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保障局優質服務年經驗做法
三、開展“春雷援企保穩定”活動。一是聯合縣x局、工會、工商業聯合會共同出臺《關于應對當前經濟形勢穩定勞動關系的指導意見》,引導企業通過集體協商機制調動廣大職工與企業共同戰勝困難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增強溝通理解,妥善協調企業調整中的利益變化問題,依法有序調解勞動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二是加強對建筑業的管理與監控,聯合縣建設部門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我縣建筑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工作的意見》,適當提高建筑企業欠薪保證金,與各建筑施工企業和項目部簽訂民工工資支付承諾書,加強建筑領域民工工資支付情況的排查,力爭做到“發現早,措施早,解決早”。三是在各鎮(區)召開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的企業主座談會,聽取企業對勞動保障工作的意見,了解企業目前碰到的困難,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引導企業在法律的框架內建立健全企業內部規章制度,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對可能裁員的企業提出建設性意見。結合勞動保障書面審查,實施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素質提升工程,對企業勞資人事干部進行勞動合同操作實務培訓,引導企業通過人性化管理,將勞資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四是加強主動監察服務企業力度,堅持服務與規范并重的原則,送法進企業,引導企業依法建立健全內部規章制度,對企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改事后處理為事前預防,加強與企業的溝通,正確平衡勞資雙方的訴求。五是全面推行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管理,摸清企業勞動用工現狀,落實基層勞動保障監察“區域成格、單位進格、職能到格、信息通格、人員定格”的扁平、高效的新型監察體制,實施全面動態管理,實現勞動保障監察落到基層,全方位覆蓋,全過程監管,精細化管理,盡可能地避免群體性勞資糾紛的發生。全年主動監察檢查并服務企業1060家,確保職工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6%。
四、開展“春暖牽手助提升”活動。推動“個”(在各鎮、區開展一次大型設點宣傳活動)、“十”(在各鎮、區深入企業、村,組織開展職業培訓十次以上)、“百”(至4月底各鎮、區有百名以上勞動者參加職業培訓)、“千”(發放培訓服務卡千份以上)、“萬”(實現全年全縣萬名勞動者大培訓)“春暖行動--牽手培訓”專項活動的開展。一是從我縣經濟發展對技能人才的需求出發,編制我縣技能人才發展規劃,統籌規劃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完善高技能人才的信息庫和技能成果信息庫,健全技能人才交流和服務體系。二是積極推動行業、企業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職工培訓制度,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企業開展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積極指導與組織開展高技能人才企業評價和直接認定試點工作,開展企業評價不少于5家。開展“職業技能帶頭人”的評選活動,全縣組織開展技能競賽活動8次以上。三是針對我縣經濟、城鎮建設的快速發展和“兩分兩換”試點工作中產生了大批的被征地居民和土地流轉人員,特別是需要重新就業的人員,制定培訓指導計劃,創新培訓方法,著力提高其上崗就業能力、從業工作能力、轉換就業能力和創業創新能力。針對當前就業危機,充分運用再就業專項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加強企業職工崗位培訓、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外省來鹽務工人員技能提升培訓,減緩就業壓力。四是按照“整合培訓資源、實現優勢互補”的工作方針,建立健全職業培訓服務平臺,在就業管理服務處和每個鎮(區)勞動保障所建立就業培訓服務窗口;建立健全所校聯合、校校聯合、校企聯合等優勢互補培訓機制,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培訓資源作用,推動職業培訓工作全面順利開展。五是加強各類培訓機構建設和監管力度,努力提升各培訓機構的培訓能力和服務水平,逐步建立培訓的長效機制。積極開展技能鑒定考核,滿足不同就業群體的需要。加強我縣職業技能培訓財政補助資金的管理,確保有效使用。全年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2500人,高技能人才培訓810人,外省務工人員技能提升培訓3000人,創業骨干培訓200人,技能考核鑒定44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