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學習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
雙語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1
x月x日基層干部“雙語”強化培訓班開班了,黨委組織部副部長、xx黨委組織部干部教育處處長、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副院長參加了開班儀式,對此次參加培訓的全體學員表示了熱烈的歡迎。
組織部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半軍事化的管理方式和濃厚的學習氛圍,營造出了一個比、學、趕、幫、超、帶的學習形式。在學院老師耐心教學下,我基本掌握了維吾爾語日常用語,能夠用維吾爾語作口頭的自我介紹,具備了一定的維吾爾語文字書寫能力,能夠聽懂維吾爾民族的日常用語并和維吾爾族同胞進行交流。
通過自己的努力,我拿到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干部學院頒發的結業證書。很榮幸能夠參加此次雙語培訓班,使我學到了一門語言,增長了知識。為此我從內心感謝師市黨委組織部給我的這次學習機會,同時感謝幫助和關心我的同事、老師和同學。下面,我向師市黨委組織部匯報一下我學習期間的心得體會。
我從小在長大,生活在單一的漢族地區,對新疆維吾爾族了解不多,對維吾爾語更是沒有一點概念和基礎,很是陌生。還記得培訓班上第一節課時,xx老師為我們講解《維吾爾語日常會話500句》,生澀的發音、別扭的書寫令我有點不知所措。正因為
如此,我只有不斷的加倍努力學習,當別人休息時,我把每天老師的授課內容溫習幾遍,再預習下一課內容;每天上課時,我會提前到課堂,復習功課。我知道這次學習很難得,所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在維吾爾語的知識海洋里,不斷充實自己,陶冶自己。在剛學習過程中,遇有不懂的就問同學,不認識的字母就和同學一起研究,每天都熟讀課文,背誦單詞,背誦句子,課堂上認真聽老師的發音,做好筆記,仔細做題,踴躍用維吾爾語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為了做到準確發音我專門買了錄音筆錄取老師在課堂上的發音,私下來反復跟讀直到完全掌握為至。課間休息時,就向老師請問自己不懂的地方,下課后認真做作業,記單詞,背句型。在平常的生活中,盡量將所學的維語應用其中,使我的維吾爾語在聽、說、寫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經過五個月的學習,我認為學習好維吾爾語,就要從語音、詞匯、語法三個方面著手,在語音方面,我能準確的讀出維吾爾32個字母的發音,找到每個字母的發音部位與方法,與漢語的字母可以對應記憶,發好維吾爾語的顫音。在詞匯方面,詞匯就好比一座高樓中的一磚一瓦,我們在學習及其日常生活過程中,要不斷地積累,不斷地學習,只有詞匯豐富了,才能連詞成句。因此,我認真做到多讀,多寫,多記,加強記憶。在語法方面,對于任何一個語言來說,語法是最難學的,維吾爾語也如此。在語法學習上,首先我掌握了基本的語法規則,然后通過多讀、多背誦維吾爾語文章,熟能生巧記住語法。如果死記硬背語法規則,可能運用時就會一團糟。
學習一門語言是一個相當艱辛的過程,期間的點點滴滴對我人生都是一種錘煉。學習期間,、和三位老師認真而詼諧的講解,總是能讓我很快的就能進入學習狀態,至今依然記憶猶新。
我發現學習好維吾爾語,還要了解維吾爾文化、風俗習慣,因為一個民族的語言與其文化是分不開的,只有加強對維吾爾民族的了解,尊重其風俗習慣,才能更好的掌握我所學習的維吾爾語,才能對這個民族有深入的認識。學習維吾爾語,要靠平時的積累,平時的勤奮,多讀,多寫,多記,多與維吾爾族朋友交流。
學院堅持雙語教育與兵團精神教育結合在一起,組織培訓班28名同學參觀了“軍墾第一連”,并親自實踐了人力犁地、打土塊等體力勞動,深刻感受到兵團發展到今天確實不易。
