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送培下鄉”心得體會(通用7篇)
2024“送培下鄉”心得體會 篇1
感受一:公開課實了
一直以來,各種公開課、示范課開展得十分紅火而又熱鬧,但熱鬧背后常存在著一種令人擔憂的現象:形式主義之風盛行,"表演課"明顯;眾多的語文課"得意忘言"又似思想品德課;教師以"尖子生"為中心,有走過場之實……公開課失去了它的本真。而此次省名師“送培下鄉”的2節課(一節陳瑋老師,一節尤嘉老師),一改以往那熱鬧的形式主義,是那樣的真實、樸實、踏實、平實,既落實年段學習目標、夯實識字寫字教學,又重視語言文字運用、呈現學生學習過程。特別是尤嘉老師的詞語教學,落實到位,形式多樣,“山陰道”一詞的教學,令人難忘;而陳瑋老師的“妻”和“刺”識字寫字教學,巧用口決引導學生學習,省時省力又到位,令人眼前一亮。課的實還體現在課堂實實在在圍繞教學目標走,不搞形式主義,如陳瑋老師在讓學生自學時,他發現學習課后預習到位,馬上跳過預習這一環節,大膽直接進入檢查自學環節。總之,這兩節實實在在的示范課給了我們很好的引領作用——還語文教學以“本真”,不再搞花架子,形式主義。也唯有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走得更深更遠。
感受二:自己心虛了
此次培訓,聽了陳瑋老師、尤嘉老師和林高明老師的三場講座,真有頭涔涔,而淚潸潸之感。特別是林高明老師的講座,他讓我明白了,作為一名教師閱讀的重要性。想自己曾也是個懷揣教育理想的老師,“全納教育,快樂學習”是我對自己教育的定位,前些年還會看看有關教育方面的書,近幾年,人到中年,處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階段,感覺總有忙不完的事,因此,只剩下偶爾翻翻教育雜志的份了;剡^頭來看,真有點后怕!常言道,一年不學習自己知道,兩年不學習同行知道,三年不學習學生知道,真是羞愧啊!想想自己作為一名教師,專業知識不夠;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文學功底欠缺……還不多讀讀“有用”的書,怎么能應對自己的工作呢?一直以來,雖然很努力地教學生作文,總是不明白為什么學生總寫不好,原以為是學生的問題,聽了林高明老師的課后,才明白,真正的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啊!真是越想越心虛……
感受三:方向明確了
在心虛的同時,我忽然有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對,此次培訓,使我明確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知道自己要想做一名優秀的教師,要想做一名研究型教師,必須沉下來,多讀,多寫,加強業務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俗話說得好:金杯、銀杯不如學生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家長的夸獎。一所學校在社會上的地位,不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領導來評價的,也不是由校長、老師來評價的,而是由學生、由家長、由社會來評價,因為他們才是教育的受益者。同樣,一名教師的優秀與否,不是由各級各類的獎狀堆積而成的,也不是由職稱評定決定的,而是由學生、家長、同事來評價的。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學習,不斷地充電。特別是要做一名研究型教師,要走專業化發展之路,就需要彌補學科專業知識缺陷、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以求發展,走理論加實踐的道路,不斷提高、不斷豐富,積累科學人文知識,才能更好地突破自身的“成長上限”,拓展專業內涵,提升自身專業化發展水平,為學生的發展服務。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學習,我們要不斷地閱讀,要博覽全書,要堅持閱讀名著、閱讀經典,讓這些名著、經典來啟迪我們的思想,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說到讀書,非常感謝林高明老師,為我們推薦了這么多的好書,因為一直以來,除了忙碌沒上心去讀外,很多時候我們真的如林高明老師說的盲讀,目標方向不是很明確的。隨著教學實踐的增加,新問題、新矛盾也接連不斷的出現,要想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要學的東西真的很多很多,要走的路很長很長。因此我們必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總之,這次培訓學習,我收獲多,感觸多,在看到自己的不足之時,也明確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更希望以后多一些這樣的學習機會聆聽名師專家的指點。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來拓展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讓自己走上專業化成長之路,投身于教學改革的洪流。
