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能公文寫作套路系列:“會議類”信息套路
3、抑筆、揚筆間要有較強的對比性。運用抑筆、揚筆的目的之一,就是借用抑、揚的對比以突出重點。因此,運用抑筆、揚筆時,要使抑、揚間有較大的反差,形成鮮明對照,產生強烈的表現效果,這樣才能達到用筆的目的。上面第二段文字在這方面就很成功。前半部分,分析了城市勞動就業的現狀,說明了勞動就業矛盾的尖銳,雖然只有寥寥數語,卻抑得如“山雨欲來”,讓人驚心動魄。后半部分的揚筆,既有定性、定量的說明,又有令人振奮的結果,揚得陽光燦爛,柳暗花明。由于抑筆、揚筆對比度強,有力地顯示了國務院有關方針政策的正確。
二、領筆與繞筆
領筆,就是把一句有震撼力的話置于公文的開端,以振起全篇,抓住讀者。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澤東同志寫的《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就成功地運用了領筆。正文起筆就寫:“由中國共產黨的代表團和南京國民黨政府的代表團經過長時間的談判所擬定的國內和平協議,已被南京國民黨政府所拒絕……”這一筆如異峰突起,石破天驚,立即激起讀者的義憤和關注。我們知道,國內和平協議是一九四九年四月一日由以張治中為首的國民黨政府代表團和中國共產黨代表團歷時半個月艱難談判的結果,來之不易,意義非凡,實現這個協議就會使中國避免一場戰爭的災難,全國人民正在翹首以盼。但南京國民黨政府置人民痛苦于不顧,悍然拒絕了這個協議。他們為什么出爾反爾,背信棄義,意欲何為?下面接著就把南京國民黨政府的罪惡用心、企圖和本性一一戳穿,昭示于天下,最后發出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這個領起句在全文中舉足輕重,使命令極具煽動性和鼓動力。
領筆有很強的藝術魅力,但領筆一定要領好,領句既要有震撼力,又要緊扣題旨,絕不可攻奇飾說,故弄玄虛。
繞筆,就是旋繞之筆,其特點是,先故意繞過本意,舍近說遠,然后把筆收縮,步步逼近本意,最后推出本意。正如林紓所說:“為文不知用旋繞之筆,則文勢不曲。”繞筆的確有曲徑通幽的藝術效果。如: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為了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中央已經采取或正在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如廢棄領導干部職務實際上存在的終身制,吸收堅定執行黨的路線、具有獨立工作能力而又年富力強的同志參加各級領導工作,實行黨政分開,恢復和健全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在決定重大問題時注意聽取有學問的專家、學者的意見,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等等。毫無疑問,為了進一步改善黨的領導制度,還要逐步采取許多必要的措施。各級領導干部要親自動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書代勞,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中共中央關于各級領導干部要親自動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書代勞的指示)
顯然,這里強調的是“各級領導干部要親自動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書代勞”的問題,但起筆卻繞到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為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上,然后又寫采取的“許多必要的措施”,最后才用“就是”點出本題。這種從面到點,由一般到個別的旋繞之筆,把具體問題放到了廣闊的社會背景中,開闊了讀者的視野,使讀者從更高、更深、更廣的角度去認識了“各級領導干部要親自動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書代勞”這一問題的重大意義。可見,繞筆不是閑筆,繞筆是引導之筆,是擴展之筆,是深化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