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春節的禮儀(精選5篇)
關于春節的禮儀 篇1
說到禮節,沒有比山東人再全乎的。孔孟之鄉,禮儀之邦么。別的不說,單是春節期間一來二去的磕頭,膝蓋軟的就很難承受得住。
父母在不遠行,好在我離家不太遠。自駕車京城到老家也不過四五個小時的車程。有母親在的緣故,回老家的次數還算不少,不過相比起春節我倒希望其他節日回去。讓我心有余悸的兩件事一個是喝酒,一個是磕頭。
年三十晚上守歲,陪母親家長里短的嘮嗑,零點已過,四下里乒乒乓乓的爆竹就開始炸響。接下來,睡覺是不可能的啦,整個村子外加上相鄰的村子,長槍短炮一起轟鳴,感覺地皮都在腳底下晃悠。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煮餃子,匆匆忙忙祭奠完畢最好囫圇吞棗吃上一碗墊墊肚皮。因為接下來波瀾壯闊的磕頭活動要持續很久很久。
天還沒亮,公雞驚魂未定的在枝頭東張西望,他們似乎還沒明白,這幫懶人今天怎么起這么早。老宅子里開始熱鬧起來,帶頭大哥醒的.最早,早早的點了香火在家布前守候。母親一夜不睡,精神頭大的邪乎,照她的話說不容易,又活蹦亂跳的多活了一年。你笑嘻嘻的問她今年高壽,她揣著明白裝糊涂,好幾年都隔二連三說的不對,七十三八十四在農村是忌諱,大家呵呵樂她也就跟著樂呵呵。這一天是她老人家最期待的,四世同堂可不是想有就有的,那是資本,一個大家族的榮耀。
家族成員三三兩兩到齊了,帶頭大哥振臂一呼大伙兒就按輩分緊隨其后,院子里呼啦啦跪倒一大片,黑壓壓的,男女分隊,井然有序。先朝著祖宗靈位磕上四個頭,恭恭敬敬,五體投地。然后鞠躬起身再給恭候已久的母親磕頭,母親樂呵呵的拿了糖果四下里亂扔。家族里的小不點會屁顛屁顛的領個紅包,錢不多,圖個喜慶。
然后小輩兒端了托盤,上面擺滿幾碗餃子,開始走街串巷的滿村子拜年。頭幾年還能忍受,至少黃土地,磕頭下去地面不太硬,現如今修成了水泥地,磕上去硬邦邦的,生疼!
天氣晴朗還好,至少地面干凈。若是趕上雨雪天,那就自認倒霉。雨里來雪里滾,一通磕下來,膝蓋腫脹不說,褲子肯定沾滿泥濘。院子小的站不開人,想溜出去躲幾個,偏偏族里的老字輩記性清醒,身邊的不記得,遠道而來的,出門在外的記得門清。不磕頭直接點名,呵呵,想躲都不可能。
全村上下一千八百口,一個姓氏的占了半壁江山。從早上四五點鐘到中午接近十二點,饑腸轆轆步履蹣跚的時候,磕頭差不多才能結束。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趕緊回家換褲子,吃飯。小孩子胡亂數了數,每年都會有四五百個頭要磕,真不是個小數目!
關于春節的禮儀 篇2
提到拜年,有人握手,有人擁抱。其實,應該雙手抱拳“作揖”。這個動作平時不常做,但是在春期間,就有特別喜慶的寓意。但是,怎樣的動作才標準呢?標準的男子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是攻擊手,包住要以示善意;女子則相反,但不抱拳,只壓手。這和自古"男左女右"傳統一脈相承。
餐桌的禮儀
參加主人新年招待宴席,要以長者為主,謙讓主座給長者。吃飯不能吧唧嘴、吃飯時捧起碗是最基本的禮節。此外,晚輩還得記得幫長輩和小朋友舀湯、盛飯、夾菜。年夜飯里的魚,一定要留下頭和尾,寓意新的一年有頭有尾。同是,吃完一面魚,記得不能說“翻”過來,要用“順”字。
拜親朋的禮儀
拜親朋講究次序: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按照這個順序拜年,既符合中華傳統,而且也用擔心順序排前排后得罪人。咱們中國是禮儀之邦!人們都會贊許講禮儀之人。尤其是長輩,見到懂禮貌的后輩,那必定是人前人后都給夸一遍。所以看到長輩要主動問好,打招呼是很有必要的。
做客之禮
進門要根據親朋好友家的環境請求換鞋;對親朋好友家人一一打招呼(可提前了解親朋好友的家庭成員情況及稱呼);禮貌送上禮品;到親朋家做客,以客廳為主要活動場所,未經主人允許,不要主動到各個房間參觀;到親朋家要以主人家的生活習慣為主,不要象自己家的一樣隨意。與主人之間的聊天內容多以問候、寒暄,增進彼此感情為主。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
一、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農歷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20__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客家人的傳說)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二、春節的習俗
1、臘月二十三 祭灶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
