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的有效性研討會發言稿
1、課堂教學中注意課堂的情境創設。情境的創設很有利于知識的傳授,有了那個情境,學起來自然輕松一些。在這個情境的創設上要舍得人力、物力、時間。也就是說要善于將學生帶人那個情境當中,這個道理很簡單:為什么給我的感覺語文比外語要好學一些,我想主要原因是我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一直在這個情境中。
2、課堂教學中注意處理題目的形式多樣?梢允茄莅,也可以是學生自主做,可以是比一比,也可以是小組討論,可以是教師講解,也可以是學生互助?傊嘟嵌、多渠道的予以刺激學生,讓其達到一個目的:會做。
3、課堂教學中注意知識規律的總結與探究。就我來,所有學科的知識與知識之間都有很多的規律可循,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給學生總結知識規律,或者是給出一些時間讓學生自覺探究出一些知識規律,或者是提前預設一些易錯題讓學生犯,而后再糾正,這樣我估計知識的掌握會更牢一些。
4、課堂教學中注意多媒體和食物教具的應用。從我收到的信息來看,通過這次講課,有很多的教師有感觸:最深的是多媒體和食物教具在教學中的作用大,尤其是多媒體,更是作用太大。其他的學科給我的感觸還不是那么的深,外語學科給我的感觸特別深,甚而我在外語教研組會上我說過,教育這個行業是個趕時髦的行業,它應該是走在時代最前面的,老師們也必須要掌握一定的時髦本領,才能更好的適應時代的發展,包括能說會道,能歌善舞之類的本領,我們都要有。這個巧妙的教學活動設計包括的內容還多,我只想列舉這幾個例子。
3、精準的課堂提問,是有效教學的保障。如果我們把課堂分解來看,可以把它看成一個問題串。判斷課堂有效與否,就是看提問的時間,提問的方式,提問的措辭,提問的幽默感,提問的動作,提問的 節奏感等等,要做到有疑而問。很多教師有這樣的困惑:無疑而問的多,公式化的問題多,“怎么樣”“對不對”“好不好”的問題多,這些問題都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效課堂需要教師隨機提問,即在課堂的生成中提問。
4、恰當的環節過渡,使有效教學更完美。
一節課好比一篇文章,它要有中心,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好比這篇文章的一個大段落,每一個大段落都有自己的段落大意。恰當的環節過渡就是承上啟下的自然段,要自然,要順暢,使整個課堂形如流水。比如:教師出示了一幅畫,打算由這幅畫來引入新課,就要設計好課堂導語;當新課講完后,鞏固練習時,要設計好過渡語,當課講完以后要設計好結束語等等,這些細節都要預設好,這樣下來整節課才不會有斧鑿的痕跡。
當然了,上次我參加了一個班的家長會,為了批駁部分家長干預班級的教育教學我說了一個觀點:離開了課堂,談教學,就好像魚離開了水,談怎么活一樣,如果再用這句話來評價我自己的話,就顯得蒼白無力,權當是一個自由演講吧!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