在五個月的維吾爾語學習期間,我自覺遵守學院各項規章制度,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有事請假,積極參加學院組織的各項活動。學習期間受到學院、老師、同學的一致好評。通過五個月的維吾爾語學習,讓我樹立了正確的學習觀和價值觀。在少數民族團場工作,懂少數民族語言是順利開展工作的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加強自身雙語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水平,為跨越式發展和民族團結做出更大的貢獻。
雙語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2
兒童語言發展各方面研究表明,~歲是語言學習的最佳時期。幼兒從出生起便開始主動積極地學習語言,并且可以同時接受幾種語言信號。結合在幼兒園進行的雙語教學活動,我發現幼兒在能夠熟練運用母語表達的同時,可以學會自如地運用第二門語言。以英語為例
一、向幼兒展示成熟的語言
聽是學習一種語言基礎的基礎
傾聽優美的英文兒歌、民歌,感受其美妙,區分其與中文的差異。在教學活動中,我發覺讓小朋友聆聽英國一些原版的歌曲、律詩、韻文,可以讓小朋友在最原始的模仿狀態下得到純正的“發音儲存”。
不急于說,聽準確后再慢慢模仿
幼兒學習語言,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是重復。我曾經播放《獅子王》錄音磁帶的片斷約五分鐘給中班小朋友聽全英文磁帶,聽過遍后,小朋友已經可以對每句話的后面幾個字進行模仿期間我并未做過中文解釋。第二天我又播放同一段錄音給他們聽,他們可以在“緊急情況”來臨之前便已經發出“警報”;第三天,我再一次播放同一段錄音時,小朋友感覺就像是在聽中文故事一樣,能夠自然地蹦出幾個“關鍵”詞。
反復聽,強化印象
幼兒的記憶瞬間性較強,反復強化后,可以使瞬間的印象很長久地刻在記憶深處。這也是為什么小時候背頌的古詩成年后也不會忘記的原因。每次上課時,需要把前面學過的內容聽一遍,溫故而知新。
雙語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3
10月5日,大家還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之中,我們就乘坐大巴車趕往了千里之外的安徽。從早上七點到晚上九點到達下塌賓館,帶著滿身的疲憊,帶著滿滿的期待……
在這短暫的學習中,確實收獲滿滿:
文化氛圍:充實比“美麗”更重要
走進銅都雙語學校的每一間教室,眼睛所及的每個角落都都廣泛的利用。但布置形式相對較簡單,在所布置的墻面貼一張白紙,然后學生所有的內容都貼在這張白紙上,這樣可根據主題隨意更換,方便簡單。教室里的每一個空間都是流動的,可以根據近期工作安排以及教學內容需要隨時更換。省掉了費時、費力的布置形式,內容也更真實。
導學案編寫:方法比問題更實用
導學案的編寫是高效課堂的三大因素之一,是課改的主要抓手。銅都雙語學校的學道已經過幾年的實踐、修改,已不是我們所看到的這么簡單。結合我們所仿寫的導學案,談我的幾點看法:
晨讀課:一般預時在15—20分鐘之間。這是要嚴格落實在課前的,為課上學習奠定基礎,在設計中,一般要提出朗讀要求:讀什么;怎樣讀;讀成什么效果都要體現。
預習課:預時20分鐘,這就是提前布置給學生的預習任務,這是在上課前一天必須完成的。預習課設計的問題必須有實效性,是合作學習內容的基礎,完成好預習課,才能上展示課。
展示課:首先要確定“學習主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學生的學習目標,在展示課前,先關注學習主題,花一、兩分鐘讓學生去讀,做到心中有底,再進行展示課。
接下來表格中的四大板塊:自學指導、互動策略、展示預案、隨堂筆記。
自學指導,也就是自研自探環節,重在方法指導,要給出學生具體的學習任務,以及解決任務的方法手段,讓學生知道怎樣通過導學案來進行自主學習。而這一部分的學習效果要通過隨堂筆記來反饋。隨堂筆記中要設計相關重點的問題來檢測反饋。學生的獨學情況,老師可通過隨堂筆記來掌握,并在獨學過程中確立指導對象。
互動策略,重在策略,解決問題的策略。兩人小對子學習中,要給出具體的任務,對子間檢查自研成果。對子,有學習對子和幫扶對子。學習對子解決不了的問題,幫扶對子就要介入。小組活動設計時,要預設自研過程中可能解決不了的問題,或是為展示活動做鋪墊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小組討論。