2024“送培下鄉”心得體會 篇2
七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我參加了“送培”下鄉活動培訓。這次培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禮。每天培訓的感覺是輕松而又充實的。因為要面對不同風格的課堂教學,而且還有講座,每次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沖擊。目前全方位的新課程改革很多時候讓我們無所適從,我們很多時候感到茫然,感到束手無策,而這次培訓學習猶如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撥云見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
雖然只有短短的3天,但這3天里,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全新的教學舞臺。這次我聽了3節三位市級小學骨干老師的課,3節課,各有各的風格。陳秀麗老師的《山雨》在耳邊久久回蕩;一節活潑、生動的《雞兔同籠》讓人輕松自如。特別是楊守萍的做課更讓人耳目一新。嚴娟老師幽默風趣的語言,平易近人的教學風范,令人高山仰止。她“以學定教,關注學生,促進發展”,的教學觀給了我深深地震撼,她課堂上那種渾然天成,對比鮮明的教學風格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F在腦海里回映還是信手拈來的精妙發問,及時恰當的引導。深研教材的風范,超越文本的技能無不令人贊嘆。我們教師就是心太急,當學生有了問題,不能及時回答時,我們就會代勞,就會毫不吝嗇的給予答案。相比之下,自慚形穢。還有人家對課堂的駕馭能力。真是潤物無聲,沁人心脾。我想這些充分體現了他們平日教學基本功相當過硬,所以才會達到現在教學隨心所欲的境界吧。
嚴娟老師精彩的講座一次次激起我內心的感應,更激起我的反思。在這種理論和實踐的對話中,我收獲著他們思想的精髓,理論的精華。聽了專家的講座,我進一步體會到了語文教學的重要性。知道教師組織活動的能力,問題的生成,教師的引導對于課堂教學的意義。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明確本年段的教學目標;其次,是教材目標。再者,語文教學還是得注重朗讀的訓練。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因此,我曾不斷的反思自己。新課程要求教師轉換角色,是要教師強化主體意識,主導意識,我們要敢于面對現實,剖析自己,反思自己。結合學科特點,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需要,充分分析自己的教學策略,超越自己,創新自己,走出自己的教學風格之路。最后,教師要將自己的課堂語言“說準、說清、說精、說好”。
總之,通過本次培訓我對新課程小學語文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對備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評課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我覺得這次培訓是最有效的,是一次對自己“教育潛意識結構”的深層改造,它讓我們的業務水平不斷地提高,雖然培訓結束了,但思考沒有結束,行動更是沒有結束。我們將帶著收獲、帶著感悟、帶著信念、帶著滿腔熱情,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汲取專家的精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更上一個臺階。
2024“送培下鄉”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5月21、22日,我有幸參加了福建省教育廳XX年名師“送培下鄉”武夷山培訓班,這對我來說是一次非常好的學習機會。此次培訓,3場講座,2節課,內容豐富,精彩紛呈。如:陳瑋老師幽默風趣又樸實可親,尤嘉老師知性優雅又嚴謹踏實,林高明老師自然揮灑如行云流水,而又底蘊深厚……讓我在驚嘆他們專業研究的精深,文化底蘊的豐厚的同時,深深打動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煥發了激情,燃起了斗志,同時也讓我懂得了自己的理論知識多么的匱乏,明白自己與別人的距離有多遠,真是受益匪淺,感觸頗深。
