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小孩不笨的心得體會(通用3篇)
觀看小孩不笨的心得體會 篇1
小孩不笨第二部,這是一部十分有意義的電影。
它圍繞著兩個家庭,講述了孩子因為父母長期的忽視或是錯誤的教育方法,所以使孩子的心靈走向了墮落。
在家長看來,小孩也許什么都不是,一切事在他們的眼里都是錯了。做了錯事說是不該。即使做了好事或有了什么成績,他們又會說這一切理所應(yīng)當。真的就像那個賣罐頭的胖阿姨說的那樣:世上沒有教不會的小孩,只有不會教的家長。
那些不可能做到的摘星星摘月亮都是假的,小孩不會喜歡這些,他可能只有一些小要求。而越簡單,家長卻越不想去做,總是不停地把假話掛在嘴邊。
整部電影中,那個胖阿姨從一出場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孩根本就不笨,他們身上有太多的值得欣慰的事,每個人都有才華。只有愛孩子,孩子才會聽你的話。何必要把家庭氣氛弄得像殯儀館呢。
我的父母一直都像那個胖阿姨一樣,與學校老師、同學家長是相反的,也并非唱反調(diào)。有的時候我有考試不理想,老師就會跟我媽辯論,而次次都是老師慘敗了。老師允許自己上課接電話,卻不同意我們在他們已違規(guī)的情況下發(fā)表言論。
教華文的符老師是一個沒有鑰匙的人,他沒有打開學生心靈的鎖。雖然他把心血都傾注在了學生身上,但學生們找不到愛的感覺。他可以為學生買來《新華字典》一次又一次容忍他們對華文的輕視。
湯姆、杰瑞的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可就不知道該怎么愛。成才的名字中也能夠體現(xiàn)出他爸爸對他的期望,就因為他不會愛。成才的爸爸看見兒子挨揍了,什么都沒想就跑上去幫忙,最后卻被他們推下樓梯。
不只是小孩愛聽好話,愛聽悅耳的話,大人也一樣,符老師在夸胖校長發(fā)型不錯時,胖校長也同樣露出滿意的微笑。
藤條怎么抽,藤鞭怎么打,都沒辦法改變小孩不笨這一個實事。
觀看小孩不笨的心得體會 篇2
在第五期骨干教師培訓活動我們一起看了《小孩不笨》這部教育影片,影片中的故事情節(jié)使我感觸很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小孩不笨》中的父母整天忙于工作,跟孩子無溝通,對孩子只會譴責,認為孩子沒有優(yōu)點可言,而對學習的成績無論好壞他們都不滿意,處處挑他們的刺。面對家庭的冷淡和學校嚴厲的處分,使孩子的心靈逐步走向墮落,在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也沒有好好教育,只是一個勁地責怪孩子,才導致孩子一錯再錯。直至孩子出事后父親趕去處理事情,使他們明白了道理,也體現(xiàn)了他們父子之間的愛。劇中更可悲的是正在孩子進步時,在孩子幫爸爸修好電腦給他送去時家長不但沒有及時表揚,反而不信任孩子。
劇中曾有這樣的一句說:資源放錯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對地方就是資源。我相信每一個小孩都不笨,也希望每一個小孩如天使般快樂,天下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這也是成才爸爸臨終前才覺悟的。
孩子期待父母親給予他們賞識和肯定。冰心老人說過”世界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也沒有一個孩子不可愛。“換句話說,即世上沒有壞孩子、差學生。無論哪個學生,只要我們耐心尋找,必定能發(fā)現(xiàn)其自身具有的長處。即使其做錯了事,也可以從中找到閃光點,關(guān)鍵是一個”愛“字。在愛的情感支配下,才能發(fā)現(xiàn)優(yōu)點,欣賞優(yōu)點,才能為孩子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一個被理解、被關(guān)注、被接納、被支持的寬松環(huán)境。俗話說是錐子總會出頭的。但如果錐子是放在鐵盒子里,而不是布袋子中,它能脫穎而出嗎?人的成長同樣需要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無論父母,還是教師,對孩子都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滿意時捧上天,成天夸個不停不理想時,一見孩子就厭煩,氣不打一處來。應(yīng)自始至終充滿愛。但愛不是縱容,不是無原則的遷就。愛的內(nèi)容應(yīng)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不斷豐富、擴展。
反觀我們的工作,也要以欣賞、審美的眼光看幼兒。孩子需要得到老師的鼓勵與幫助,得到老師一個肯定的目光也會讓他們開心很長時間。老師也要學會尊重幼兒,不要帶著有色眼鏡對待幼兒,他們每一次的手工、繪畫、表演等,教師都應(yīng)該給予鼓勵與肯定;在生活中,以平等、真誠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往。不要用命令的口吻對待幼兒,常常這種生硬的態(tài)度會讓幼兒產(chǎn)生恐懼感,對老師敬而遠之,這樣師生之間就會缺少交流,就沒有幸福感可言了。因此,在與幼兒的交往中教師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實的自我與幼兒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會發(fā)現(xiàn)幸福和快樂就在自己身邊。
觀看小孩不笨的心得體會 篇3
當觀看完《小孩不笨2》后,我思潮起伏,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看完后,陪伴我的只是久久的沉默與情不自禁流下的兩行淚痕。
這部影片將窮人家的孩子和有錢人家的孩子作對較。窮人家的孩子名叫成才,父親很愛他,卻不懂得怎么愛,以為打孩子就是為他好;有錢人家的孩子叫學謙,因為父母工作繁忙,沒時間和孩子溝通,有時間只會數(shù)落孩子,就這樣,他們與父母漸漸疏遠了,對這個所謂的家感到陌生了,他們便開始逃學,最后差點走上歧途。
其實,我是多么想對爸爸媽媽說:“我也很愛你們,但愛得太辛苦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也不知是因為什么,我們做的事,不管對與錯,你們都會反對。每一次拿出我們的最好,但都得不到了像小時候那甜蜜中帶著鼓勵的稱贊,只會要求我們做得更好,似乎又有多了那么一點的壓力。但每一次達不到你們的要求,不僅沒得到你們一句鼓勵的話語,還要挨批評,使自己的心漸漸空虛了。我總會感覺自己好想站在懸崖峭壁上,上邊是你們給我訂的目標,下邊是望不見底的深淵,漸漸的,我們之間沒有了語言,甚至有時候我會感覺到我們很陌生,家里就是供我睡覺吃飯的地方。我們之間的那扇大門,已經(jīng)關(guān)了。什么“愛”,什么“關(guān)心”,也已經(jīng)消失了。
可見,溝通是多么重要。沒有了溝通,大人和小孩就會發(fā)生沖突;沒有了溝通,就是去了彼此了解的機會;沒有了溝通,我們也不知對方需要什么……溝通就是打開孩子門關(guān)閉已久的大門的鑰匙。
現(xiàn)在,我只希望每個父母好好地利用這把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