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先進個人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大家下午好!我叫裘松杰,是一名小學體育老師,來自于xx市xx小學。作為一名小學體育教師,今天能夠上臺領獎,又作為xx市教科研先進代表在此發言,感到無比激動與自豪。首先我要感謝xx市教科所領導給我這個殊榮,感謝一直以來幫助我的所有專家和老師,還要感謝xx市XX年學科骨干教師的評比活動。
覺醒: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回想起XX年的那一次學科骨干評比活動,至今仍記憶猶新,大家可能以為那次評比是我成功的起點,以為我順利評上了xx市學科骨干。其實不然,那次評比活動對我來說是永遠的痛,因為我落選了!在XX年時,我已經當了16年的體育教師,天天起早摸黑抓運動隊訓練,所帶的運動隊獲得了不俗的成績:累計獲得過、xx市級體育比賽團體冠軍8次,運動員40多人次獲xx市級以上比賽第一名,20多名體育苗子輸送到省市體育運動學校,學校和個人連續5年被評為xx市業余訓練先進,學校被批準為xx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在學科教學上也有不錯表現:曾獲得xx市體育優質課評比一等獎,xx市說課比賽一等獎,xx市中小學教師教學大比武小學組體育學科第一名,xx市體育教師基本功比賽二等獎,還被評為xx市教壇新秀、xx市優秀教師和xx市競技體育貢獻獎等。原以為這些成績和榮譽作為xx學科骨干評比支撐材料已經足夠了。可是,在材料資格審查中還是被涮了下來。為什么?不符合評比中的一條硬性指標:近三年來必須有二篇以上教學論文在xx市級以上發表或獲獎!真是令人慚愧,04—XX年整整三年我沒寫過一篇論文,沒做過一項課題,在教育科研這個領域簡直是一片空白,0的記錄。
這次的學科骨干評比給我的刺激是巨大的,重重地給我敲響了警鐘,使我深深地意識到:體育教師的帶隊訓練固然重要,因為這是體現我們體育教師在學校價值和地位的重要指標,上好體育課也是理所當然,這是體育教師的最根本的本職工作,但是一名教師想要進一步成長和發展,必須從事教育科研!教育科研那是提升教學檔次,專業成長發展的必過關口,否則你就永遠只是一名教書匠而已,永遠只是低水平的重復,不可能有更大的進步和發展。我不甘心,我不甘心這么多年來的辛勤付出就被一篇論文所難住。我暗暗地下定決心,一定要在教育科研方面像帶隊訓練一樣做出點成績來,在哪里跌倒,就該在哪里爬起來。
歷練: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于是我從XX年下半年開始調整自己的工作重心,把教育科研提到首要位置上來,憑著體育教師的一股血氣和干勁投身到教育科研之中。
可是那時的我,對教育科研和論文寫作,總是感到云里霧里,一提起筆來就發現自己筆頭生澀,文學功底薄弱,只好東拼西湊,寫出來的文章就如同豆腐干,短小又無生氣,每次投稿都是石沉大海,了無音訊。正當我一籌莫展,苦悶不已之時,遇到了我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位導師——省體育特級教師、現在的鄞州區東湖小學校長沈斌老師。XX年下半年我幸運地考入了第七屆xx市特級教師帶徒班,成為沈斌老師的徒弟,進行長達3年的學徒生涯。帶徒培訓中沈老師這樣對我們說:“一個體育教師的成長之路就是帶好一支運動隊,上好一堂體育課,寫好一手科研論文”。沈老師十分精辟地指明了一名體育教師成長、發展的方向。在一次教研活動中他說:“寫文章一定要以你自身的教學實際出發,立足于教學,立足于課堂,寫出你最真實的、感觸最深的東西才會精彩。”是啊,我何不寫寫我正在開展的體育家庭作業活動呢?于是,我就動筆寫了《合理布置體育家庭作業》一文,居然刊登在《中國體育報》上,這可是我第一篇文章的發表,第一次拿到稿費,這次發表給了我極大的自信,隨后我又在《中國體育報》上發表了《教學豈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談體育教學中的安全事故》兩篇文章。
以前一直懼怕寫文章,現有了幾篇文章的發表,寫作的熱情和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了,但為了能有更高質量的文章,為了能在更高檔次的雜志上發表,憑我現有的教學理論水平和文學功底,還是遠遠不夠,我知道該靜下心來好好學習了。于是,我就告別了最喜愛的電腦游戲、拒絕了麻友們的盛情邀請,把所有的業余時間用在學習、寫作之中,家中的麻將桌放滿了教育書籍,成了我寫作的地盤。《中國學校體育》、《體育教學》等專業雜志成了我的好朋友,每一期,每一篇文章我都細細研讀,從中汲取他人的教學經驗和寫作技巧,還把一些精彩的片斷摘錄下來,做好筆記,以供今后寫作參考。我還加入了“中國學校體育博客圈”,通過這個圈子與全國體育教學專家、一線教師探討交流。在不斷的進修學習中,逐漸提升了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開拓了體育教學思路,豐富了教學經驗,提高了體育科研能力和寫作水平。工夫不負有心人,我的教學科研初見成效,XX年一年就有11篇體育教學論文被錄用發表,一下子被同事們稱為高產作家,并被街道領導看中,調入現任小學——x小學,擔任校教科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