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肖申克的救贖感想心得(精選3篇)
觀肖申克的救贖感想心得 篇1
《舊約.以賽亞書》中說道:"錫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贖,其中歸正的人必因公義得蒙救贖,《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1400字。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敗亡;離棄耶和華的必致消亡。"據說這里就是"救贖"一詞的起源。據粗略統計,在整部《以賽亞書》中,這個詞一共出現了16次之多。很明顯,它象征著基督思想的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以至于到了宗教時代,"救贖"因其明確的指向性而一度成為了左右西方精神世界的關鍵詞。既然如此,那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即"救贖"產生于特定的人群和特定的年代(宗教年代),而隨著20世紀以來西方社會中信仰的缺失,人本主義代替了神本主義,這個詞似乎也將不復流行。
然而,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著名導演弗蘭克.德拉邦特從斯蒂芬.金的《春天的四個故事》中看似無意地提取出了這個銀行家的故事。隨后,一部偉大的電影誕生了。這部電影的名字叫《肖申克的救贖》,一個信仰缺失的年代里關于救贖的故事。
那么,在這部影片里,德拉邦特想要表現的是誰對誰的救贖呢?
沒有任何辯駁的自由,巧舌如簧的檢察長把安迪的生命交給了肖申克漫長的歲月。被冤枉的銀行家不會甘于命運,然而肖申克并非福地,第一天晚上就有人被活活打死了。"把信仰交給上帝,把身體交給我。"監獄長的訓詞非常露骨,他的意思無非是"在這里,你們沒有自由,必須無條件地做任何事,不要有什么不切實際的幻想,那是屬于上帝的",于是,一場關于尊嚴和人性的斗爭就此開場,不過在這場斗爭中,救贖主不是上帝。
救贖主是兩個字:希望。被救贖的也是兩個字:自由。
或許這篇文章的讀者會認為我太過抽象化了,但是當你在頭腦里從頭至尾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閃回那些片段的時候,你會輕而易舉地理解我這么說的緣由的,
希望,是整部影片的主題。
在安迪來肖申克之前,監獄里的話題除了變態、打架就是無所事事地消磨時間,混亂、骯臟、恐懼、絕望共同織就了這里惡劣的環境,犯人沒有任何人權可言,為監獄長無償出賣他們的廉價勞動力。在安迪入獄之后,這個不甘現狀的銀行家盡管依然無力改變犯人受壓迫受凌辱的事實,但他卻至少帶來了希望,一種不曾有過的自由生命的氣息。這種希望不同于監獄長口頭上說的"我是世界的光明,跟著我就不會有黑暗",因為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偽基督",他只是借基督之名行魔鬼之事,監獄長教育囚犯們"不許褻瀆上帝",其實他正是把自己當作上帝的,而骨子里,他殘暴的稟性是要讓囚犯們屈服于"紀律和圣經",甚至于"要你吃你就吃,要你拉你就拉",暗無天日的折磨最終把肖申克的每一個人都制度化了,導致了老布的死亡,導致了瑞德出獄后仍帶上了毫無人權的"請示"的烙印,失去了希望,就始終無法像一個正常人那樣的生活,而監獄長的所為,正是要徹底磨滅肖申克犯人對于未來的希望。
安迪是注定要和的暴力制度對抗的,他帶來了希望。這種希望,在于對惡勢力(三姐妹)堅決的反抗,在于不失生活情趣的雕刻,在于不畏兇險為大家贏得那坐牢以來唯一一次由海利請客的啤酒,在于他當著監獄長的面播放大家從未聽過的美妙音樂,在于他執著地帶領大家修建全英格蘭州最好的監獄圖書室,在于他二十年來孜孜不倦地挖地洞逃生。對此,我們不得不說安迪是一個被導演詩性化了的英雄,德拉邦特對這個人物的塑造通過貫穿劇中的幾個"HOPE"一目了然地呈現了出來,也許他本人就是一個希望中的人物,但通過他個人的努力,我們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變化,其中最明顯的變化來自于瑞德。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安迪和他的約定,瑞德是否會和老布一樣,因為被長期地制度化了而無法適應社會,最終只能在長期的壓迫之后在自由社會"到此一游",緣于這個約定,瑞德堅持了下來,找到了他堅持"希望"的終點
