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第二,關于科教支撐的問題。根據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及任務,縣委、縣政府著眼未來五年發展,提出了“著力強化四項支撐,深度開發五大產業,加快構建三大格局”的思路目標,“四項支撐”中的 “科教支撐”既是關乎當前的緊迫性任務,又是涉及長遠發展的基礎性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世界上一些經濟發達國家,之所以綜合競爭力強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重視優先發展科技教育事業,視教育為“立國之本”,注重科技創新,千方百計培養和吸引高科技人才,科技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高達70%以上。從國內來看,東南沿海一些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實力雄厚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的服務功能和支撐作用,始終把科技、人才的需求遠遠置于資本、土地等經濟要素之上,努力增加人均受教育年限,進而形成最具競爭實力的人力資源優勢。著力強化“四項支撐”,深度開發“五大產業”,加快構建“三大格局”,奮力建設山川秀美、富裕小康、文明和諧新涇川,這是我縣今后較長一段時期發展的基本思路。如何盡快實現這些宏偉目標,關鍵是要加快發展,千方百計提高勞動者的整體素質,培養造就一批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教育作為一項事關涇川人民福祉和未來發展的先導性、全局性事業,必須堅持優先發展。但從我們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教育對經濟的支撐作用還不夠強,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短缺,職業教育直接服務當地經濟建設的能力不強,特別是隨著全縣果品、畜牧、蔬菜、旅游、石油、煤炭等特色產業的大力培育與深度開發,急需大量的諸如城市規劃、社會公共事業、物流管理、石油化工、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人才數量、素質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矛盾將日益突出,這些都充分說明,依托教育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還相當艱巨。
第三、關于教育管理問題。從管理體制上,XX年5月《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頒布后,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行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體制,這樣在很大程度增加了縣級政府對教育管理的權重,而削弱了鄉、村兩級對教育管理的權重。在這一體制作用下,把農村義務教育的責任從主要由群眾承擔轉到主要由政府承擔,把政府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責任從以鄉鎮為主轉到以縣為主。作為行政管理人員和教育工作者,感受最深、最直接的一點就是,教師工資實現了縣級統發,從根本上解決了教師工資拖欠問題。伴隨著“以縣為主”體制的運行,大大減輕了鄉村兩級辦學的負擔,但隨之鄉鎮和村組對發展教育的責任出現模糊,管理學校的職能明顯弱化,學校不主動接受鄉鎮黨委政府監督管理、鄉鎮黨委政府對轄區內教育發展壓力不大的問題比較突出。對涇川這樣一個西部欠發達、自有財力嚴重不足的縣來說,盡管“以縣為主”,但在諸多方面有心無力,一些影響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依然存在。雖然體制問題需要從高層解決,但面對這樣的問題和形勢,需要我們放開眼界,積極應對,深入研究,著力破解。在內部管理機制上,目前基本上實行“教育局—鄉鎮教育辦(中學)—教研組(年級組)”這樣一種三級管理模式,作為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教育局來說,存在工作量大、管理面廣的問題,只能從宏觀上進行把握和指導。在教學管理上,大量工作要依靠中學、教育辦及其下設的股室進行微觀管理,由于校長、教育辦主任及小學校長、股室人員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個人素養不盡相同,全縣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水平良莠不齊,一些校長、教育辦主任失之監督,熱衷于搞社會活動,沒有真正把管理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或者在職稱晉升、評優選模、績效考核等涉及教師切身利益的問題上優親厚友,有失公允,教師反響很大,群眾很不滿意。這些問題,需要認真研究對待,切實加以解決。
第四,關于教育投入問題。在經費保障上,隨著國家綜合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央財政對教育經費的投入不斷加大。特別是XX年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以來,按照“明確各級責任、中央地方共擔、加大財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組織實施”的基本原則,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行“兩免一補”(即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并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保障水平;建立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不斷鞏固和完善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保障機制。就我縣而言,僅中小學公共經費一項,中學生每生每年達到700元,小學生每生每年達到500元,可以說,中小學校經費保障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XX年,國家又化解了“普九”債務;最近,隨著我縣列入六盤山片區扶貧規劃,農村每生每天已領到3元的營養改善補助;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XX年要實現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4%的目標。這一切都說明,國家對教育,特別對農村教育越來越重視,經費投入會越來越多。面對這樣新形勢,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管好用好這些經費,確保其發揮最大的效益。但我們在教育資金管理上,仍然存在許多疏漏之處:極個別校長、主任財經法規意識談薄,造成經費管理失控;學年初不編制預算,或者不執行預算,胡花亂支的問題時有發生;在后勤、辦公用品采購上隨心所欲,失之監督;財務管理人員業務水平不高,甚至存在謀私利、亂作為的問題。因此,資金管理是當前和今后迫切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在項目資金上,盡管“普九”債務已化解,但隨著近兩年災后重建、校安工程等項目實施,教育基建投入空前,配套資金不足,由此產生了新的債務,據不完全統計,截止XX年底,全縣累計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債務高達2億多元,給縣財政和全縣教育發展造成了巨大壓力。依靠自有財力化解新增教育債務顯然是杯水車薪,有關部門和各級組織要立足縣情,研究政策,挖掘潛力,千方百計尋求化解教育債務的辦法和途徑,為教育發展排憂解難。在設施投入上,盡管硬件建設已經到位,但按照現代化、標準化來衡量,仍然需要配套大量的計算機、投影儀以及圖書、實驗裝備。部分學校在這次“兩基”國檢中,配備了一些設備,但仍然沒有達到標準化。有的學校雖然有了圖書和儀器,但還存在沒地方存放,無試驗室、無儀器室、無圖書室等問題,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