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問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
慰問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1
隨著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人口流動性不斷加大,家庭結構也在不斷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單獨居住或老年夫婦獨立生活在一起,子女均成年且長期不在身邊,又無他人照料,便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群體——“空巢老人”。空巢老人沒有子女在身邊,渴望溫暖。
“空巢老人”形成原因
據統計,科爾沁區現有總人口數為88.47萬余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14.4萬人,占全區總人口數的16%;80歲以上老人2.1萬余人,占全區總人口的2.2%;100歲以上老人32人。
科區純老年人家庭人口數約2.5萬人。近年來,科區老年人口以每年3.8%的速度在增加。科區“空巢老人”共有12917人,城市和農村分別占41%和59%,許多家庭無法承擔照料老年人生活的重任,需要提供社會服務的老年人和“空巢老人”比例在逐步上升。
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在大城市實現自我價值。家住科左后旗的退休教師魏國慶的女兒就是其中一位。魏老師告訴我們說:“我的大女兒在x工作,一家人都在x生活。因為工作忙,他們回家的時間特別少,一年也就是過春節的時候回來一次。我的腿前年摔傷了,去看看他們也不方便。知道女兒在外面賺錢養家不容易,我們平時也是舍不得吃穿,這些都沒關系,主要就是太想女兒了,我們想她時也就只能通通電話。女兒從小就經常和我們說要去大城市發展,現在她長大了,我們也不能耽誤她的前途啊。”
計劃生育政策實行以來,中國的人口增長速度相對緩慢了。現在好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比較多的也就是兩個孩子。科左中旗的王秀英女士有一兒一女。
她說:“兒子結婚后,兒媳和兒子都想和我們老兩口分開過,可能年輕人的思想、行為和我們這老兩口相差的太多,為了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誤會和矛盾,還是選擇分開住。我家的小女兒結婚后去了外地,平時也不怎么回來,只有過節過年會回家看看我們老兩口。
所以家里一般沒別人,就剩下我們老兩口生活了。”王秀英女士語氣幽怨,但也有一部分“空巢老人”想得開。家住科區福源小區的趙奶奶說:“我非常同意和年輕人分開住,因為年齡不同,代溝也就存在,我們老年人有自己的想法和活法,他們年輕人也有他們的觀念。這就難免有誤會,有分歧。
為了自己清凈,少生氣,我們會自己單住,出去活動,鍛煉也自由。”說完,趙奶奶哈哈笑著去公園打太極拳了。
“空巢老人”生活難題
“空巢老人”由于和子女分開過,且大部分都拿著不高的退休金,生活上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困難。沒有經濟來源的老人生活條件就更差,而且患病率極高,為了不給兒女添麻煩,常常小病忍,大病拖。
另外,“空巢老人”的生活方式也很單調。城鎮“空巢老人”的'主要娛樂活動是打撲克、玩麻將牌、下棋,晚上一些老年婦女會到社區廣場跳舞。而農村“空巢老人”因為生活條件所限,沒有固定的娛樂活動場所,絕大部分人只能在家待著。
“空巢老人”的人身安全問題也值得重視。由于“空巢老人”年齡較大,行動不便,極易成為犯罪分子實施犯罪的對象。特別是在農村,針對農村老年人的人身傷害、盜竊、搶劫、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越來越多,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穩定受到一定影響。
科區的武先生老家在農村,年過六旬的母親一個人居住。上個月的某天夜里,家里進來了小偷,老人第二天一早才發現家里進人了。雖然沒丟失什么錢財,但老人還是后怕得不行,血壓升高,還險些犯了心臟病。武先生也為此十分擔心。
