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周年感想
“只有堅定不移地推進各項改革,才能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催生、激活、做強更多直接創造社會財富的市場主體,實現各種生產要素在河北的聚集無障礙。”這是我省通過思想解放大討論活動形成的一個重要共識。面對“調整轉變、加快發展、改善民生”的三重艱巨任務,我們唯有繼續深化改革,破除束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才能催生、激活、做強更多直接創造社會財富的市場主體,實現各種生產要素在河北的聚集無障礙,為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實現富民強省目標提供根本保障和內在動力。
深化改革是建設富民強省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們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河北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要害時期,正面臨著難得的戰略機遇。但是,我們前進的道路并不平坦,未來發展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城鄉二元結構、區域發展失衡、社會矛盾凸顯等諸多制約。
――實現科學發展任重而道遠。長期以來,支撐我省經濟高速增長的產業大都屬資源依靠型的高耗能、高污染類產業,生態環境問題日趨突出,經濟發展的生態成本和環境成本越來越高。而且“超重”的產業結構具有很強的剛性,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具有很強的慣性,我們要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任務艱巨。
――構建和諧社會任重而道遠。由于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體制改革滯后,要素市場化進程緩慢,我省城市化進程滯后于工業化進程,城鄉二元結構問題并沒有隨著工業化水平的提高而自然而然地解決;生產關系變革滯后生產力發展進程,各種社會矛盾并沒有隨著經濟高速發展自然而然地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仍然嚴重,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比較突出。
――投資環境建設任重而道遠。在世界銀行最新公布的中國120個城市投資環境排名中,我省無一城市入圍投資環境金銀牌城市;在XX年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中,我省雖然有10個設區市入圍,但只有石家莊、唐山和秦皇島排在前50位,分別為第22位、35位和50位。投資環境諸要素中,行政治理體制問題仍然是我省投資環境的“軟肋”,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務效率亟待提高。
――推進全面開放任重而道遠。“環京津、環渤海”的獨特地理條件,賦予了我省對內對外開放的區位優勢。真正發揮“兩環”區位優勢,不僅僅是交通、通訊等硬件設施與京津、國際對接,要害是機制和制度等軟環境的接軌:從微觀企業制度到宏觀經濟治理制度,從微觀企業生產運行機制到宏觀經濟治理調節機制……要實現京津冀區域一體化乃至融入國際生產體系,推進全面對外對內開放,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的任務還很重。
以行政治理體制改革為突破口推進全面改革
XX年我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了改革要向三個領域拓展:從商品市場向要素市場拓展,大力發展資本、人才、技術市場;從競爭性領域向公用公共事業領域拓展,加快科技、文化、衛生、市政等領域的體制改革;從經濟領域向行政治理領域拓展,深化機構改革,優化行政區劃,改善行政治理。這是我省今年的改革方向,也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的改革重點。
――認清形勢,提高熟悉,奠定全面改革的思想基礎。在新的發展形勢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的焦點都集中在政府行政治理體制上。行政治理體制改革既連接社會體制改革,又連接政治體制改革,處于中心環節。我們必須清醒地熟悉到,政府本身所擁有的權力和作為經濟社會治理者所處的非凡位置,決定了政府在發展和改革中所起的非凡作用,只有通過行政治理體制改革,才能實現經濟運行機制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的轉變,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提供體制保障,把市場化改革推向深入;只有通過行政治理體制改革,強化政府的公共服務功能,增強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才能有效推進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只有通過行政治理體制改革,從制度上制約權力與資本的結合,使權力正確行使,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體制性、機制性腐敗問題,增強政府公信力,改善政府在投資者心目中的形象,形成良好的投資環境。
――明確目標,把握重點,扎實推進政府行政治理體制改革。政府行政治理體制改革的要害和核心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把經濟建設型政府轉變為公共服務型政府,使政府成為從事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全力履行相關職責的責任政府;成為致力于為市場主體排難解憂和創造良好環境的服務政府;成為全面依法行政并受法律嚴格監督的法制政府。政府行政治理體制改革的重點是進一步縮小政府事權,把不該由政府治理的事項果斷轉移出去,把該由政府治理的事項切實管好。要進一步完善行政治理方式,縮小行政審批范圍,規范行政審批程序,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從“項目最少”邁向“時效最快”;盡快貫徹落實國家大部制改革精神,規范機構設置,理順和明確權責關系,完善行政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科學決策機制,推行重大決策失誤引咎辭職、經濟賠償等制度;進一步完善公務員非凡是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和政績評價制度。
――堅持改革的市場化方向,深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致力于實現市場主體自主決策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經濟體制市場化改革的重點是進一步推進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和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使混合所有制成為經濟成分的主體,從體制和機制上割斷政府對企業或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進一步推進財政體制改革,建立比較健全的財政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和比較完善的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公共財政體制和運行機制;進一步推進要素市場體制改革,發展完善資本、土地、人力、技術等要素市場,消除生產要素流動的各種限制因素,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健全保障市場主體權益、強化市場主體責任的法律法規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