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先進個人申報材料
四、積極探索,研究教育方法
經過多年的實踐與研究,我在教育中管理班級上摸索到一些方法,那就是,堅持在“嚴、愛、細、活”四字上下工夫。
嚴格要求學生,即是行為規范嚴格訓練,我特別注重良好行為的養成。如認真細致的學習習慣、積極主動的勞動習慣、熱情開朗的文明禮貌習慣,有序參與的活動習慣。在日常的工作中,我經常采取“做榜樣、教方法、耐心帶、及時評、時時查”的辦法訓練學生的行為,比如:有的學生來自5、6個學校,習慣差異非常大,從開學的第一天起,就時特別留心孩子們的舉動,誰在課間操的時候把教室的燈關掉了,做完操之后就立即表揚,誰上課姿勢端正,也點名表揚讓大家學習,誰給班級扛了純凈水,更是掌聲鼓勵,誰的作業認真干凈,也決不吝嗇溢美之詞……當然,對于不好的,我多是指出現象,不在班里點名批評,嚴重的,就找到辦公室私下談話,幾天下來,同學知道了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好的,加上每周都給班干部開例會,指出一周的優缺點,并制定下周的工作目標,培養學生習慣的工作就會有條不紊的進行,班級很快就會進入良好的狀態。
做這些工作,絕對需要腿勤,多進班,走到學生中間,由接觸而了解,由了解而理解,師生關系才會融洽;眼勤,勤觀察,了解學生的心態,做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嘴勤,勤指導,經常和學生聊天,指出不足,表揚優點,增進師生感情;手勤,多示范;腦勤,勤思考。俗話說“天道酬勤”,勤,能彌補我們經驗的不足和才智的缺陷。
“細”即班級管理、學生教育工作扎扎實實,從細微的事情抓起,從身邊抓起。我通常的做法是在接手一個新的班級后,制定一個長期目標,三年我要實現什么?在起始時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工作思路,我要清楚我面對是一群什么樣的孩子?我要帶著他們到哪去?如何帶?第一步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通常我把目 標定位為:要培養孩子做一個有修養的人,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每節課上課前,同學們把桌椅要對整齊,讀書的時候把書拿起來,身體坐直,書本都擺放在書桌的左上角等等,這些看起來是小事,但這關乎到學生好習慣的培養。班主任工作就是這樣瑣碎的工作,必須扎扎實實做好每天的每件事情,班級管理才能更上一層樓。為了改善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使孩子自覺地學習。我精心設計每一個家長會、班會和活動課,這是一次家長會——《愛老師,愛父母》,孩子和家長們齊聚在教室,孩子們真切地話語,對爸爸媽媽的理解讓在場的許多家長淚流滿面,家長的殷切希望,讓孩子們備受鼓舞,有更大的動力前行。我也不斷拓展教育教學新方法,我自制了“學生評議表”,班里進行了“誰與爭鋒學習評比”等來激勵他們勇往直前。
面對時代賦予的使命,我感到對學生、對事業的熱愛,不能僅僅表現為勤勤懇懇、埋頭苦干,而且還應該體現在進行創造性的勞動上,要“愛”也要“活”。
現在的學生越來越有個性,教育他們如果僅僅是喝斥、責罵,那是起不到良好凡教育效果的,需要我們做到“因材施教”區別對待。比如:一次學生問我,為什么對王懷宇同學違反紀律是就很少進行一些懲罰呢?我就告訴他,由于王在小學時經常是因為違反紀律在教師角落里罰站,需要給他機會和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