觀肖申克的救贖感想心得 篇2
我去年買了李銀河的《李銀河性學心得》 ,她的書,我已經買了好幾本。看完這本書,就有以下的心得。
一、性權力、性自由的找尋必須建立在科學的性觀念和性知識的基礎上。 當今世界艾滋病大行其道是中國性革命生不逢時的外在弊病,而中國人自身性知識的缺乏則是這場畸形的革命的內在弊病。
二、李老師的性的蘿卜白菜論符合了人們價值觀的多元性、主體性的特點,其主旨是科學的。但是她對此闡述在邏輯上并不完整。最起碼我們要做到依法性愛,而不是想怎么愛就怎么愛;蛘呖梢哉f是,在中國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想怎么性就怎么性。也就是說,追求合法化是性觀念科學合理的必要條件,而且合法化也是其作為擁有自主性、自由性、權力性的內在要求。
因此,我們還要進一步分析此種性觀念的一些特性,用“何者為獨具”和“何者為必須”來達到闡釋“何者的本質”的目的。因此,李老師在這里已經提出了相對合理的性觀念。進一步要做的就是,探討此種性觀念的特有屬性和必然狀態,如它至少應遵循何種法律原則、何種道德原則和自主原則等。
三、我們在進行同性戀婚姻提案時,一定要基于充分的社會調查,而且還要注意調查方法,如何才能使調查做到公正、真實、充足,有說服力。
四、關于虐戀:
有些性行為不能單純地與快樂的需求聯系在一起。當一個人在一種無知的狀態選擇了一種相對“不良”的性行為時,而且因為這種無知的選擇與放縱的結合導致了這個人身心的損害,那么這是可悲的。
只有在科學的性觀念的指導下,性行為的自由權才為真正的自由,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實現。而一味地強調自由,盲目地嘗試各種性行為,實質上是一種社會秩序和倫理秩序的退化或缺失的表現。
中國人在性行為上的選擇上之所以表現出退縮,一是由于當代倫理秩序還不成熟,再就是沒有科學的性觀念,沒有充足的性知識積累。總之,性是一種需求,性行為是對性需求的滿足。我們不能把這一過程簡單地歸結為追求快樂的過程。它的內涵遠遠不止快樂。退一步講,縱使可把追求快樂作為性行為的內涵,但它絕不能構成性行為的外延。
五、性的價值立場具有主體性的特征,這也決定了其多元性特征。我們不能把自身的性價值觀強加與他人,甚至不能對他人的性價值觀做過多的評判。因為每個價值生活主體的價值觀均是正當的、合理的;诖耍覀円龅木褪菆猿种黧w性,理解多元性,堅持自身,寬容他人。這也是和諧社會中的和諧性關系和和諧人際關系的體現!
觀肖申克的救贖感想心得 篇3
觀賞完本屆冬奧會的開幕式之后,我陶醉其中,五光十色的光影渲染了整個會場,雖然是冬奧,但是春天的腳步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畫龍點睛的冰五環、不一樣的大雪花綴滿了世界各國的名字,浪漫抒情就像濃妝重彩的水墨畫。其中最為懸念和大膽的環節莫過于開幕式的點火部分,以往的奧運點火部分,都是精心籌劃,為世界留下了久久的回憶,運動員遠距離射箭點燃奧運圣火、空中飛人點火、高科技激光點火、奧運名人點火。看完北京冬奧開幕式的點火后,是驚艷、是釋然、是回歸,在世界日益倡導低碳環保的當下,搞一個出其不意的大場面點火固然可以帶給觀眾一個震撼,但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動作,由中國運動員將最后一棒火炬放在火炬臺上,圍繞其中的大雪花有各國名字刻在上面,太出人意料了,不點而點,非大火而是微火代表永恒綿長、生生不息,是載入史冊的儀式,簡樸的才是最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