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國女排人物事跡精神心得體會(通用3篇)
學習中國女排人物事跡精神心得體會 篇1
提起女排,沒有人不豎起大拇指。在世界排球史上,能夠取得“三連冠”已是寥寥無幾,而中國女排卻取得了“五連冠”,創造了奇跡,在世界排球史上豎起了一座豐碑。是什么令中國女排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呢?當我細細閱讀了《迎奧運,促和諧》讀本后,我被女排精神深深震撼。
每天練球就是七八個小時,每堂課扣球要重扣300多次,翻滾400~500多次。這是女排姑娘集訓期間每日的必修課。因為她們懂得:“苦是一副靈丹妙藥,她們要強大起來,就得每日吃這副藥。”正是這種一絲不茍,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終于開出了“五連冠”的勝利之花。
誰也無法忘記20__年雅典奧運會中國女排勇奪金牌的驚心動魄場面。是什么使中國女排一次次的生死逆轉,一次次完成不可能完成的自救?是女排精神,是大家能夠團結協作的忘我拼搏精神。
好一個團結協作、忘我拼搏的女排精神!它不僅是中國體育的一面旗幟,更是整個民族銳意進取昂首前進的精神動力。
我清楚地記得,20__年冬天,中國南方遭到了一場百年未遇的大風雪。在和雨雪冰凍災害斗爭中,全黨全軍全國人民,不屈不饒、頑強拼搏、英勇奮戰:在天寒地凍中,鏟除冰雪;站臺廣場上維護治安;危難之時,緊急救援;徙步踏雪,運送救災物質;攀爬電線桿,搶修電路;奔走冰雪路段,疏散交通……一支支突擊隊,一群群志愿者,一個個緊張的工作身影,一張張勞累、疲倦的笑臉。正是由于大家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在困難中大家團結在一起,能夠忘我,拋開自己的一切。我們終于戰勝了雨雪冰凍這個惡魔。它再一次告訴人們:團結協作、忘我拼搏,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取得成功。
看看中國女排,再想想自己,我真是羞愧萬分!在困難面前,我常常選擇退縮逃避。班級沒獲得流動紅旗,就互相指責、埋怨。身為班長的我,不是和大家一起想辦法,而是尋找理由,推卸責任……這樣的態度怎能營造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怎能營造一個和諧的校園?在倡導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必須向著宏偉目標團結協作,忘我拼搏,共創一個輝煌美好的明天!
學習中國女排人物事跡精神心得體會 篇2
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打造了“富崗”“綠嶺”等知名農產品品牌,帶動10萬多農民群眾脫貧致富,被譽為“太行新愚公”.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克志作出批示:要在全省做好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的總結和宣傳工作,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大力開展向李保國同志學習的活動.
“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河北省特等勞動模范”、 “農民教授”、“科技財神”、“太行新愚公”……把這些身份疊加起來,我們看到的是一位對黨忠誠,心系人民,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時代楷模.他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向我們詮釋了“太行山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新的時代內涵.
一個人所做的工作就是他人生態度的表現,他的職業就是他志向和理想的所在.李保國教授的一生沒有追求個人財富和名利,他追求的是讓太行山變綠,讓生活在那里的農民脫貧.
一個人能夠具備工匠精神的基礎是他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工作給了他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自 1981年起搞起山區開發研究,34年間李老師每年在山里“務農”的時間超過200天,汽車成了他移動的家,稀疏了頭發,黝黑了皮膚,雙手長滿繭子,長期奔波留下了嚴重糖尿病和心臟病,但這一切都沒有使他改變最初的夢想.
工匠精神追求的是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的是傳承和鉆研,憑的是專注和堅守,是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34年,從風華正茂到兩鬢斑白,李教授走遍了太行山區,他提出了“聚集土壤,聚集徑流”的植保新方法,讓前南裕的山土厚了、水多了,樹木栽植成活率從原來的10%一躍達到了90%.