感受一:公開課實了
一直以來,各種公開課、示范課開展得十分紅火而又熱鬧,但熱鬧背后常存在著一種令人擔憂的現象:形式主義之風盛行,"表演課"明顯;眾多的語文課"得意忘言"又似思想品德課;教師以"尖子生"為中心,有走過場之實……公開課失去了它的本真。而此次省名師“送培下鄉”的2節課(一節陳瑋老師,一節尤嘉老師),一改以往那熱鬧的形式主義,是那樣的真實、樸實、踏實、平實,既落實年段學習目標、夯實識字寫字教學,又重視語言文字運用、呈現學生學習過程。特別是尤嘉老師的詞語教學,落實到位,形式多樣,“山陰道”一詞的教學,令人難忘;而陳瑋老師的“妻”和“刺”識字寫字教學,巧用口決引導學生學習,省時省力又到位,令人眼前一亮。課的實還體現在課堂實實在在圍繞教學目標走,不搞形式主義,如陳瑋老師在讓學生自學時,他發現學習課后預習到位,馬上跳過預習這一環節,大膽直接進入檢查自學環節?傊,這兩節實實在在的示范課給了我們很好的引領作用——還語文教學以“本真”,不再搞花架子,形式主義。也唯有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走得更深更遠。
感受二:自己心虛了
此次培訓,聽了陳瑋老師、尤嘉老師和林高明老師的三場講座,真有頭涔涔,而淚潸潸之感。特別是林高明老師的講座,他讓我明白了,作為一名教師閱讀的重要性。想自己曾也是個懷揣教育理想的老師,“全納教育,快樂學習”是我對自己教育的定位,前些年還會看看有關教育方面的書,近幾年,人到中年,處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階段,感覺總有忙不完的事,因此,只剩下偶爾翻翻教育雜志的份了;剡^頭來看,真有點后怕!常言道,一年不學習自己知道,兩年不學習同行知道,三年不學習學生知道,真是羞愧!想想自己作為一名教師,專業知識不夠;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文學功底欠缺……還不多讀讀“有用”的書,怎么能應對自己的工作呢?一直以來,雖然很努力地教學生作文,總是不明白為什么學生總寫不好,原以為是學生的問題,聽了林高明老師的課后,才明白,真正的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啊!真是越想越心虛……
感受三:方向明確了
在心虛的同時,我忽然有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對,此次培訓,使我明確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知道自己要想做一名優秀的教師,要想做一名研究型教師,必須沉下來,多讀,多寫,加強業務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俗話說得好:金杯、銀杯不如學生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家長的夸獎。一所學校在社會上的地位,不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領導來評價的,也不是由校長、老師來評價的,而是由學生、由家長、由社會來評價,因為他們才是教育的受益者。同樣,一名教師的優秀與否,不是由各級各類的獎狀堆積而成的,也不是由職稱評定決定的,而是由學生、家長、同事來評價的。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學習,不斷地充電。特別是要做一名研究型教師,要走專業化發展之路,就需要彌補學科專業知識缺陷、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以求發展,走理論加實踐的道路,不斷提高、不斷豐富,積累科學人文知識,才能更好地突破自身的“成長上限”,拓展專業內涵,提升自身專業化發展水平,為學生的發展服務。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學習,我們要不斷地閱讀,要博覽全書,要堅持閱讀名著、閱讀經典,讓這些名著、經典來啟迪我們的思想,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說到讀書,非常感謝林高明老師,為我們推薦了這么多的好書,因為一直以來,除了忙碌沒上心去讀外,很多時候我們真的如林高明老師說的盲讀,目標方向不是很明確的。隨著教學實踐的增加,新問題、新矛盾也接連不斷的出現,要想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要學的東西真的很多很多,要走的路很長很長。因此我們必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總之,這次培訓學習,我收獲多,感觸多,在看到自己的不足之時,也明確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更希望以后多一些這樣的學習機會聆聽名師專家的指點。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來拓展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讓自己走上專業化成長之路,投身于教學改革的洪流。