同時,一些老人身體本就不太好,身體一旦出現危險信號,身邊又沒有人在,很容易出事。據統計,我市每年“空巢老人”因心肌梗塞、腦血栓等急性病搶救不及時病逝的都有十幾例。
最值得一提的是,“空巢老人”普遍孤獨。有老伴在的還好一些,老伴去世的“空巢老人”,因為年紀大了社交圈變窄,常年一個人獨處,孤單、落寞的情緒是老年人最怕的。如果長期生活在寂寞、沮喪的情緒里,不但容易引發情緒障礙、抑郁癥等,也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很不利的影響。難怪前些天x市有一則新聞報道稱,一“空巢老人”愿意免費把自己空出的房間給別人住,只為找個人說說話。
“空巢老人”成了社會的一個新群體,在這個忙碌的社會卻似乎被人們忽略了。其實無論是從心理還是身體方面,老年人照顧自己還是有一定困難的,家人和社會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和關愛。
慰問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2
第一次見到王爺爺時,他正拿著照片發呆。我輕輕地推了他一下,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我小心翼翼地靠近王爺爺,無意之中居然看見照片上的王爺爺竟是掛著燦爛笑容的。再看看現在,臉上寫滿了憔悴與滄桑,看著都讓人心疼。真不明白,他的子女怎么舍得他獨自生活呢?我拉回了自己的思緒,輕輕叫了王爺爺一聲,他似乎是聽見了。見到我,他似乎并沒有情緒上的變化。過了一會兒,他終于開口了:“你是不是村里給我找來的小義工啊?”我開心地點了點頭,他似乎一臉無奈的表情,“我老頭子一個人好好的,干嘛找外人來陪我啊,跟他們說了還不聽。”我可不是那種輕易退縮的人啊,我要知難而進!我再次說明了自己來的緣由,并且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和王爺爺談天說地,什么“京劇”,“梅蘭芳”,“抗日”啊,努力地找著王爺爺感興趣的話題,盡管王爺爺一句話都沒說,但我能明顯的感覺到,他的態度變了。臨走時,他還特地囑咐我:“明天早上繼續陪我聊,我等你。”聽了這兒話,我心里有種說不出的喜悅。
凡事乘熱打鐵,接下來的幾天中,我一直都陪伴在王爺爺的身邊。陪他看京劇,給他講故事,還陪著他到處去曬太陽。漸漸地,王爺爺似乎有了些變化。他變得開朗了許多,也愛笑。他開始與周圍的大家庭更融洽的生活在一起。有時候他會去看看奶奶們跳廣場舞,有時候也會看看爺爺們下象棋,說不定還會親自上陣殺他個一盤呢!但,有時,他似乎還是那么地寂寞,還是會獨自一人呆在屋子里發著呆,也許是在等心中的人出現吧!
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個星期,但我和王爺爺卻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現在,每每有空時,我還是會去看看王爺爺:和他聊聊天,講講學校里發生的有趣的事情。雖然這次村里的公益活動已經結束了,但是此次的收獲卻是受益終生的。父母含辛茹苦的撫養我們長大,小時候,我們沒有能力去回報他們,長大成人后,就是上天給予我們的機會,正是我們反哺父母的時候。我們漸漸長大,父母卻漸漸老去。這時候,父母最需要的就是我們作為子女的關愛,他們對于物質要求并不高,只渴求精神上的財富。我們應該常常回家看看,別讓自己愛得太遲,而抱憾終身!
慰問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3
暑假期間,我們村莊里發起了一項“關愛空巢老人”的公益活動,為了豐富我的課余生活,我也積極地加入了這次活動。
我的關愛對象是王爺爺。聽別人說,他是一位退伍的老兵。他將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獻給了祖國,但是祖國母親卻沒有給這個“兒子”像平常老人一樣的晚年幸福。
他的老伴兒早早的便離他而去,他的子女都嫌棄他是個累贅,紛紛棄他不顧。可是禍不單行。因參軍而體魄強壯的他卻意外患上了老年癡呆癥,時而糊涂,時而清醒。聽鄰居說,他一個人的時候,總會坐在書桌前,呆呆地盯著那張僅有的全家福,嘴里還不停地念叨著:“他們會來接我的,一定會的。”這不禁更加堅定了我要好好照顧王爺爺的決心。
慰問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4
一上午的敬老院慰問活動,深深的觸動了我。
看著年邁孤獨的老人們,心里的第一個感覺是:難受!
