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獎學金獲獎者發言稿
為了學生工作,我無數次放棄了聚餐唱k的機會,為了設計圖樣、寫征文,我犧牲了和同學侃大山的時間。為了比賽,我曾經連續45個小時不眠不休。當然,這不是一個好的示范。
有句調侃挺寫實,你的期末成績多少,取決于你的手機流量剩多少。對多數人而言,扣除花在睡眠、吃飯、交通、上網以及處理雜務的時間,每天就只有那么幾個小時的自由時間,所以,好好利用它們,這是我們最珍貴的財富。別讓手機,綁架了我們的生活。
成長感悟第四條:把時間用在“刀刃”上,大學,不是最后的狂歡。
講到這個時候,很多同學會想,我講的是一個屌絲如何逆襲的故事。好吧,那么我告訴你們,我依然每日三省吾身:白嗎?富嗎?美嗎?非也,于是,我就能靜下心來看書了。
讀書在某種意義上是養心。三毛《夢里不知身是客》里寫說:看過的書籍不會變成過眼云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都是潛在的,在氣質上、談吐上乃至胸襟的無涯上,當然也可能顯示在文字和生活中。看書的過程,其實是沉淀和積累的過程,沉淀和積累是一個人的根蒂。根深蒂固了,才會枝繁葉茂。我長期在一些農民工子弟學校當義務支教老師,今年也獲得了福建省青年志愿者協會頒發的“優秀志愿者”稱號。我經常鼓勵我的學生們多看書,看好書,我希望他們能成為有文化的人,文化可以用四句話表述:植根于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而這一切,要從我自身做起。
成長感悟第五條:生活需要沉淀和積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打dota一整天,看電影、聊qq、刷人人、玩微博一整天,成績不好,沒辦法。學生工作,沒興趣。志愿服務活動,沒意義。實習,沒門道。我說,這樣的人群,患上了一種缺失夢想,缺失動力的后遺癥。讓人成熟的是經歷,而不是歲月。你可以一輩子不登山,但是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總往高處爬,使你有個奮斗的方向,使你在任何一刻抬起頭,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成長感悟第六條:每天叫醒自己的,是夢想。不亂于心,不止于行。
每天都是一場自我的創作,任何一天都是你人生中的唯一。無法復制,不可重來。因此讓我們在每一天的創作中,盡全力,做最好的自己。讓人感動的,永遠不是煽情的理論,而是年輕的勇氣。一切偉大的行動和思想,都有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理想的路,總是為有信心的人準備的。所以,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