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寫作技巧
多想精煉。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感悟生活,要求學生多看、多聽、多想,用心體驗和感悟身邊的人和事,然后將自己的體驗和感受用英語寫出來。教師要求學生每周寫兩篇,有話則長,無話可短。上交,并反饋。同時把優秀的文章在班級“英語角”報上發表。對于他們在日記中所寫的事情,用英語寫下自己的評語,對不同水平的學生作不同的要求。或鼓勵或表達自己的看法和體會。久而久之,學生的日記越來越長,語言也更通順了。而且作業評語成了師生心心交流的橋梁。除了寫日記外,有時筆者根據所學單元知識布置一篇作文,或不時給學生提供一些與時事或與學生學習活動和生活有關的材料。此類話題的現實性能誘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其有話可寫,有感而發,還能增強其信心,使其寫作能力、技巧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提高。對于優秀的學生,在表揚的同時要給予指正:wonderful! you haven’t made some mistakes, but you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your handwriting.
對于有待進步的學生需要給予鼓勵性的評語,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增強他們的信心:
if you try your best, you will be successful.
自改多改。對照范文,學生先對已查出的表達有誤的地方進行初改。考慮到范文不可能把各種表達方式都包括進去,況且學生作業中的錯誤也不盡相同,因此,還可安排學生互改作業。以同桌兩人為宜,批改者對有疑問的地方作上記號,待互相討論取得一致意見后再更正。若有爭議的問題,可當場請教老師,學生得到了滿意的答案,心里總是挺高興的,他們的寫作興趣自然就會提高。最后,要求學生再對全文通讀幾遍,琢磨一下是否符合要求,盡量做到準確無誤。如發現錯誤,可作最后修改,書寫工整,交老師查閱。筆者認為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模式的探索,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主體化教學理念為依據,建構高中英語寫作課堂模式,其內在的精髓在于學生學習自主活動實踐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
寫作教學的起始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
1. 認真審題。根據寫作任務,要求學生認真審讀圖表或提綱,領會意圖,捕捉信息,確定文章時態及體裁。
2. 寫提綱。教師引導學生構思文章要點,寫出每個段落主題句關鍵詞,然后確定細節和內容要點。
3. 寫初稿。經過審題和列提綱后,學生開始寫作,教師指導學生有意識地使用固定句型,使用關聯詞,把段落按邏輯順序連成一體,形成基本連貫的初稿。
4. 檢查錯誤。檢查是書面表達不可缺少的環節,學生完成初稿后,老師指導學生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修改和查錯:
(1)看要點是否齊全,有無遺漏;
(2)體裁是否恰當,有無偏題;
(3)內容是否連貫,有無缺詞;
(4)語法是否正確,人稱、時態、語態、冠詞及名詞單復數等有無錯誤;
(5)用詞是否得當,有無習語及固定搭配等方面的錯誤;
(6)最后注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有無合適的連接及過渡。經過有效的訓練,學生犯的錯誤會逐漸減少,同時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定能提高。
總之,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循序引導,學生點滴積累,不斷磨練,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