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工作總結講話稿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XX年已進入激情五月,本學期已經折半而過。前半學期喜慶與歡樂充溢著我們和諧校園;前半學期,全校師生,齊心協力,努力拼搏,開拓奮進,為實現我校”以文化人,體藝雙馨,素質教育示范校”遠景規劃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教育教學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主要工作及大事回顧
1.以導學案為抓手,構建高效課堂。為全面貫徹縣局XX年教學工作會議精神,切實落實辦學愿景,實現“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穩步推進高效課堂,我校第三周組織全校一線教師97名赴華亭皇甫中學、華亭三中全天聽課參觀學習,提出了以“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為試點,師生共用導學案,還課堂給學生,其他學科同備課組共用導學案,還時間給老師”的課改思路,各備課組老師本著求真務實、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備課時緊扣教學目標,精心預設,充分準備,一人主備,二人審核,三次討論,最終確定導學案,有效地提升了備課的層次。導學案的實施,極大的扼制了個別老師滿堂灌、不講教法,不顧學法的傳統模式,有效的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課堂真正成了學生自由求知的殿堂,課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兵教兵已經被大部分老師認可使用,老師真正成了課堂的組織者、合作者、指導者。現在的課堂,積極回答問題的多了,打瞌睡的少了,思考問題的多了,胡搗亂的少了,做題練習的多了,無所事事的少了。為進一步推動我校教研教改工作,教導處組織了以導學案為抓手的高效課堂評賽活動、隨機聽課,借東片教研區課堂教學復賽,全縣課堂教學決賽,全體老師積極參加聽課,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實現了思想的交流、認識的碰撞、行動的創新。隨著導學案的試點推廣、高效課堂深入探索,城關中學明天的課堂,一定會更加實用、高效,一定會創造新的輝煌。
2.以校本課程為抓手,豐富校園生活。
本期以來,我校繼續在七、八年級25個教學班中開設6門校本藝術必修課程:葫蘆絲、竹笛、豎笛、快板、口風琴、口琴和6門選修課程:書法、剪紙、舞蹈、武術、籃球、乒乓球,并且在第九周星期五和星期六利用兩個下午進行了前半期校本藝術課程班級和個人大pk活動,對于優勝班級和個人分別進行了表彰和命名。器樂教學的最大價值是,促進了大家對音樂的感受、體驗、表現、鑒賞和創造力的發展,培養了同學們的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提高了學生的藝術素質。通過本次展演活動情況來看,演出現場掌聲雷動,效果很好,基本實現了學校當初提出的“班班有特色,生生有特長”的總體目標。
3.以讀書活動為抓手,提升文化品味。
經典古詩文作為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的載體,是人類文明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與根。優秀經典詩文蘊含的豐富哲理,可以成為同學們一生的文化資產。本期學校繼續開展了以古詩文經典誦讀為主要內容的大讀書活動,每天中午依然由教師帶著學生閱讀,共享成長的幸福,師生們在快樂讀書的同時,也把一切困難視為增長能力的契機和動力。大讀書活動的開展已初見成效:一是培養了學生的讀書興趣,提升了語文能力。讓學生在誦讀活動中更加感受到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二是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同學們正處于記憶力的黃金時期,讀名著誦經典活動會讓學生終生受益。三是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通過誦讀活動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四是加強了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通過名著經典誦讀活動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在學生心靈中不斷地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漸漸地陶冶其性情,開啟其智慧,使經典誦讀為學生的成長提供營養。
4.以主題活動為抓手,培養良好習慣。
文明禮儀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感恩勵志教育是教會學生做人的基礎。學校政教處在三月份和四月份分別組織開展了文明禮儀和感恩勵志專項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成效顯著。兩個多月下來,學生對文明禮儀的認識和在各種場所的文明表現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許多同學就像變了個人似的,不僅衣服穿得整整齊齊,一言一行也變得彬彬有禮,見到老師也知道問好了,課間活動的吵雜聲小了,地面上的果皮紙屑少了,放學時校門口公路上的擁堵現象也有所改變……學生們不但自己按照標準去做,而且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教育他人,這正是我們所希望的:讓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讓一個家庭帶動一條街道。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愛的感情基礎。所以,學會感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的教誨之恩,感激朋友的幫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幫助自己的人甚至感恩給我們所經歷的坎坷。希望同學們以本次活動為契機,文明知禮、懂得感恩,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