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實習日記3篇
今天是我實習的第一天,早晨起來的時候發現天有點陰,天氣是不好了一些,但是我的心情沒有受到絲毫影響。吃完飯,穿上昨天晚上準備好的衣服,再次檢查了一下所要帶的東西,我就朝報社進發了。
由于我早到了,帶我實習的記者還沒有到。這時一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問我,“你也是來實習的吧?”我說,“是啊,你也是嗎?”她笑了起來,告訴我加上我報社里一共有5個實習大學生了。我不禁吃了一驚,這么多人埃我又問了她實習記者要做什么,她告訴我每天都要和記者下去采訪,回來之后寫稿,其實和真正的記者沒有什么區別。我原本以為大學生實習無非就是給實習單位打掃打掃衛生,端茶倒水什么的,沒有想到要求這么嚴格。不過我已經做好準備了,不管怎么樣也不能給學中文的丟人,因為我已經了解到,這幾個來實習的學生除了我以外,其他的都是學理科的。就在我暗下決心的時候,帶我的記者來了。她是一個很年輕的姐姐,不過已經被3次評為丹東市的十大記者了,她姓方,以后我就叫她方姐姐,她主要是分管市政府、市委政務方面的宣傳報道,所以從此以后,我要跑的也是這一方面的。
我和她都介紹完之后,馬上就進入了實習主題——采訪。我的第一個采訪對象是丹東市自來水公司的黨委書記,采訪內容是關于他們單位在第二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一些做法和取得的效果。在正式進入采訪之后,方姐姐開始提問題,一些問題的角度,方式,都是我沒有想到的,雖然之前我也想了幾個問題,但是根本就是沒有問到點子上。采訪雖然只進行了15分鐘,但是所挖掘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方姐姐在采訪結束之后對我說,記者采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首先你要想好問題,問問題的角度,方式不同,效果也不同,一篇好的新聞稿,不在乎文筆有多好,關鍵是抓住新聞的深度和角度。但是這個也要靠慢慢積累才行。一上午就這樣過去了,我感覺受益匪淺,學到了許多在課堂上沒有涉及過的知識。
下午2點左右我到報社,方姐姐已經到了,我拿出上午采訪寫的稿給她看,她看了說我寫新聞的格式都沒有搞清楚,接著給我講解了一下,之后我又重新寫了一篇,再拿給她看她就比較滿意了,讓我在好好學幾天。過了一會,來了一個老大爺,他說要提供新聞線索。原來他是蘇州美院畢業的,一直酷愛考古,退休之后一直研究丹東的文化歷史,經過幾年的研究他收集了一批很有價值的古文物,并且丹東也是一座很有文化底韻的歷史名城,他希望可以借助媒體的力量宣傳一下丹東的歷史文化,悠長古韻。方姐姐聽了很感性趣,聽了老大爺的介紹,留下了資料,方姐姐就以“尋找丹東的太陽鳥”為題,寫了第一篇關于丹東悠久歷史的報道。對于我,那真的是很增長眼界,我是丹東人但是對于家鄉的歷史真的是知道的太少了,經過這一次,不僅增長了歷史知識也增長了考古知識。方姐姐說當記者就是這樣,每一天都會有許多新鮮的事物等著你去挖掘,每一天你都會過得很有色彩,雖然很累,但是收獲是每天都有的。就這樣,我的第一天實習記者當完了,真的是很累,但是我真的很高興,因為學到了知識也增長了見識。
5月5日 啟程
背起行囊,踏上客車,開始我們追求藝術的旅途。三個半小時的顛簸,終于,我們到達了那個日思夜想的風水小鎮——邢臺縣路羅鎮賀家坪村。
推開車門,迎面走來熱情的房東,一下子讓我感到一種回家的味道。而后的七天,這種味道,也越來越濃„„
5月6日
奇峽群登山,我喜歡。當你站在峰頂居高臨下遠眺四方,會有一種征服一切的快感。
第一站,有著如詩如畫風光的奇峽群。
峽谷的入口,是我們早有耳聞的有著葫蘆底般框式結構的王茂山遠景。于是,駐足,取景,構圖。抬頭仰望,是連綿起伏的山峰圍住的一方天空,腳下有牛奶般的涓涓流水。好一派山水風光,如癡如醉!
