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片永遠的焦裕祿觀后心得
昨晚,陜西一套新聞資訊頻道開始播出電視劇《焦裕祿》,雖然第一天只播出了前3集,但是觀眾的反響卻十分熱烈。前3集的內容不僅給觀眾展現了一個鮮為人知、不一樣的焦裕祿,也勾起了很多人對于“焦裕祿精神”的回憶,不少觀眾在微博、網絡上留下了這樣的點評:“這種精神在今天依然可貴,依然具有現實意義。”
這部劇,值得我追
對于很多第一次觀看的觀眾來說,電視劇《焦裕祿》也給他們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受。80后小孫告訴記者,本來昨晚只是偶然看到這部電視劇,但沒想到一看就被吸引住了。“以前對他的了解就是課本上和電影里的,只知道他在蘭考帶病和老百姓一起改變當地內澇、鹽堿這些自然災害。可電視劇從他年輕時講起,我才發現原來他的一生都這么富有傳奇色彩,是個敢作敢當的英雄!”她表示,自己還會繼續追著看下去,“這是真實的故事,比起一些‘抗日神劇’、穿越、宮斗劇好看多了,值得我追!”記者發現,網絡上像小孫這樣,通過本劇第一次完整、深入地了解焦裕祿的80后并不在少數,不少年輕人都在評論中使用了豎起大拇指“點贊”這個表情,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敬佩之情。
據悉,電視劇《焦裕祿》為了真實、完整地再現焦裕祿的一生,在籌備和拍攝該劇時做了大量工作。《焦裕祿》出品人任仲倫表示,“主流價值的核心就是人的真善美,是推動歷史進步和時代發展的動力。”電視劇《焦裕祿》從劇本創作到拍攝完成歷時4年多,其間編劇何香久先后到焦裕祿工作過的河南尉氏、蘭考以及他出生地北崮山深入生活,采訪了很多與焦裕祿一起生活、工作過的老人,掌握了大量一手素材。30集的電視劇表現了焦裕祿的一生,再現他工作、家庭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創作過程中得到了焦裕祿二女兒焦守云提供的大量珍貴細節和資料。而《焦裕祿》播出后也獲得了觀眾的好口碑,并榮膺第二十九屆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一等獎。
再次看,還是經典
在新城區區委工作的嚴女士XX年就曾在央視播出時看過這部電視劇,但昨晚陜西一套播出的時候,她還是守在電視機前又回味了一遍。“什么時候看都覺得這是經典,焦裕祿同全縣干部、群眾一起,與自然災害進行頑強斗爭,努力改變蘭考面貌。這種精神讓人每次觀看都深受感動,我想他身上那種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在什么年代都是經典。”
5月14日這天是焦裕祿逝世50周年的紀念日,《人民日報》和央視新聞都在這天通過官方微博發起了“懷念焦裕祿”的話題,并寫道:“他出生在貧苦家庭,做過長工、當過民兵;他是縣委書記的好榜樣,更是人民的好公仆。他的精神激勵了一代人。”這條微博幾天來已經獲得數以10萬計的轉發量。很多焦裕祿說過的話,現在也成為經典語錄在網上流傳,尤其是焦裕祿臨終前的遺言,“我活著沒有治好蘭考的沙丘,死后,希望把我埋在蘭考的沙丘上,我要看著蘭考人民,把沙丘治好。”這些話在50年后的今天看來,依然有著直擊心靈的力量。
在很多網友的微博點評里,“感動”和“懷念”是在提到電視劇《焦裕祿》時最常出現的字眼,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五一獎章獲得者郭明義擁有超過萬粉絲,他就在自己的微博里說:“人民懷念焦裕祿,是渴望、盼望有更多的黨員干部像焦裕祿那樣,眼里有百姓,心里裝人民,辦事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