2024“送培下鄉”心得體會 篇4
金秋送喜,今年我縣也迎來了國培計劃20xx農村幼兒園教師“送教下鄉”國培學習項目,在這里感謝教育部門給我們提供這樣一個學習的平臺,讓我們有一個學習、提高的機會。這培訓項目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收獲,并且增強了多方面的知識儲備,使自己的見識更寬更廣。
前面聽了兩位教師的中班班語言觀摩課,這次的聽課給了我一個很好的親身體驗,第一位教師的教學目標明確,課堂氣氛活躍,幼兒布滿自信。第二位教師的英勇讓我很敬佩,作為一位剛上任的年輕教師,就有勇氣站在幾百人眼前進行公然課的演講。在評課進程中,我又更深層次的了解了《指南》中語言領域的具體內容和目標,而且和其他各個領域都是相互干聯的,在語言課《神奇的奶!飞,這節課體現了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合性,和重視了幼兒的學習品質。不但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能力,而且還讓我看到了每個孩子臉上的布滿自信,在那末多叔叔阿姨眼前,他們很自信的展現了自己。
此次給我感受最省軍區武警幼兒園的兩節科學課,其中是中班《神奇的磁鐵》和大班《鉆空空》。在這兩堂課中,我深深的認識到了我們如何去組織上好一節科學活動課:首先,要尊重孩子,使每個孩子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在組織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做到教態親切,表情豐富。用和藹的目光,溫柔的語言,優美的動作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讓孩子快樂的學。其次,我們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以發揮在活動中的主導作用。
我們要用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孩子,這種魅力來源于生動有趣的語言,夸張豐富的表情,優美動人的動作等等。而這些魅力的展現則需要我們教師個人有過硬的基本功,大膽與自信心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做基礎的,這也是我在工作中不斷努力與提高的。
材料的準備要新穎而貼近孩子生活,以引起孩子共鳴20xx送教下鄉培訓心得體會心得體會
這就要求我們要勤于動手動腦,多為孩子們準備充足教具材料,使自己的課有滋有味讓孩子們喜歡并受益,要在活動中注意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與良好的行為習慣。采用賞識教育,多采用積極的鼓勵與表揚。
“孩子們在幼兒園就是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實際操作,在擺擺弄弄、玩玩耍耍中自然而然地來進行科學學習的……”在培訓活動中,瓊臺附屬幼兒園、省機關幼兒園、省武警幼兒園、瓊海市中心幼兒園的教育專家、幼兒園相關負責人、骨干教師等,圍繞集體教學與幼兒發展、游戲活動與幼兒發展等專題,通過名師示范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幼兒園游戲活動的現場觀摩與研討,帶來了精彩講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培訓中,送教專家們精心設計、巧妙引領的專題講座,以典型教學案例為載體,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和高超的教學技巧,既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充分綻放自我,也讓參訓教師們耳目一新。特別是在參培教師與送培專家面對面的交流溝通中,實現了思維的碰撞和課標的解讀,老師們收獲良多,培訓也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2024“送培下鄉”心得體會 篇5