組內預演要充分發揮組長作用,組長要合理分工,黑板上的展示方案要條理、美觀。引導學生用“三色筆”,并注意要合理布置,哪些內容是需要寫的,并且如何寫等方面都要指導。
展示預案:要注意內容精煉,不要過多而導致展示不完。展示單元的設計要建立在前面知識的基礎上。要將前面所學知識點設計成展示單元,讓學生綜合展示。并且要給出展示要求或提示建議,讓學生明白從哪些方面進行展示。
小組展示時,不要每節課都組組展示,要采用抽簽的方式輪流展示,抽到的小組展示,其余的小組質疑、補充。另外還要培養學生展示的能力,包括如何結合板書進行展示;如何進行各個展示單元之間的銜接過渡;如何對展示小組進行質疑、評價。
訓練課分為“課時訓練”與“單元訓練”。具體我們的課堂中,課時訓練可與“課時練”相結合,進行適度整合。
課堂教學:規范流程比知識要點更重要
我們課堂上總在考慮,學生總結不準確,文中的一些重點問題,學生沒展示到,所以就要停下腳步來,給學生補充。我想我們現階段應該在流程規范上再下些功夫,讓學生對每一環節,每一過程都熟練掌握,這樣在流程上就會節省很多的時間,就會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更充分的與文本對話,在熟悉文本的基礎上,才會有更多的生成。要通過規范流程培養學生的一種學習能力,學生有了能力,其余就會迎刃而解。
評價機制:長效比花樣更重要
我們一直在思考我們的課堂評價機制,一直思考,一直變革,學生在初期也很感興趣,但時間一長,我們發現孩子們慢慢都變得漠然,不管你怎樣,學生就是動不起來。在銅都雙語學校,看到學生下課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外面把自己小組所得的星統計出來。由此可看出學生對評價的重視程度。他們在得夠一定的星之后,會用星來換模擬幣,積累夠一定數量的模擬幣接著再向上兌換。這樣,長效的評價制度,讓學生一直前進,一直保持著新鮮感。
教師成長:信仰比制度更崇高
又一次聆聽了汪興益校長的講話,“做有尊嚴的教師,做有信仰的教師”,確實有了更深的理解。學校的凝聚力不靠制度,也不靠情感,而靠一種共同的信仰,對教育的信仰,只有有共同信仰的人,才會迸發出無窮的力量,才會做出有尊嚴的教育。
課改初期,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萬分擔心,萬分緊張。甚至害怕進教室。其實,我們的想法不可以改變世界,但我們的想法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何不懷抱著美麗的心情投入到這項工作中呢?
雙語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4
“時光如流水”這話一點也沒錯。不知不覺中兩個月過去了,記得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對環境陌生的表情,對雙語學前班生活學習的不適應,家長們對待雙語學前班工作遲疑的態度,讓我唯有以一顆誠摯的心的和家長溝通,以一顆充滿愛和尊重的心陪伴孩子成長。
在這兩個月的工作中,我感觸頗深,因為是第一次接觸雙語學前班的工作,我每天都針對當天的工作進行反思,更加用心探索學前班孩子的特點,在工作中不斷調整我的工作思路。我從一日生活入手,首先讓孩子適應雙語學前班的生活,建立師生的和諧信任的關系,并注重生活中英語的浸入。在課堂教學方面,由于孩子們在班里的課業較多,我更注重幫助孩子學會怎樣合理的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以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就英語學習來說,針對在幼兒園階段主要培養孩子的聽說能力,班里孩子在剛剛進入雙語學前班時,讀寫能力相對較弱,我就有意識的通過板書,認讀游戲和書寫作業等來加強孩子的讀寫能力,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孩子們基本掌握并能夠認讀所學內容。在其他各科學習活動中,孩子們也基本能夠順利完成老師的教學目標。看著家長滿意的笑容,看著孩子們快樂的成長,還有什么比這更讓人開心的呢?
我相信付出總有回報,家長滿意的微笑,孩子健康的成長就是對我工作的最大的肯定。我定以更加務實的工作態度,飽滿的工作熱情,努力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生活氛圍!