雖然去之前心里已經做好了準備,但當我親眼看到時,還是難以抑制心中的心酸,為兒女操勞了大半生,如今卻在應該安享晚年時來到敬老院。
此時,告誡自己:絕不做不孝子!
于是,我開始小心翼翼地和老人們交談,盡量不提及他(她)們的兒女,盡量不問及來敬老院的原因,其實剛開始的談話都是很空洞的內容,無非是讓老人們談一談他們的過去,以前的成就等,其間的沉默令人窒息,也很尷尬。
畢竟,我不是記者,不是以強者的身份來看望他們,不是以強者的身份來給予他們同情,我只是一個后輩,只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讓老人們的生活能多一些鮮活的色彩,讓老人們的生活少一些憂郁。
首先要做的,便是尊重老人。也許他們脾氣有點壞,也許他們對我愛理不理,也許他們頭腦不清醒,也許他們耳朵不好使,我便耐心地和他們慢慢地說,關切地問他們的生活狀況,親切地叫他們一聲“爺爺、奶奶”,長時間的孤獨讓他們有一些封閉,要融化這層隔閡需要時間,也需要關懷。我們還為老人們精心安排了節目,以此來給他們單調的生活送去一份歡笑、一點溫暖。
活動的時間過的很快,很快要和老人們道別了, 看見很多老人用期盼的眼光看著我們,80歲的老爺爺拉著我的手:“你下次還會來嗎?”我大聲說:“會的,會的,因有你們在,我一定會來。”我心里很酸,畢竟我們人數有限,不可能每個老人都和他們聊會兒,關愛老年人的今天就是關愛我們自己的明天。正如古代先賢所倡導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像對待自己的長輩一樣,善待天下所有的老年人。尊老愛幼是我們的應該做的事,而且,每個人都有老了的那天
如果您家里有一個孩子,請告訴他,孝敬老人乃做人之本;
如果您身邊有一個老人,請走近他,讓他感受到晚年的溫馨;
如果您是一位成功人士,請率先垂范,與老人分享您成就的甘甜;
如果您是一位有識之士,請獻計獻策,為老年人營造金色的家
老人,他們也年輕過。年輕人,我們也將老去。善待老人就等于善待自己。
社團活動心得
不知不覺,時間老人即將在十一月劃上句號,總觀我們協會十一月份的情況,還是有許多需要改進許完善的地方。首先需要說明的幾點,是我們協會現存在的特點,也是我們協會為何活動不能和順利進行的原因。
第一:本協會,成員比較少,只有十多個人,很多時候要搞活動,人手都不夠。每次開會或
有事情都很難將人及時湊齊。
第二:協會成員中有許多都是愛讀書的好學生,考試,考證的同學就有好幾個,且免不了要上課,補課或為考試而復習,所以就成了不能參加協會正常活動的最大原因。
第三:本協會的成員中幾乎都是大一的同學,課程很多,有要上自習,所以可利用的課外時間也成了難題。
第四:由于本協會性質所然,很多活動的條件都不夠成熟。原本計劃的活動都成為了一紙空談,不能有效的組織大家進行多項活動,甚是抱歉。
雖然事情不很樂觀,但這也不能阻止我們將協會發展好的決心。相信憑著大家對美食的愛好與熱情,我們有信心能把它建設得更好。
原本計劃是把10月份的水果拼盤活動的照片刊貼出來,制作一個宣傳板報,供大家欣賞,即進行一次展覽,加強學院對本協會的了解和認識,提醒大家多關注身體,關注健康。然后,組織大家到專業蛋糕店去學習如何制作甜美可口的蛋糕,同時,還讓大家寫下自己的感想,作為本協會的一次現場體驗感言。最后,我們會開展美食討論會,圍繞“我最喜歡的美食”展開討論,可以是自己見過、吃過、聽過的美食。也可以針對美食的美麗名字展開討論,研究一下,但是,由于我前面所說的諸多原因,因此,沒有完全達到四月所預期的那樣把活動全部進行完畢。但是正因為這些,讓我認真的考慮了我們協會的許多問題,有了許多想法,也增進了自身對協會的了解。
協會就學校而言,是一部分,它需要學校的支持和鼓勵,以及各兄弟協會的幫助與提攜。就本協會自身而言,它是我們大家的,是協會每一個成員的,既然選擇加入這一團體,就應該對它負責到底,不能半途而廢。所以是極為重要的,我相信它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認同。