這次的培訓由省軍區幼兒園骨干教師和鄧干事給我們帶來精彩的美術活動《汪洋中的小紙船》和《幼兒園班級主題墻創設》 。
首先是由骨干教師陳老師組織大班美術活動《汪洋中的小紙船》,教師以小海星導入,激發幼兒興趣,出示大海的圖片,對幼兒進行提問看到大海圖片的感受,接著引導幼兒觀察海浪的線條及海浪的不同形態,不同顏色,然后引出主題“小海星的秘密”。教師出示操作材料,向幼兒介紹白板、顏料、刷子、毛巾等操作材料,引導幼兒認真仔細的觀察老師操作的步驟,講解各個步驟應該怎么做,教師與幼兒一起小結,第一步舀一勺滿滿的顏料,第二步從中間往外刷,第三步畫波浪,第四步壓印畫。接著幼兒操作,教師發操作材料,引導及鼓勵幼兒大膽作畫,教師在旁指導。最后展示作品,教師引導幼兒相互欣賞作品,并請各個幼兒大膽講一講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亮點,教師贊賞幼兒的作品,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最后,陳老師對這節課進行的總結和評價,在《指南》藝術領域目標的指導下,我們要讓幼兒去感受美、發現美、心中有美,平時要多帶幼兒去親近大自然,并且我們要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導,去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大膽想象的去作畫。
看了這節美術活動(壓印畫),感觸頗深,拓展了我們的視野,在美術活動我們常見的是粘貼畫,涂畫,今天讓我們見識到了另一種美術形式,陳老師這節壓印畫《汪洋中的小紙船》,引導幼兒感受三原色混合后的變化,大膽使用線條表現波浪,體驗壓印畫中手指作畫的樂趣,整節活動環節,教師銜接緊扣,都是引導幼兒觀察、大膽想象、大膽創作,沒有過多的語言去干涉幼兒,在欣賞環節,沒有用成人眼光去評價幼兒的作品,教師充分尊重幼兒的表現。陳老師送給我們的一句“站成樹的姿態,看花開的聲音”,值得我們深思。
接下來是由鄧干事給我們帶來《幼兒園班級主題墻創設》的小講座,鄧干事說在《綱要》和《指南》的指導下,我們都知道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班級的環境創設和有效利用,更好的促進幼兒充分發展,那么,我們該怎么來布置班級主題墻呢,聽了鄧干事的講解,確實收獲很大,在班級主題墻創設中,要有體現它的價值那主要看它對幼兒有沒有意義,我們大多數的教師都是沒有目的把圖片貼上墻面,貼完就了事,過后也沒有在意了,其實不是這樣,創設班級主題墻,要按年齡階段要規劃好版塊,并根據這個月的教育活動或者近期的教育活動主題有目的的設計主題墻,梳理清這個月的教育活動,緊緊圍繞教育活動布置,引導幼兒鞏固這個主題的知識內容,促進幼兒發展,主題墻面是教師與幼兒一起完成,不是教師單獨完成的,主題墻內容要形象、生動。鄧干事還帶來省軍區幼兒園主題墻的布置圖片給我們欣賞,從主題墻飾中圖片可以看出幼兒的心聲,我們教師要及時發現、關注、引導幼兒。鄧干事的精彩講座,使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關于送培下鄉簡介:
送教下鄉力求通過系統的學歷教育,提高從業農民的生產技術水平,經營管理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質,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農民。
四個“是否”,看“送教下鄉”
全日制學歷教育是要學生脫產學習,在國家規定的修業年限內,全天在校學習。這對普通教育是好形式,但對職業教育,必須改革原有的辦學思維:
——是否脫離生產,要看教育特色,不能局限于舊有的教育概念。國家要求,職業教育的全日制學歷教育,辦學要“加強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密切聯系生產”。
因此,按照脫離生產的全日制概念來衡量職業教育辦學,與國家要求矛盾。
——是否是學歷教育,要看教學內容,不能局限于舊有的教學形式。農民學生的學習內容與校園內學生的基本相同,只是把全日制三年的教學內容根據動植物的生長周期,按照農民的實際應用,開發成新的課程組合,這正是職業教育密切聯系生產生活的辦學特色,其教學完成了全日制教學的內容,是涉農職業教育的學歷教育。
——是否是全日制教育,要看教學過程,不能局限于教學地點。送教下鄉把教學地點設在鄉鎮或村。上課就在農民家門口,在實際生產中實訓,教學效果直接在生產中體現。
——是否符合修業年限,要看教育效益,不能局限于學生年齡。發展適應農業現代化的生產力,必須拓展在鄉往屆生的生源市場,既不能因為學生不是應屆生就排除在學歷教育之外,也不能因為學生的年齡而否定教育的過程。
“其實,傳統意義上的全日制已不存在了,教育部對職教提出的要求是工學結合和工學交替,送教下鄉便是貫徹這一要求的具體做法,農學結合是符合農民實際的全日制職業教育實現形式!
