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數學教育心得
四、課堂教學情感化
很多人在提到教師時,總會與“嚴肅”、“不茍言笑”結合在一起。其實,“微笑”的力量才是無窮的。夸美紐斯曾說過:“孩子們求學的欲望是由教師激發出來的,假如他們是溫和的,是循循善誘的,不用粗魯的辦法去使學生疏遠他們,而用仁慈的感情與言語去吸引他們;假如他們和善地對待他們的學生,他們就容易得到學生的好感,學生就寧愿進學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每天給學生一臉燦爛的微笑,會讓學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發展。
如在上課時,我一直面帶微笑的對進行教學,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把我當作了他們的好朋友、大姐姐,學習起來很輕松。當學生答題正確時,我用微笑送去欣賞;當學生不敢發言時,我用微笑送去鼓勵;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我用微笑送去寬容。因此,我用微笑贏得了學生的尊重和愛戴。我想說:微笑,是一把閃閃發光的金鑰匙,能開啟教育成功的大門,幫助學生們茁壯成長。
五、課堂教學生活化
數學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計算”代替了它的涵義,但并沒有理解學習數學的真正意義和價值。而我們的數學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其實是源于生活且無處不在的。數學的學習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體驗生活。
例如,我在教學“1元幾角的認識及使用”一課中,在鞏固練習的時候,我設計了一個模擬購物的場景,讓學生拿錢去購買1元幾角的東西,學生在模擬購物當中興趣非常的濃厚,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時候不會感到枯燥無味,另外也讓學生模擬了一下自己去商場購物,增強了學生以后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與權利,解放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革除一切不平等地對待學生的現象,為提高學生的民主意識和參與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造良好的教育條件和教育環境,使學生得到生動活潑、自由地發展。
培智數學教育心得(2):
臺州市培智學校生活化有效課堂教學研討會于XX年11月3日在溫嶺啟智學校召開。我校在章校長的帶領下,一行6人參加了研討會,會上溫嶺啟智學校的謝君琴、廖巧金、林新榮、鄭遠老師分別上了生活語文《花生》、生活數學《超市購物》、美工《花瓶》、體育《玩衣》四節公開課。公開課針對特殊教育的對象,力求體現“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強化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巧妙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食其力的能力。各位領導、老師聽課后一致對公開課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臺州市特教聯誼會會長林美賢的專題講座,臺州學院特教教授孫先生的評課,讓我們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此次溫嶺之行使我對培智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那就是對智障學生來講,他們所需要的是實用性很強的生活知識經驗及技能,因此對他們進行的教育不應是以文化為主的教育,而是應以生活經驗為中心融入一些讀、寫、算等學科知識的生活能力訓練,是一種有效的實用生存教育。
一、 源于生活,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培養智障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知道,培智學校的教育對象是智力有缺陷和障礙的孩子,他們對生活的適應能力較差,依賴性也比較強,有的甚至十多歲了,都不能順利地穿衣。基于“學于致用”的教學理念,教學訓練的內容必須源于智障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學訓練的目的必須服務于智障學生的生活。在體育課《玩衣》中,鄭老師依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枯燥的生活自理課進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組織學習材料,使新知識的呈現形式符合學生的興趣。本節課通過激趣——穿衣——衣趣——舒心,使學生掌握穿脫拉鏈衫的要領,還培養學生快速奔跑能力、投擲能力等綜合能力。如此寓生活中的知識技能于教學全過程,溝通教學與生活的聯系,正是智障學生的真正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