陽光體育,陽光人生。
在晨風的吹拂里,我們邁開年輕的步子;在晨光的沐浴下,我們綻放如火的青春。所有的辛苦換來的是我們強健的體魄,所有的汗水也將明證我們的付出。
是的,當冬季長跑活動引來一陣又一陣非議的時候,我還是愿意相信當我們認真投入之后,我們會看到我們的同學在粗喘的長跑里漸漸變得運氣自如,我們會看到鮮少運動的同學們漸漸露出陽光的笑臉。
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在中國體育事業蒸蒸日上的時代背景下,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體育實實在在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而在當今學生普遍運動不足、身體素質日趨下降的情況下,冬季長跑無疑加強了同學們強身健體的意識,更為整日忙碌學習的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參加體育鍛煉的絕好機會。
眾所周知,青少年時期的體質將決定我們今后一生的身體狀況。也許誰都無法預測參加長跑會對我們今后的人生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但我想堅持下去,當運動成為我們生活的一種習慣之時,我們的人生會因這樣的習慣而現出不一樣的風采。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
如果說這些都無法說服你的話,在再看看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的體質健康調查:近20年我國青少年肺活量、速度、力量等體能素質持續下降,學生肥胖率比5年前增長了50%,近視的比例居高不下,糖尿病、高血壓等成年疾病也過早地降臨到青少年的頭上。如此嚴峻的現實擺在面前,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再不正視我們自身的健康,這不是別人的,而是切實關乎我們自身的。
著名的體育教育家馬約翰先生曾說:“體育是培養健全人格的最好工具。” 參加長跑不僅僅會增強我們的體質,我們從中收獲更多的是精神的愉悅與人格的升華。想見著這樣一幅畫面——我們踏著光亮的曙色,穿梭在校園寬寬窄窄的路上,斑駁的樹影里雀躍著我們跳動的腳跡,和著一路小鳥的鳴聲,只是享受著這樣單純的快樂,日子便輕輕著上了一層淡淡的色彩。我一直相信在跑步里我的每一個細胞都盡力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我的每一個動作都是我舒展著的人生姿態的展現,這樣的我
顯得更加自信,這樣的自信讓我更加美麗,這樣的美麗讓我悄悄地感動。在每一次感動的時候,我便銘記下生活中所有的溫暖,這樣的溫暖讓我不再去抱怨生活的艱辛與磨難,我只是用一種更加樂觀開朗的心態去迎接人生中所有的不可預知。對那些事,對那些人,我愿以我最燦爛的微笑驅散他們的寒冷。
慰問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5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人生在世要學會感恩,因為懂得感恩,我們才能做好一個人;因為感恩,生活中,我們才常可以看到好多感人的好人好事,比如汶川地震,無數中國人為受難的同胞獻出了自己的愛心,又比如我村組織的這次大學生志愿者去看望老人的活動。
12月29 日中午,我們組的同學就全部聚集在一起,前往中村秀沖養老院,作為社會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的同學中以前沒幾個人到過這樣的環境中,也沒有人了解這里的情況,但我們相信,在這個特殊的社會中,一定會有夕和的美,會有時間刻出的年輪,會有激勵年輕一代奮進的力量。任何一位大學生都應當到這個特殊的社會中看一看,那天的天氣格外的暖和,路上我們有說有笑,有很多人還以為我們是去那里開酒席呢,那時我們的心感到很美。
