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沉迷網絡建議書資料匯集(通用3篇)
預防沉迷網絡建議書資料匯集 篇1
有一天,我知道怎么回事,半夜做夢在玩網絡游戲,半夜3點醒來也在玩游戲。我3點醒來時玩了4個小時的游戲,我玩呀玩呀,不知不覺7點50了,我心想糟了,肯定糟了,這時我的心亂了起來,連忙刷刷牙洗臉,背書包,我到學校時,老師叫我把事情的過程告訴了他,寫了檢查。
我以后一定不能再玩網絡游戲了,什么“夢幻西游、魔界、魔獸等等很多網絡游戲,一進了游戲的屏幕就很吸引人,讓人很想玩。還有一個事,就是我們玩游戲總是100元200元500元甚至花上了幾百萬元去玩那些游戲,我嘛,已經花了20x多了,這總數夠嚇人的了吧!那怕也些說“永久免費”的游戲還要賣那些道具,我們花的錢要比收費游戲還多~!我玩游戲時還有幾個笑話,有一次,姐姐要去買鞋子,我說我去殺誣賴打幾雙就OK了。
最后告訴大家,不要玩網絡游戲。
預防沉迷網絡建議書資料匯集 篇2
自從我迷戀上網絡游戲之后,可是把我“害苦”了。
當時,我迷戀上了一個叫“絕地求生—刺激戰場”的網絡游戲。
那個網絡游戲可把我“害苦”了。之前考試,我都可以考到95分左右。迷上游戲之后,我的成績越來越差,從95分變成了90分、85分、78。5分,就像坐上了滑梯。就因為考的差,所以許多老師都找我“談話”。說我之前成績都很好,怎么現在卻很差。我是羞愧難當,沉默不語。
那個網絡游戲可把我“害苦”了。我之前玩網絡游戲的時候,被媽媽發現了,結果被媽媽痛揍了一頓。當時,我的手掌心被打腫了,臀部被揍得通紅。眼淚不停地往下流,揍完不算,還把我痛斥一番。教育的都是不讓再玩網絡游戲的勸說。媽媽說玩物喪志,現在不努力學習,成天想著亂七八糟的事,長大沒出息。至此之后,想到皮肉之痛,我就不敢玩網絡游戲了。
雖然游戲是孩子的天使,但是這個天使卻也有傷害。網絡游戲是玩樂,是娛樂放松,但要節制,不應該把網絡游戲當作一個十分重要的事情。
經過這兩次的教訓后,我明白了“業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所以我不會迷戀網絡游戲了,而要勤奮學習。
預防沉迷網絡建議書資料匯集 篇3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在龐大的網民群體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還在逐步增多。據調查,目前網民中18~35歲的青年占85.8%,18歲以下的占2.4%。面對不可阻擋的青少年上網熱潮,如何對其進行正確引導,已經成為當前學校、教師、家長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
青少年的特點簡單地說就是好奇、好動、好觀察,正是由于網絡的寬泛、鮮明與未成年人的興趣、行為有著極大的融合之處,或者說網絡能夠為未成年人積累大量的所需素材,激發未成年人成長,才使得網絡對青少年的成長具有一定的影響,而這種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
一、網絡對青少年的正面影響
網絡由于其無限的信息量和人性化的交互性,其優勢是不言而喻的。傳統的社會形態局限了青少年的視野和社會圈,互聯網卻能彌補現實社會的許多不足,縮短了人們之間的距離,取消了地域界限,真正建造了“地球村”。
1.有利于青少年非線性思維方式的形成
線性思維方式強調事物的先后順序,對事物的認識從頭到尾都遵循單一的順序。而在網絡中大量使用的超文本閱讀方式是以網狀形式來構筑和處理信息的。它是一種跳躍式的、綜合的非線性思維方式。從非線性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的同時必須考慮它與周圍事物的種.種聯系,并透過這種網狀的聯系來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思維方式改變了傳統線性思維所固有的較狹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養青少年的發散性思維、拓展青少年的思路,有利于幫助他們正確地看待周圍的人和事,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對網絡的使用同時又可以培養青少年以一種系統的眼光看待問題和積極利用現代化工具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意識,而這恰恰是信息時代所必需的。
2.青少年的創造能力得到了發展