2、臘月二十四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3、臘月二十五 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并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4、臘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5、臘月三十除夕 貼門神、貼春聯、守歲、爆竹、吃年夜飯、給壓歲錢、祭祖。
6、正月初一 拜年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里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于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后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后來的“賀年片”。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三、春節食俗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準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關于春節的禮儀 篇3
第1、行動的規矩
非常簡單:不要做傷害自己的事,不要做嚴重影響他人的事。
春節期間的特殊問題是,經常會進入陌生環境,接收到較多刺激,小孩子容易興奮,家長要用一些方法來增進他的控制力——但絕不是呵斥,呵斥也是一種強烈情緒,反而會加劇小孩子的情緒波動。可以用一些約定好的小動作、小游戲,比如數顏色游戲、拍手游戲,讓小孩子安靜下來。
第2、見人稱呼不可少
一般來說,比較常見的親人,懂禮貌的寶寶們都會稱呼,如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但是,春節期間的客人比較多,這就要靠父母提前教導該怎樣稱呼就要見面的客人。由于一些稱呼小孩子平常少用,叫的時候比較口生。
如果你等與客人見面了才教小孩子稱呼,小孩子或許覺得別扭不肯開口,若你在見客人之前和小孩子“排練”著稱呼一下,小孩子稱呼起來就很自然了。
第3、祝福話語要多說
一歲左右的寶寶會說的話還不太多,爸爸媽媽們可以事先教會寶寶用手勢打招呼:抱拳作揖、看到親朋好友微笑打招呼。
兩歲以上的寶寶就可以教他們說“恭喜發財”、“新年快樂”、“歲歲平安”之類的吉祥話和祝辭。有些寶寶的發音未必完全正確,或未必能完整地說出這四個字,這點爸爸媽媽還需多多體諒。
第4、紅包禮儀
長輩給紅包的時候,寶寶們要雙手接過并向長輩們說聲謝謝。寶寶們要如果寶寶太小還不會做,爸爸媽媽可以扶著寶寶的手,雙手接過紅包,然后帶著寶寶一起說“謝謝”。
2歲以下的幼兒,不會知道紅包是什么,只要告訴他別人給他時,要說聲謝謝,然后放進自己口袋或給媽媽。寶寶稍懂事后,要事前跟他們說好,接過紅包,千萬不能當著客人面拆開,最好的做法是馬上把紅包放到爸爸媽媽的袋子或寶寶自己的袋子里。
第5、餐桌禮儀
大人一般都比較慣小孩子:小孩子愛吃的東西會有意讓小孩子多吃。但是有客人在場的話就要教育小孩子講究禮貌。吃飯之前要跟小孩子講好:“好東西大家都喜歡,所以飯桌上有好東西,你不要自己一個人吃光,要留點給別人吃才行。太自私的小孩子沒人喜歡的。”
有的小孩子吃飯喜歡挑來揀去,家長們要記得和小孩子說:“吃飯時,我們取菜要取自己面前的,看準那塊就夾,不要翻來覆去抄,那是非常沒禮貌的表現。帶湯汁的肉菜更要小心夾,以免濺臟了衣服,人家會說你是不講衛生的小孩子的。吃完飯后放下碗,要有禮貌地說:“請大家慢用”。
第6、待客禮儀
有客人時,家長要引導和鼓勵小孩子親切、主動地和客人打招呼,客人進屋后,大一點的小孩子,可以做些簡單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給客人倒茶水等。
在大人談話時,要讓小孩子明白安靜地做自己的事才是乖小孩子,來回走動和隨便插話是對客人的不尊重。
第7、做客禮儀
領著小孩子去別人家做客,進門后,家長要引導小孩子在問好之后主動把脫下的鞋子排整齊。當小孩子受到招待時記著讓小孩子說聲“謝謝”。
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在陌生的環境中更是如此,告訴小孩子隨便亂動別人的東西是不禮貌的,如果想玩玩具或看書,一定要經過主人的同意。在自己玩時記住不要打擾大人談話,玩過之后,記著讓小孩子把東西放好。
第8、交際禮儀