2024“送培下鄉”心得體會 篇6
在這深秋之際,我有幸參加了專家“送培”下鄉活動。這次培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坝癫蛔粒怀善鳌H瞬粚W,不知禮!边@次培訓收獲最大的是同行、專家、名師對我思想上的沖擊。每天的感覺是輕松而又充實的。因為要面對不同風格的課堂教學,而且還有講座,每次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沖擊。
目前全方位的新課程改革很多時候讓我們無所適從,我們很多時候感到茫然,感到束手無策,而這次培訓學習猶如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撥云見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
雖然只有短短的`3天,但這3天里,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全新的教學舞臺。這次我聽了3節實驗小學老師的課,3節課,各有各的風格。一節優美音質的《慈母情深》在耳邊久久回蕩;一節氣勢高昂、激情飽滿的《長城》令人激情洋溢;一節活潑、生動的《陶罐和鐵罐》讓人輕松自如。還有專家獨到的見解,精辟的點評 受益匪淺。特別是 專家李小燕的做課更讓人耳目一新。專家幽默風趣的語言,平易近人的教學風范,令人高山仰止。他“以學定教,關注學生,促進發展”,的教學觀給了我深深地震撼,他課堂上那種渾然天成,對比鮮明的教學風格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現在腦海里回映還是專家上課是信手拈來的精妙發問,及時恰當的引導。專家深研教材的風范,超越文本的技能無不令人贊嘆。我們教師就是心太急,當學生有了問題,不能及時回答時,我們就會代勞,就會毫不吝嗇的給予答案。相比之下,自慚形穢。還有人家對課堂的駕馭能力。真是潤物無聲,沁人心脾。 我想這些充分體現了他們平日教學基本功相當過硬,所以才會達到現在教學隨心所欲的境界吧。
崔云宏專家精彩的講座一次次激起我內心的感應,更激起我的反思。在這種理論和實踐的對話中,我收獲著專家思想的精髓,理論的精華。聽了專家的講座,我進一步體會到了語文教學的重要性。知道教師組織活動的能力,問題的生成,教師的引導對于課堂教學的意義。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明確本年段的教學目標;其次,是教材目標。再者,語文教學還是得注重朗讀的訓練。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十月我在太原也聽了8節專家、名師的課。那都是淳樸實在,卻又輕松自如,讓學生課課有所獲的高效課堂。因此,我曾不斷的反思自己。新課程要求教師轉換角色,是要教師強化主體意識,主導意識,我們要敢于面對現實,剖析自己,反思自己。結合學科特點,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需要,充分分析自己的教學策略,超越自己,創新自己,走出自己的教學風格之路。最后,教師要將自己的課堂語言“說準、說清、說精、說好”。
總之,通過本次培訓我對新課程小學語文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對備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評課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我覺得這次培訓是最有效的,是一次對自己“教育潛意識結構”的深層改造,它讓我們的業務水平不斷地提高,雖然培訓結束了,但思考沒有結束,行動更是沒有結束。我們將帶著收獲、帶著感悟、帶著信念、帶著滿腔熱情,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汲取專家的精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更上一個臺階。
2024“送培下鄉”心得體會 篇7
首先很慶幸自己有機會參加這次培訓,學到很多有用的經驗,使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走彎路。同時,通過這次培訓,解開了許多工作中的迷惑。
在上午,是尊敬的謝所長為我們講解在數學課堂中如何教學。謝所長是特級教師,經驗豐富,平易近人,和藹和親。他講話特別有條理,一字一句,非常嚴謹。不愧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數學老師。他說了一個故事,我印象特別深刻。他問我們,如果教室里飛進一只鳥你會怎么辦?有的老師會把鳥趕走,然后要求學生在繼續認真聽課。那么學生真的能夠認真聽課嗎?我看未必,學生一定還在剛才的事情中沒有走出來。那作為老師應該怎么做呢?老師不能粗暴的這樣解決問題,小鳥飛進教室打擾學生上課,老師可以幽默的說下“你看小鳥都來聽課了,你們還有什么理由不認真的聽課呢?其實,我們在課堂中,我們要考慮學生的感受,學生是非常單純的,他們熱愛自然,對生活充滿熱情。老師既要教學生知識,也要教學生價值觀生活觀。引導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下午,我們聽了曾老師對新版教材的分析,從中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新教材與老教材想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一些知識點的編排順序跟以往不同。曾老師還將了很多在教學中的方法,讓我受益匪淺。
總之,因為這次培訓,我學會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