隨著國內幾大互聯網的崛起,年輕的網絡創建者們成為青少年的榜樣。網絡創業的神話、網絡平等的故事激勵著大量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知識與創造力的重要性已越來越深地植根于廣大青少年的心中。網絡上的信息極其豐富,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青少年在這種浩如煙海的信息面前,不再看重“博聞強記”,計算機和網絡就是他們的記憶。他們面臨最重要的任務不是獲取已知,而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創造和運用新知識。網絡使青少年的觀念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使他們在創新觀念、鍛煉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實現創新內容等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使他們的智力得到了升華。
3.滿足了青少年交流、溝通和理解的需要
網絡高效、快速、方便、獨特的交流方式與當代青少年偏于好奇、樂于幻想、追求獨立的要求相吻合。因此,網絡一出現,便注定與青少年緊緊聯系在一起。網絡使得青少年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們在有限的學習、工作的重壓之外獲得了更廣泛的空間。當全世界繽紛多彩的信息資源集結在青少年的面前,他們的視野、心胸會與以往完全不同。
二、網絡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
電腦化空間賦予青少年同成年人一樣的力量,但卻沒有給他們以相同的智慧。網絡是一個全球性的資源市場,良莠不齊在所難免,青少年參與網上交往無疑存在危險隱患。具體而言,網絡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網絡的各種垃圾信息會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識
不可否認,計算機網絡信息的豐富性對開闊青少年的眼界,幫助他們了解新鮮事物具有正面作用,但是信息的豐富伴隨著信息的爆炸、信息的污染,網絡上流動的各種垃圾信息成為干擾青少年選擇有用信息的“噪音”,同時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識。所謂網絡“新人類”,在他們身上,我們會發現很強的國際化色彩,這是因為互聯網的使用跨越了時空的界限,但他們的種族、民族意識在弱化,民族認同感減弱,民族身份逐步消解。在某種意義上不利于愛國主義思想的形成。互聯網對現有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產生著并將繼續產生影響和沖擊。據調查,對于“網絡黑客”的行為,有26.3%的人表示黑客有高超的技術,電腦黑客成了青少年崇拜的對象、效仿的榜樣,16.7%的人認為“黑客的行為促進了網絡技術的發展”,還有24.4%的人表示“不好說”,只有24.6%的人明確表示,“黑客的行業具有社會危害性,應嚴厲懲罰并盡力杜絕”。
2、網絡的隱蔽性導致青少年不道德行為增多
在網上,人們根本看不到對方,不必與他人面對面地打交道,是以—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方式在進行交流,所以,人們可以暢所欲言,對有交友障礙、不善言辭、長相有缺憾的人可以掩蓋一些缺點,減輕自卑心理,使交友更加容易,網上說謊比比皆是,任何人都可以隨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別、年齡與人交流而不會被人察覺,還可根據自身的喜好扮演理想中美好的角色,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網絡技術使人們的身份變成電腦上的一串字符,“在網上,無人知道你是一條狗”,也沒有傳統社會的熟人圈子去對人的行為進行約束,從而使青少年不愿面對現實,終日沉溺于網絡的虛幻世界中,致使網上不道德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日益增多。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最新統計表明,失足青少年中有61%的人曾或多或少受到網上不良信息的毒害。
3、“網絡成癮綜合癥”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構成危害與威脅
