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問責規定心得體會
第二、權力來源不對稱導致服務方向變異
如果是現場搶答或考試,有一道題:我們的權利是誰給的?這個問題無論誰回答都不會有錯,都會沒有任何猶豫的回答------是人民給的。但是在實踐中有相當的觀點回答------上級給的。正因為出現權力來源的不對稱性,導致許多干部服務方向發生變異,權力本來應該服務社會和人民,但因為在潛意識中認為權力不是來源于下邊,而是來源于上面,所以只能對上級負責。這樣,權力和人民無關,什么造成巨大浪費的“面子工程”,什么對自然所有人造成巨大傷害的“城市拆遷”,什么含有大量水分的“統計數字”等都是為了上級,只要上級高興就行,老百姓是否高興和滿意,是不需要關心的。值得重視的是這種情況在政府機關和國有企業中是一種大眾認可的觀點,不僅領導干部心領神會這種觀點,就連普通百姓也認可這種觀點。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的觀點已經到了根深蒂固的地步,如果有人敢于反對必然會遭到群起而攻之,可想腐敗行為焉有不存之道理。
有一個故事可以有力的說明這個問題。籠子里關了5只猴子,在籠子的頂上掛了一串香蕉,管理人員同時還安裝了雨淋裝置。當有猴子想要吃香蕉而靠近的時候,雨淋裝置就會打開,所有的猴子就會被水淋一場。幾天以后,所有的猴子都摸到一個規律就是不能去吃香蕉,要想吃香蕉就要遭雨淋。后來管理人員換進來新一個猴子,新猴子要去吃香蕉的時候,其他猴子就會群起而攻之把它痛打一頓,慢慢的這個猴子知道了吃香蕉要挨打的。后來籠子里的猴子都還成新的了,不能吃香蕉的規則被傳了下來,雖然大家都不知道為什么不能去吃香蕉,但誰要去吃誰就犯了大忌,總會遭來一頓痛打。尤其是先進來的猴子在打后進來的猴子的時候出手最重,打的最狠。我們現在的環境就是如此,大家都默認了權力是來源于上級,而不是來源于群眾的觀點。所以聽上級的就成了情理之中的道理。而老百姓的意見,還是讓其自生自滅。更不用說,老百姓的監督權力了。沒有了老百姓的監督,一切都成為了“暗箱操作”,官員何愁不腐敗?
要想改變這個權力來源的不對稱性,應該說極其不容易,甚至是沒有可能性的存在。要想讓猴子變成敢于和愿意去吃香蕉,關鍵是管理員要做什么,如果在某個猴子無意間碰到香蕉的時候不去懲罰它,而是鼓勵它的話,很快其它的猴子就會群起效仿,很快那個不可動搖的潛規則就會被打破。但是如此簡單的方法的使用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容易,我們希望的是今后不要再繼續上邊得病下邊吃藥的潛規則,我們的政府和黨組織要鼓勵人民群眾的權力意識,要倡導全體人民對國家和企業的管理權力,至少應該向西方國家學習一下尊重納稅人的權力的做法。通過一段長時間的過渡,使人民民主監督和民主管理進入大眾的意思層面。我們應該看到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最應該解決的是兩個問題,一個是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的辦事信念;政府和國企的環境比較安靜,沒有大風險,大家都知道最重要的是確保自己的位置和票子,所以也都知道事情辦成辦不成不要緊,要緊的是不出問題。明哲保身成了絕大多數人的護官符和座右銘,這樣的人多到形成社會文化層面的時候,腐敗的土壤也就形成了。另一個問題是明知故犯的腐敗信念;“不撈白不撈”、“有權不使過期作廢”、“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這些被犯罪分子總結出來的經驗,在我們的社會文化中已經進入意識形態領域,且極具市場規模。所以就有了一朝權在握,便把令來行的行為實踐,這樣腐敗的肥料就具備了。在有土壤和肥料的基礎上,一旦遇到合適的雨水和溫度,腐敗的種子就會發芽、成長,直至危害社會危害自身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