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學習體會:嚴管善導
(二)激勵法
激勵法就是通過教師對某種思想和行為的肯定,利用激發鼓勵的效應來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激勵法通常有下列三種形式:
1、目標激勵。
目標激勵是為實現人們所期望達到的成就或結果而激發人的內在潛力的一種方式。給同學講一些著名學者或校園精英的故事,比如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成功的經驗;哈佛女孩劉亦婷、清華男孩章啟軒成材的道路等等。班主任必須讓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永遠燃燒,要使他們美好的心愿化成一個具體的、可以實現的目標,不斷鼓舞激勵他們對未來充滿信心。我讓學生制定自己的近期、中期、遠期目標,時刻約束自己完成既定的任務,并通過考核在適當的時候表揚那些積極向上,努力實現階段目標的同學。
2、榮譽激勵。
對于為社會、為學校、為班級做出貢獻的學生,學校給予相應的榮譽,因為榮譽能產生較大的激勵效果。對于榮譽獲得者,榮譽可以成為不斷鞭策和發揚成績的力量,而對于周圍的人,榮譽激勵同樣有感召力。作為班主任更要引以為榮,給予嘉獎,使這些學生成為全班爭相學習的榜樣。
3、情感激勵。
我在實踐中發現,學生的思想和行動在得到老師的關心、贊許、鼓勵時,便會產生堅持下去的激情;而當其思想和行動不被理解,甚至被諷刺、打擊之時,積極性就會受挫。因此,情感激勵是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方法。我們班值勤那一周,班長徐杰在面向全校的公開發言中由于緊張慌神而一時忘詞,為穩住民心,我隨即在班里當眾宣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告訴學生每個人都有第一次,“萬事開頭難”,只要勇敢面對,沒有過不去的坎。結果,徐杰得到了同學們的理解和信任,重拾信心,又積極的投入工作當中,班里人文關懷的氛圍比以前更濃了。由此可見,情感激勵具有較強的感染力,能起到“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三)對比法
對比法,即引導學生通過人與人,事與事的比較,鍛煉和培養鑒別善惡、好壞、美丑的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并規范自己的行為。曾經找來報紙上的一篇《窮孩子成長史》系列報道,文中的事跡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我在班上全文朗讀,并讓學生回去寫聽后感。班會課上交流時發現同學們經過對比與思索,領悟到人生的艱難,認識到唯有用頑強的毅力與之抗爭,才能最終戰勝它。可見,運用一些感性的材料,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去比較和鑒別,往往能引導他們得出正確的結論。
以上就是我對于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的粗淺研究。
工作這兩年,我始終認為,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是促使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身為班主任,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用高度的責任感和無私忘我的愛,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