一線天在那幽深的山間小路,有一種說不出的清爽,絲毫感覺不到五月驕陽似火的惡毒。路在腳下一步步倒退,爬上斗志的階梯。回頭看看,其實并不是很害怕。“瀑布就是瀑布,為什么要拍成像牛奶一般的呢?”一個同學在總結中感到困惑。我想,牛奶只是我們用來形容的瀑布的一種更具象化的事物。攝影家應該把他所看到的事物拍得真實,還原它本身的質感。
5月7日
楊莊陰天,然后小雨淅淅瀝瀝下了半天。一覺醒來,開始我們的第二站——楊莊。
村頭是一個凝聚了中華傳統文明的大戲臺。只是,我們來的時候,臺上空空,少了唱戲的主角。而在攝影實習的過程里,我們是主角,讓每一個畫面成為永恒。沿著深深的小巷看去,青石板砌成的房屋連成一片,高高的煙囪,裊裊炊煙,在門口溜溜噠噠覓食的大公雞,從窩里露出腦袋的達黃狗,我們完全置身于濃濃的山村鄉情里走出村子,來到這里的小學——楊莊完全小學。在這個相對閉塞的山村里,依舊淹沒不了孩子們求知的欲望。
看著那些充滿童真蹦蹦跳跳的孩子,不禁想起自己的孩提時代,于是,走遍所有的小賣店去尋找童年的味道。一毛錢一條的巧克力豆,五毛錢的老冰棍兒,一毛錢一袋的牛羊配,酸酸甜甜的果凍,還有很多已經忘了名的小零食,都被我們一搶而空。
5月8日 英談
一個古老而文明的村落。
曾有一個創意公司的人員來此地十八次尋求靈感。
一個神秘而又充滿韻味的村落。創作的機會就在某個角落等著我們,能否找到,就要看你有心無心。
古老的門樓里是另一個世界。這里,天空是藍的,水是清的,恣意生長的樹木,扛著鋤頭下地的淳樸的村民,熱情招呼我們的慈祥的老奶奶„„一派祥和!
昨天是第一天正式跟譚偉山老師,之前兩天因為譚老師出差到電白去了,所以今天才回到攝影部。因為害怕譚老師老早就到辦公室,而且作為新來的實習生我也不大敢遲來,所以一大早就趕到報社。原以為攝影部會已經有人了,誰知來到后門都還沒開。后來吳姐給了我鑰匙進去。
等啊等,等了好久,大概11點多一點點,終于有一個人進來啦!原來此人就是譚老師。當然恭敬的打個招呼是很必要啦。不過不出半分鐘他又走了。又過了很久,終于又有人來了,終于擺脫孤獨!1點左右跟譚老師去飯堂打了個飯回攝影部吃,這飯是譚老師請的。(嘻嘻,謝謝譚老師!)吃晚飯跟著譚老師去跑我平生第一件突發事故采訪啦!!!!!!雖然這件事沒有上報(我也覺得沒什么好上的),但是第一次還是有點難忘的。三點多的時候老師叫我一個人跟著文記者裘萍姐去采訪在白云國際會議中心的會議。去之前譚老師和我說了,這個會議應該拍一兩張就行了。雖然老師這么說了,而且憑以前參加一些如此類型的會議的經驗可猜到現場真可能沒有什么好拍的,況且這些會議可能無新聞點,但是心里還是有一點忐忑,畢竟是自己一個人負責攝影的。雖然最后的結果和自己預料的差不多,但是這次確實又長了一點見識,畢竟曾經試過。晚上回到報社,和譚老師打個招呼后回校,一宿無話。
今天11月20日星期四
其實昨晚我在報社臨走的時候我問劉可老師他的實習生今天來不來的,我說如果如果他今天不來的話我今天想跟他出去采訪。他說行,然后我拿了他電話。不過可惜今天他去跟蹤采訪昨天那油罐車翻車著火的時候我想跟他說我也想去的,但是他走得飛快,一會就不見了。不過今天早上幸虧來得早。我來到不久遇上本來要休息的譚老師去戒毒中心采訪,所以我和翌潔就跟著去了(翌潔是做視頻的實習生)。不過當然啦,自愿戒毒的人都不愿意被媒體曝光的,拍攝很大難度,所以譚老師就只和文記者上去了解了一會。我和翌潔兩個實習生就干等了,這么多人上去畢竟對病人不好。下午我跟范老師的實習生有志去了武警醫院幫忙照宣傳照。這個不是采訪來的,是范老師的一個朋友叫范老師去的,但是范老師要值班,所以就叫了我兩去。不過后來我們照不好,覺得有點慚愧埃
不過我要發表一下今天的兩個看法。
1、關于對譚老師的初步印象:不大愛說話,說話的時候有時音量也有點偏校不過像潘主任說的那樣,攝影記者這種人群是不用說太多話的,而是要拿作品來說話。從今天和昨天兩天的觀察來看,我覺得譚老師是這樣的一個人:經過這么多年的攝影記者經歷磨練,行事比較慎重和冷靜,但是思想上又和外表一樣,是像座活火山一樣非常活躍、可能隨時迸出火漿出來的。而且是非常照顧別人感受的人,特別記得的是今天早上去完戒毒中心后他特意從座位走過來跟我和翌潔說,今天不好意思啊,沒什么結果。那瞬間真感嘆“曾經滄海”過的人氣度果然不凡。
2、關于潘主任的初步印象:今天我和翌潔去了潘主任那里。潘主任很認真也很有耐心的跟我們說了對于我們來說收益匪淺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