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周年感想
――以改善民生為目標,全面推進社會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要求社會組織、社會結構、社會機制、社會治理等的重構,實現社會轉型,這是促進社會事業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改善民生,實現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體制保證。重點是重構社會治理體制、社會運行機制、社會保障體制;徹底解決政事不分、管辦不分、行政壟斷、政府包辦的社會治理體制;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社會事業重點領域改革,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著力解決城鄉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教育衛生等民生問題,促進社會和諧。
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深化改革
以政府行政治理體制改革為突破口的全面改革,不僅將遭遇由于部門利益受損而產生的內部巨大阻力,而且面臨著由于備受民眾和投資者關注與期待而形成的外部社會壓力,成敗關乎全局,將考驗改革者革命的勇氣和再生的決心,檢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魄力和執政的能力。深入推進改革,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堅定深化改革的信心。30年的改革開放經驗告訴我們,改革的道路一直并不平坦,改革過程中碰到的困難,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多。當前我們正在推進的改革,主要是一些涉及面寬、觸及利益層次深、配套性強、風險較大的改革,改革到了真正啃“硬骨頭”的要害時期。面對改革發展道路上的困難和障礙,我們唯有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信心、開拓進取、迎難而上,才能取得改革的新突破,推動社會的新發展。
――樹立深化改革的決心。我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制度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而制度有好有壞,形成好的制度要靠改革。因此改革是對發展貢獻最大的因素,即“第一生產力”。只要堅定這個熟悉,我們就能樹立起深化改革的決心,不會因為改革出現偏差甚至失敗就否定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堅信改革是燕趙大地煥發生氣活力的源泉,是在科學發展為時代要求的河北建設富民強省的必由之路,增強改革的歷史使命感和時代緊迫感,堅定不移地推進各項改革。
――保持深化改革的恒心。改革必然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目前改革進入重點突破、協調推進的全面改革階段,沒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恒心與韌勁,就不可能取得改革的成功。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必須充分估計改革中可能碰到的困難,針對不同領域、不同層面,研究制定積極穩妥的改革方案,發揮政府改革主導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加強領導,科學組織,周密部署,穩步推進,不斷取得一個又一個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