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德育工作會議講話稿
一、德育工作很重要。
我自己做了很多年的班主任,而且是大家所說的差班班主任,我記得第一次接手班主任工作是一位老教師她快退休了,帶了初一,這個班很吵,沒有人愿意接,這個時候分管校長找到我,讓我初二當班主任,我心理是不愿意的,但是分管校長是我老師,我也沒有辦法,只能接了,反正年輕,權當實驗。這個班怎么差,就這樣說吧,當時我們是教平行班的,老校長和剛接手教科學的洪老師(東遷調過來的教導主任)是這樣說的,5班是全校有名的示范班,有一些優秀的苗子,你要重點教,至于6班嗎(也就是我的班),不出亂子就行了,什么成績不用考慮。我心理是知道的,但是我年輕就是想出點成績來,所以就從班級文化氛圍、樹立班級自信心開始,我還請了當時的政教主任到我班參加班會課,請他說我們變化很大,現在很好,給學生鼓勵,我也注意與科任老師搞好關系,結果初三畢業的時候,我帶的這樣的差班也考取了5個湖中、二中,當時全校8個班總共考取42個湖中二中,我帶的班是超額完成任務的,我感覺在做學生的管理工作時,德育是起到很大作用的。所以我感覺德育工作很重要,班主任是關鍵。
全區有公辦中學班主任298位,小學公辦班主任551位,成校班主任12位,幼兒園班主任44位,總計905位,占全區教師的1/3,這是一支很龐大的隊伍。我記得桐鄉三中的朱永春老師在講座時就講過,一個好的班主任勝過一百個好警察。他當時講座時正好是馬加爵事件,他說,一個馬加爵,光通緝令不知要用掉多少紙張,還要動用多少人力物力去追捕,如果我們的班主任細心一點,及早發現這樣的苗頭,及早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就可以減少這樣的案件發生。我們也經常說,班主任有三個四五十;班主任有四五十個平方教室任你發揮,四五十個學生都聽你的,校長學生倒不一定聽,四五十分鐘的時間任你支配;所以我把班主任比作導演,把學生比作演員,而一個號導演可以把一個村姑導演成一個國際影星(向鞏俐),同樣,一個三流的導演,他怎么樣,他可以把一個純情的村姑導演成一個脫星。那么我們全區有905個這樣的導演,需要我們分管校長、德育主任去管理,引導,所以我們所從事的德育工作任重而道遠。
如果要找到理論根據的話,那么教育部的文件是這樣說的: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德智體美,德育為先。十六個字,都說明了德育的重要性。
二、什么是德育
簡單地說,德育就是道德教育。
教育部的文件是怎么講的,在XX年4月的《關于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中明確規定:德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文件里明確把五要素寫入其中,德育的“五要素”說得到了官方文件的確認,所以我們的德育應該圍繞五要素展開。
三、德育工作需要創新
這個月的20日,我聽了韓報告,他提到了學校德育的三個問題。一是手機管理問題,二是發端于16歲生日宴的早戀問題,三是男孩成長問題。就拿男孩成長問題來說吧,我們總感覺現在的男孩沒有陽剛氣,沒有擔當,其實男孩要成長為男人,要經過“三打”,哪三打呢?童年打架,少年打柴,青年打仗。童年他們在打架中學會交往,其實很多時候男孩打架是沒有道理,碰到一起就打架。少年打柴,那時候的小孩,他們呢會說,媽媽我去打柴讓你燒水燒飯,他打的柴越多,他就越自豪,他擔當起了家里的責任。青年打仗,一旦有戰事,我們都會動員男青年去打仗,這時候的青年會說,我去打仗,你在家照顧好老人,他們為國擔當,男人的氣概就出來了。現在呢,文明社會不能打架,富裕環境不用打柴,和平環境不需打仗,男孩的陽剛氣,男孩的擔當哪里來?這就需要我們德育工作者如何用“新三打”來代替“老三打”,培養有擔當的男人。
當下,我們講“中國夢”,也就是進行的理想、信念教育。我們搞教育的都知道,人有了理想、信念,就有了人生的奮斗目標,他就會朝著這個目標不斷地努力、前進。他就會知道,那些是我應該做的,那些事我不應該做的。但是我們的“中國夢”理想、信念教育是有問題的,我們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天天講我們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再過多少時間我們將超過美國,我們的生活將如何如何。但是我們的生活還是這樣,所以很多人的中國夢就是過上好生活,但是我們已經是世界第二了,我奮斗什么?我的好生活還是老樣子,世界第二了,無非是你沒有分給我。因為我們沒有或者很少宣傳我們的人均排在世界100位,最多最多也就排在世界第87為,我們沒有宣傳我們還有1億人的年收入不到3000元人民幣,對于這個3000元很多人是沒有概念的,他不知道他們跟我有什么關系,他不會去想他們的生活與我現在的生活有沒有關系,這個問題大多數人是看不見的,當然是應該看見,但他們不去想,他們跟我有什么關系。我們德育工作者有義務、有責任去思考,去教育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