當有小客人時,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會讓小客人格外開心。客人走時家長可以領著小孩子送客人一段,家長可以和小孩子說:“和說再見,有空再來!”即使是家長教小孩子說的,從小孩子嘴里說出來也會令客人感到快樂。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之后,小孩子一定會成為一個有禮貌的小主人。
現在的小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家里沒人跟他們爭奪什么。可是到有小孩子的人家家里做客,或者有小孩子來自己的家里做客,情況就不同了。若不加以教育,小孩子之間常會鬧個不愉快。
春節期間正是教育小孩子與人和睦相處的好機會。因為他將來長大了,也要具備謙讓、團結的品德。趁春節帶小孩子做客其間,教育小孩子交際禮儀,讓小孩子年齡多一歲,懂事多一點。
關于春節的禮儀 篇4
一、拜年禮儀
1、給祖國拜年: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富強,祝福全國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祝福我們的家鄉——聊城越來越美麗。
2、給每一個關愛你的人拜年:春節拜年,長幼有序,首先是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拜年,然后再按次序一個個拜年。
3、學會祝福語言,真誠拜年:家長要教會孩子不同的祝福語言,遇到不同身份和不同年齡的人要會用不同的話語祝福。
二、進餐禮儀
新春佳節,聚餐頻繁,坐在什么位置,如何夾菜,如何用餐,都有講究。家長要提醒孩子,別只顧著把好吃的堆在自己面前,別忘了給長輩們夾夾菜;敬酒時,也可以舉起飲料杯,送上祝福;想離席去旁邊玩,得到父母允許,并和同桌的長輩們打個招呼。別忽視了這些細節小事,這些細節將幫助孩子學會尊重他人。
三、做客禮儀
1、春節帶孩子外出,父母要教導孩子該怎樣稱呼就要見面的客人。在見客人之前和孩子“排練”一下,孩子稱呼起來就會自然一些。如果孩子到時候不肯叫人,那爸爸媽媽也不要強求,更不要罵孩子,否則就會造成尷尬。
2、出門時,家長最好帶著孩子喜歡的玩具,如漂亮的小汽車、會發聲的娃娃等,幫助孩子與親戚朋友家的孩子順利交往。
3、去做客的時候,告訴孩子千萬不可以隨便翻主人的物品;主人贈送禮物時,要雙手接過,鞠躬并致謝。
四、待客禮儀
1、尊重孩子介紹孩子:
春節期間,家中客人來往較多,在家里待客正是培養孩子自尊、自信、自重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極好機會。家長首先向客人介紹自己的父母,然后逐一介紹孩子,不論孩子的年齡多小,都要一個不落地介紹給客人。
2、有客人來怎么做?
禮貌待客。除了問寒問暖,要有行動哦!給客人敬茶也有學問:不能倒滿,只倒半杯茶,茶涼了可續茶;敬茶時,手端茶杯的下半部,雙手遞給客人。斟酒也有學問哦,敬酒要斟滿,顯示主人的大方、熱情。所以要記得遵循“茶半酒滿”的待客之道。
五、接受禮物禮儀
1、親戚朋友給紅包時,要雙手接過并表示感謝。千萬不要當著客人的面拆紅包,那是非常沒禮貌的表現。
2、壓歲錢代表著祝福,大人給壓歲錢時,小朋友不能當著大人的面說錢太少之類的話,不論多少都是大人對小朋友的祝福,小朋友應該表示感謝!
關于春節的禮儀 篇5
干果拼盤
在家宴開始前,為了避免先到的客人受冷落,端上茶,擺上幾碟茶食果品,如瓜子、花生、干鮮、和糖點、糕餅等。此時是與賓客交流感情的好時機。
客人到齊就座,奉上幾碟自家精致的開胃小吃,如腌蘿卜、怪味花生米、泡菜等,可排成圖案,以增添菜的品色和形美。這樣既讓客人能有個好胃口,更能體現出主人的精心。針對不同客人的酒興與酒量,準備相應的酒和飲料品種。推杯換盞,開懷暢飲,但敬酒勸酒切勿過量過度,以熱烈氣氛為主,宴會也進入佳境。
家宴晚餐
飲酒正興,可先上熱炒,根據客人多少決定數量,4-8盤不等,家常的熱炒一般為小炒肉絲、炒腰花、炒什錦等,等吃到酒過三巡時,就可上例如紅燒魚、清燉雞等之類的大菜。
飯后甜點
宴席尾聲,可上點心、湯水,有條件的,再做點甜羹,以解油膩。隨后給來賓送上條熱毛巾、餐巾紙。最后再端出去皮的桔子、香蕉、蘋果,還應備竹簽以便取用,亦可每人一杯綠茶,清爽宜人,同時播放一些悅耳動聽的輕音樂,以增加節日的熱烈氣氛。
當然春節去好友處串門或參加家宴也要注重禮儀,這幾點是大家要注意的。
1、在朋友家,您可以不需要拘謹,但千萬不要隨便動朋友的物品。
2、不要隨意破壞朋友家的風俗習慣。
3、飯桌上要注意禮儀,如不要發出不雅的聲音。
4、不隨意接聽朋友的電話。
5、夫妻二人同去朋友家,不宜在朋友面前表現過度親密。
6、教會您孩子一些基本的禮儀,并讓他認真遵守。這會讓您一家更受主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