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名校學習考察報告
二是“方法程序結構”。方法程序結構是指學會掌握知識的方法,學會掌握知識結構,把這種學習方法概括化、結構化。學生習得了這種“方法程序結構”,就能有效地掌握一類知識結構,也就有了“舉一反三”以至“舉一反十”的能力。
比如,實驗中學的語文老師在教學中概括出了“閱讀”的基本方法程序結構——“查—讀—品—悟。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何用“兩類結構”進行教學?
王校長將之概括為一句話:“三環二線一核心”。
“三環”指以“例題找方法”,“習題悟方法”、“試題驗方法”三個大環節構成的教學過程。“二線”指以例題、習題、試題等教學內容構成的知識線(明線),以及貫穿其中的學習某一類知識或解決某一類問題的方法而構成的方法線(暗線)。“一核心”指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習某一類知識或解決某一類問題的思維方式。其實質就是學生掌握學科基本概念、基本結構和學科思想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利用概念、原理、法則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4、xx中學分校高品位辦學,走內涵發展之路。
學校以“為學生一生奠基”為校訓,以“既對學生的現在負責,又對學生的將來負責”為辦學理念,堅持“高品位、研究型、現代化、國際化”的辦學目標和“基礎合理、素質全面、個性鮮明”的培養目標,教學上遵循“小班化、層次化、個性化、個別化”的原則,在夯實基礎、面向全體的同時,對優秀生進行拔尖輔導,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化輔導。學校還開設繪畫、文學、劇社、航模、機器人等15個課外社團,力求為在校的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提供盡可能大的空間。學校依托金陵中學百年教育的品牌,倡導人文關懷,注重人文素養,追求科學精神,以體現自然美、展現和諧美、凸現人文美、追求精神美為文化建設理念,建設“文(文化,校園濃厚的知識文化氛圍)、雅(雅致,指學生語言文明和行為規范)、序(有序,指遵規守紀)、活(活躍,指校園生活充滿青春活力)”的校園文化,用心營造個體成長和生命發展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全面建設一個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和諧校園。
二、考察后的幾點感想
1、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
所考察的四所學校的校長都具有明確的學校發展目標,以及勇于創新的精神,敢想敢做敢為的膽略,象xx中學“常規+細節+過程=奇跡”的思想,xx中學的“講學稿”,xx中學分校的校園文化,實驗中學“兩類結構教學法”都充分體現了校長的思想和引領。
2、腳踏實地、勇于創新是學校發展的根本。
xx中學、xx中學一度都成為撤并對象,都是農村初中,校舍陳舊,師資匱乏,生源一度面臨困境,他們不等不靠,立足學校實際,抓常規、抓細節、抓過程,求改革、求實效,他們以行動驗證了“置之死地而后生”“不破不立”“窮則變、變則通”的老話,從變革中硬是沖出了一條康莊大道,創出了名氣,甩掉了窘迫,迅速改變了原狀而讓人瞠目。
3、深厚的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核心。
xx中學分校的“文、雅、序、活”、xx中學的“常規+細節+過程=奇跡”“良心+認真+方法=成功”、xx中學的“教學合一”、實驗中學“精細化管理”等為學校的長遠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4、科學的管理機制是學校發展的保證。
所考察的四所學校都有一套切實可行、科學高效的管理機制。教育改革從根源上說,是教育制度上的改革。
三、今后的工作設想
1、確定正確先進的辦學思想,樹立科學實效的教學理念。
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這個口號,我們已經喊了不是一年兩年的時間了,問題的關鍵就是這些先進的理念到底有多少扎根于我們的教師心里,并化為他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自覺行為,今后我們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將“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思想落實到學校的各項工作中,落實到教師教育教學實踐中。
2、低起點,小步子,扎扎實實抓好常規管理,抓好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
常規是學校師生參加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準則,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會、學好的前提。在今后工作中,我們將立足學校實際,切實抓好學校的常規工作,特別是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教育,把平凡的事做的不平凡,做出特色。
3、狠抓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今后,我們繼續積極推動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在學習借鑒過程中,我們應緊緊抓住“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這個核心,始終堅持把提高課堂效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課堂模式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堅持把學生的學習效果作為衡量課堂模式改革的標準,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我們充分借鑒“目標教學”“先學后教”“教學案”“兩類結構教學法”等思想和模式,勇于實踐、不斷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