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論文的格式
五、正文
正文是文章的主題部分,一般分為前言、材料與方法、結果和討論4個部分。
(一)前言
又稱導言、引言或序言,主要介紹該課題的研究背景及依據、研究目的及意義等。前言不宜過長,避免作自我評價和過多引用文獻,點明主題即可。
(二)材料與方法
臨床研究的論文可用“臨床資料”、“對象與方法”、“病例資料”等。應詳細說明研究對象和采用的方法,內容包括:研究對象的條件、來源及數量、抽樣方法、研究步驟、觀察指標、選用的儀器或研究工具、資料整理與統計學處理方法等,都要交代清楚。目的是使讀者了解研究的具體內容,便于對研究進行評價和驗證。
(三)結果
結果是論文的關鍵部分,是作者論述本研究的價值和討論觀點的依據。包括觀察到的現象和收集的數據,經過科學的整理歸納和精確的統計學處理后,按照邏輯順序,用文字、統計圖或表格的形式報告出來,圖和表不宜過多,能用文字表達清楚的就不必用圖表,圖或表能更清楚表達者,則應壓縮文字。必須注意研究結果的真實性和科學性,遵循實事求是的態度,既要詳細敘述新的發現和正面的、陽性的結果,也要如實敘述反面的、陰的結果,作出客觀的分析與報道。
(四)討論
討論是論文的精華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論文的學術水平和價值。討論是結果的邏輯延伸,對結果進行闡釋、分析、論證和評價,從感性認識上上升到理性認識,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討論部分的寫法不一,一般內容可包括:本研究的原理和概念;所的結果的分析和評價;結果的含義和事物的內在聯系;從結果因出的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推理和結論;指出結果和結論的理論意義,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和應用價值;今后要解決的問題與展望及該項研究的不足之處或出現的誤差等問題。討論部分注意與本文的結果緊密聯系,同時分析過程最好多結合理論。還可把研究結果與有關文獻報道的異同處進行比較,從不同角度分析,提出新的觀點和概念,以充實作者的論點。
六、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科研論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論文最后列出本次研究工作所參考過的主要文獻目錄,目的在于表明論文的科學依據與歷史背景;反映出作者對他人成果的尊重;為讀者進一步查閱和探索有關問題,了解文獻的詳細內容提供線索。
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1)必須是作者親自閱讀過的;2)一般只限于正式出版物上發表的文章,文摘、內部刊物、內部資料及未發表的文章均不列入參考文獻中;3)引用論點必須準確無誤,不應斷章取義;4)著錄必須準確,著錄格式應按國家標準(gb7714-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