電腦空間到處都是新鮮的事物,而且在不斷增加。比起現實社會,網絡社會中有著更廣闊的交往空間,這對于追求自由新奇、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的青少年有著無限的吸引力。青少年有著強烈的交友需要,他們渴望向人傾訴,注重與興趣、愛好、性格、理想和信念相同的人相處,這也是他們愛上網聊天交友的原因之一。患者因為缺乏社會溝通和人際交流,忽略了外面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將網絡世界當作現實生活,脫離時代,與他人沒有共同語言,從而出現孤獨不安、情緒低落、思維遲鈍、自我評價降低等癥狀,遠離同學、朋友和親人,脫離集體,獨來獨往,嚴重的甚至有自殺意念和行為。醫學上把這種癥狀叫“網絡成癮綜合癥”,簡稱iad。有研究顯示,長時間上網會使大腦中的化學物多巴胺水升高,這種物質令患者呈現短時間的高度興奮,沉溺于網絡的虛擬世界不能自拔,患者初期只是表現為網絡的精神依賴,渴望上網沖浪、玩游戲,之后就很容易發展為身體上的依賴,出現食欲不振、焦躁不安等,甚至會引發心血管疾病等各種疾患,需要接受深度的心理輔導。
二、解決對策
考察了網絡對青少年發展的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后,我們知道,網絡的正面影響還是占據主導地位的。我們應幫助青少年建立和適應正確的網絡道德規范,減少由于網絡負面影響所帶來的損害,這才是保證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
1、盡快建立適合青少年的網站,占領網上思想教育陣地
互聯網競爭被稱為“爭奪眼球的戰爭”。要堅持以網站提高青少年素質,把網絡特征和青少年特點有機結合起來,架構青少年網站,并不斷創新、及時更新,建造豐富多彩的網絡陣地。同時,在網上還要廣泛開展各種有意義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多彩的網上活動是支撐青少年網站的重要支柱。如果一個網站缺少青少年參與的網上活動,就像人沒有眼睛一樣,沒有“神”。我們要根據青少年自身的特點和本地區青少年工作的實際,堅持虛擬與現實的統一、個性張揚與社會約束統一的原則,組織網上活動。
2、學校良好的環境與開放的教育思想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學校的環境、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對青少年的心理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研究表明,在青少年剛接觸網絡時,如果得到成人及時、正確的指導,他們就能從網絡中獲得許多有益的幫助,許多對比研究發現,經過指導的青少年比未經過指導的青少年更有自主性,更能熟練地獲得理解信息內容,并且經常地利用網絡解決現實問題;對于已受網絡較深影響的青少年,學校應加以重視,而不是歧視,更不能諷刺挖苦,打擊挫傷其自尊心。應該看到他們有著思維活躍、敢于創新的優點,耐心說服,引導他們走出誤區。應把“網絡道德”、“網絡法律”教育納入學校的德育教育范圍,注重提高他們對網上信息的判斷選擇能力和自覺抵制誘惑的能力。
3、家庭的監督與管理
家長在防止青少年網絡影響中有重要作用。家長應學會掌握現代社會信息交流的工具,進入青少年的網絡世界,直接了解虛擬世界里的孩子,這樣可以縮短家長與孩子的代溝,增強相互間的了解,家長既提高了網絡知識水平,又可以監督孩子的上網。只有家長形成對網絡的正確認識,才可能培養、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辨別能力,使之取其高雅、棄其低俗,才能使孩子受益于網絡。家長應以平等的態度引導孩子的網絡行為,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為他們建立暢通的傾訴、溝通的管道,既看到他們的長處,對積極面加以表揚;也要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尤其是孩子在傷心、失落或沮喪時。明確告訴孩子上網注意適度,能進得去,出得來,有意讓孩子瀏覽優秀健康的網頁,“疏”與“堵”有機結合,正面激勵與批評教育相結合,灌輸教育與暗示誘導相結合,寓理于事、寓教于樂、寓教于無。
4、豐富青少年的網外文體活動
現代傳播學認為,電子媒介本身就具有一種麻醉功能,用它的工具理性地改變著接受者。對正處于身心發育階段的青少年來說,網絡外的生活尤其重要。因此,我們必須注意網上育人與網下教育的有機結合,促進青少年整體素質的提高。為此,一要大力加強青少年活動陣地建設,二要積極引導青少年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這就要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作用,為青少年提供多姿多彩的課余生活。
總之,網絡和其它一切科學技術一樣,是把雙刃劍,它究竟是給青少年帶來幸福還是帶來弊端,關鍵取決于人們如何應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