從學姐那走了幾分鐘就到養老院了,我們到那時,先和老爺們打招呼,服務養老院,是我們盡心安排的一個活動,老人公寓給我們大學生志愿者的一個總體感覺還是比較整潔和干凈,在談話中,我們了解了一些他們的情況,菜、米等都是自己動手來種植,水自己來挑,當我們問到他們每個月拿到政府的補貼有多少時,他們告訴我們,幾個月才有100元,電費也要自己交。不過時常村上的干部也會來那服務和照顧他們,這讓我們也很欣慰,我相信人人付出一份愛,社會也將變得更加和諧美好。我們在為他們做一些基本工作時,也與老爺們聊聊家常,與他們聊得很開心,聽到老人爽朗的笑聲,我們感到一種社會的責任。
我們組同時也為老人帶去了慰問的餅干、糖果、面條等等,也算是春節帶給他們的一份禮物吧!兩個多小時的工作下來,我們雖然有點累,但是感覺精神上的收獲很多,我們給老人帶來了心理安慰,帶來了溫暖,讓他們不再感到孤獨,讓他們感到我們同他們在一起,我們走時,和老人一起照相,我們走了,即使有的老人行動不便,他們也要出來送我們,從他們的臉上,我們看出了他們的不舍和渴望。我們會一直關注他們,我們會一直去看望他們,我們會用最真摯的.心帶給他們最真誠的關懷,我們將會把這個叫博愛的東西傳承下去,直到永遠,永遠……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隨之產生這樣的一個社會問題,年輕人忙于工作而顧不了家,老人們只能孤單一人留在家里,而這一群體的確需要熱情入微的服務可國家一時又拿不出資金來建立更多的養老院來解決這一社會問題,這久需要現在社會有識之士伸出熱情之手,此舉是國家完善社會公益事業,我們利用假期的時間來秀沖養老院奉獻愛心,雖然力量有限,但卻給老人們帶來了歡樂、溫暖,同時也可以開闊視野。這是一次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讓我們近距離真實地了解國情,將來為國家的公共管理事業獻力。
慰問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6
今天是傳統的節日——過小年,社區的叔叔阿姨說讓我們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小年。今天天氣很好,暖暖的陽光,讓人感覺到無比的溫暖,社區里到處都洋溢著過年的歡樂的氣氛!
一路上我們和叔叔阿姨有說有笑,一路嘰嘰喳喳,像一群快樂的小鳥。很快我們來到一棟破舊的兩層樓房前,通過黑乎乎的樓道,來到一位老爺爺家。本來還歡呼雀躍的我們,一下子安靜下來。這是一間只有10來平米的房子,透著風的窗戶,斑駁的墻壁,無不顯示出它的滄桑。屋中只有一張簡單的床,幾張破舊的椅子。一位老爺爺靜靜的躺在床上,他只蓋了兩層薄薄的被子,為了保暖,上面還蓋了幾件厚點的衣服。老爺爺臉色蒼白,干澀的嘴唇,右眼處還有一塊很大的瘀青,看著都叫人可憐。原來老爺爺孤獨一人,后來又中了風,行動更加不便,平時都是社區的鄰居輪流照顧他老人家。
社區的阿姨看看眼中含淚的我們,輕輕地說:“大家不要難過,我們一同努力讓爺爺在生活上過得更好一點,讓他老人家生活得更快樂,這是我們共同的愿望,我們一起努力吧!”社區的阿姨馬上動手,給老爺爺套上剛剛帶來的一床新被子。我們也把自己帶來的禮物送給了老爺爺,我還把我身上的零用錢都掏了出來。老爺爺眼中噙著淚,連聲說著謝謝,那布滿皺紋的臉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我們走出屋子,外面的陽光依舊很溫暖,我們的心情卻很沉重。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外面的溫暖帶給老爺爺,讓他生活在溫暖的陽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