經過十幾年的開發治理,前南峪的溝溝壑壑變成了“山頂洋槐帶帽、山中果樹纏腰、山底梯田抱腳”的“太行山最綠的地方”之一.34年間,他一頭扎進太行山,推廣了36項林業技術,累計增加農業產值35億元,純增收28.5億元,先后完成山區開發研究果28項,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約栽培、優質無公害蘋果栽培、綠色核桃栽培等技術體系,帶動了全省板栗、蘋果、核桃產業發展.
數字的背后是他多年的堅持與積累,是他對于技術的不斷探索與突破.多年來,在完成學校安排的教學任務的同時,他舉辦不同層次的培訓班800余次,培訓人員9萬余人(次),許多果農都成了“技術把式”.在教學科研活動中,他嚴格要求自己和學生,將精益求精的科研和學術風格教授給了學生.
李教授的身影雖已走遠,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榜樣的力量卻異常強大,鼓舞和激勵著我們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繼續前行.改革前進中我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和挑戰,李教授用他的親生經歷向我們講述了謀事創業道路上,守著最初的夢想,帶上愛國為民的初心,依靠科技進步,辦法總比困難多的道理.
依靠工匠精神,積極發展科技,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用實踐指導科技創新發展方向,定能打贏脫貧攻堅戰.
從農業大國變成農業強國的道路上,以“愚公移山”般堅韌不拔的毅力,以 “艱苦奮斗、求真務實、愛國為民”的太行山精神,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們的事業必定可以取得成功.
我們要接過李教授的接力棒,在自己的領域中踏下心來,認真工作,甘做“愚公”不因貪快求成而走捷徑,實實在在做事,為燕趙大地脫貧攻堅奮發作為。
學習中國女排人物事跡精神心得體會 篇3
在重癥監護病區,老年患者占比較高,為了讓他們盡早康復,醫務人員全力施救,用心陪護;而在病房外,消防員們也在竭盡所能守護醫院安全。
張倩:堅持到最后一個病人出院
堅持到最后一個病人出院,這是張倩抵達武漢后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一周前,她所在的江蘇省人民醫院,整建制地接管了武漢市第一醫院的重癥監護病區,老年醫學科的張倩和隊友們負責其中61個老年患者。老人們夜間病情變化快,張倩總會提前出發去醫院。
這幾天,3床的患者周阿姨情況不太穩定,住在同一層樓輕癥病區的老伴一直惦記。張倩知道后,就提前拿手機錄下一段周阿姨老伴的視頻,晚上一接班就帶給周阿姨播放,讓老兩口都能安心。
5床的傅阿姨女兒住進了方艙醫院,想起還在酒店隔離的小外孫,傅阿姨就吃不下飯。張倩查房的時候,就囑托護士給老人換上了甜味營養劑,在詢問病情后總是留下來,多陪著老人聊聊天。
常常幫助,總是安慰。當年張倩備戰高考時遭遇非典,醫務人員舍身救人的場景感染了她,她報考了醫學院。生命至上,努力救更多的人是張倩的初心。
你守護病人我守護醫院
醫務人員奮戰在病房內,消防員們則全力守護著醫院的安全。這是火神山醫院消防救援站的一次消防演練,這支由7名黨員和1名預備黨員組成的隊伍里,41歲的xx年齡最大,曾參加過8000多次的滅火救援戰斗。1月31日下午,他和隊員們進駐火神山醫院,48小時內完成了消防救援站所有消防器械的調試并投入使用。
火神山醫院和普通醫院在布局、建筑結構、內部設施上差別很大,和隊友們8次深入醫院,并利用無人機進行測繪,制作電子沙盤,但要想完全覆蓋醫院的每個角落,還需要加強培訓、群防群控。
消防隊還與醫院建立了24小時消防直聯直報秒級響應機制,每個病區有一位負責人,以便第一時間處置火情。從進駐以來,大家24小時備勤,收集數據5700個,制定應急預案115份,保障了火神山醫院的消防安全。目前在湖北,共有208支3560名消防救援人員日夜奮戰在疫情防控、應急救援的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