建設,基本建成教育電子政務網絡與公共信息服務體系;重視教育信訪工作,及時辦理回復信訪件,高標準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工作,爭創人民滿意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