雙語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5
“雙語無差生,人人能成才”,這句話放在了學校最顯眼的位置。萊州雙語一行,令我感觸很多,從學校規模、校園文化到師資隊伍,再到教師和學生素養,方方面面給予我極大的震撼。
學校遵循科學人本的思想,相信人人都能成才,堅持創造適合于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的教育,為學生的成才和生命的燦爛奠基,提出了“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雙語無差生”、“創建生態教育,提升生命質量”的教育理念,將學校教育的功能定位于既為未來社會發展培養現代化人才,更為人的生命解放、提升、發展進行最大程度的挖潛。課堂的合作學習展示,可以是學生小組提出的有價值、有疑問、有爭議的、能發散的問題,也可以是學習過程中生成的新的問題。教師進行適時指導點撥,從規律、方法、思想等方面歸納提升,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升華思想;也可以進行同類變式,對相關知識和技能進行強化通過質疑問難形成學生的思維交鋒,掀起生生互動的動場效應。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傾聽、補充、爭辯、評價、求助、質疑。
比如:我們聽的《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師讓學生擔當主持人,主持自主預習檢測部分。小主持人根據文言文的預習過程:文學常識、字詞積累,小組合作進行翻譯,還有文言現象等等,讓學生或者小組合作的形式上臺展示,其他同學給與補充或者錯誤訂正。在這個過程當中井然有序。每個同學發言之前都會說:“我認為還有...需要補充”以及發言人回說“謝謝你的補充”,非常有秩序,每個人都精神飽滿,聚精會神 的去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同學提出了“君美甚”是不是倒裝句,教師立刻讓學生體會語境,“你太美了”和“你美極了”,哪一個更能體現當時的氣氛,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提升。這當中,我們看出課堂的松弛、暢所欲言,以及教師的職業素養、教育機智非常高。
口語表達是思維的外殼。課堂上學生要將思考的過程講出來,要將個人的想法說出來,要將不同的方法、思路、答案通過個性化的語言表達清楚。所以口語表達的明晰性、規范性、嚴謹性、完整性都成了課堂觀察的重要要素。文科組織設計辯論環節,理科組織設計個人或小組講題,都大大提高了學生思維能力。思維導圖是反映學生思維能力有效工具。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問題、求異思維、同學互評等活動,不斷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
這次萊州學習讓我學到了很多,成長了很多,收獲了很多。每一個學生的潛力是無窮大的,我們要給與他們平臺潑墨揮灑,給夢想插上翅膀,讓理想自由飛翔!
雙語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6
“學習藏漢‘雙語’在全地區掀起了的熱潮”,27日在西藏各地(市)藏語委辦(編譯局)主任(局長)座談會上,西藏林芝地區藏語委辦主任尼瑪次仁如是說。
近年來,在林芝地區廣大干部職工和農牧民手中,多了一本《藏漢日常用語學習資料》。對此尼瑪次仁表示,為便于各族干部更好、更快地掌握藏漢日常用語,該地區藏語委辦與相關部門組織編撰了通俗易懂的該學習資料,共四章二十一節、1.8萬字,并印發1萬多冊給各級干部職工。
學習藏漢“雙語”教育活動已成為西藏各地(市)干部職工和基層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拉薩市城關區對藏漢“雙語”學習則提出:每天一句話、每周一交流、每月一抽查、每季一測試、每年一總結,該市以制度保障學習深得人心。
西藏自治區藏語委辦主任羅布頓珠表示,近年來西藏不斷在拓展新詞術語審定工作領域、法律名詞術語審定任務。藏文科技名詞數據庫建設、藏語文傳播途徑及其效用分析、西藏邊境口岸社會用字調研、西藏藏語文科研人才數據庫等項目獲得立項,爭取科研經費近xx年底以來,西藏展開了社會用字檢查整改工作。xx年,拉薩市藏語委辦共檢查單位和商戶達到54586家(戶);今年對該市門牌,招牌,LED顯示屏,各路段、人行天橋的交通安全提示等,共計檢查了13000多處,兩年的整改率均達到90%以上。
西藏那曲地區藏語委辦主任卓吉說,該地區通過搜集、整理、規范11個縣、114個鄉(鎮)、1191個村(居)地名和270座寺廟、拉康、日追,以及旅游景點、交通標志漢藏對照名錄,填補空白。
據悉,西藏山南地區各縣藏語言專項經費達到9萬元以上,有效提高了藏語文編譯工作者的積極性。而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則地區則把規范藏語文社會用字納入下一步全地區城鎮化建設、古城改造、縣城街景改造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