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堅守、責任—學習《黨章》體會
真行,就是要踐行理論,做到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簡言之,良好學風的落腳點是學以致用。關于學以致用的論述和解讀很多,我獨談與學風相關的,其實質就是理論與實踐的關系。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是個哲學命題,不想搬出《實踐論》來嚇唬大家和自己,卻實在繞不過前文提到的《整頓黨的作風》,要談談主觀主義中的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及其他。
好的學風,一要增強理論意識,克服經驗主義。我認為這是主席的第一層意思,他要求“對每一問題要根據詳細的材料加以具體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論性的結論來”,“真正的理論在世界上只有一種,就是從客觀實際抽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得到了證明的理論”。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實踐中,都有自己的經驗。這些經驗是寶貴的,但也可能是局部的、片面的,還未經過更多的實踐檢驗的。所以,我們倚重經驗,卻不能迷信經驗,陷入經驗主義泥潭,必須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將經驗上升到理論,進而用理論指導實踐,體現理論來源于實踐,又高于實踐。
好的學風,二要理論聯系實際,克服教條主義。我認為這是主席的第二層意思,他強調“不應當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當成死的教條。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即使你很用功地學習了很多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也千萬不要自詡“理論家”、“知識分子”,因為你可能還只是“讀死書”、“死讀書”,并不善于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工作和實踐中去,甚至還深陷教條主義泥潭,只能像主席所說的“容易裝出馬克思主義的面孔,嚇唬工農干部,把他們俘虜起來……嚇唬天真爛漫的青年,把他們充當俘虜”。因此,讀書人千萬不要清高,不要恃才自傲,否則社會逆淘汰的,下一個就是你。我們可以辯證地看“百無一用是書生”和“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卻千萬不能迷信封建遺毒—“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云云。脫離實際去讀書、去學習,搞教條主義,學得越多,混得越慘。套用一句很現實的話唄,知識是知識人的墓志銘,實踐是適用者的通行證。
好的學風,三要狠抓落實,增強執行力。這是我要說的第三層意思,但這好像不但落入窠臼,而且有點偏題,回到了文風、作風問題這個老話題上了,再談也說不出什么新意了。引述市局簡報第29期xx局長關于制度建設的一段話與大家共享:所有的制度,制定一個,就要執行一個,不能形同虛設,搞紙上談兵。今天的形式很好,引領和帶動干部職工學習制度、了解制度,但更多的需要我們自身學習,尤其是處室負責人要抓好制度的學習。
一句話,關鍵在于落實。這也是一本書的題目,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劉玉瑛著,新華出版社出版。就將《關鍵在于落實》推薦給大家吧,并虎頭蛇尾地以為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