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信仰》體會:堅定信念 做黨忠誠的好干部
養成勤思習慣。
今天的中國社會正在經歷廣泛深刻的變革。面對資源環境壓力,如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面對體制機制、利益格局的調整,如何兼顧各方利益,推進改革發展?面對日趨復雜的社會生活,如何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面對社情民意表達方式和渠道的日益多元,如何回應人民群眾的利益關切?面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和消極腐敗的危險,如何加強黨的建設,保持黨的純潔性?種種“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無不考驗著我們黨的執政智慧。工作中存在的各種事物是非常復雜的,它們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變化還是有規可尋的,只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筋,才能找出規律性東西;如果不動腦筋,就會被表象所迷惑,就會給工作帶來失誤。只有勤于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充而提高領導者素質。
善于總結提高。
領導干部在經歷基層實踐后,要善于總結自己工作的親身經歷,找出主要矛盾、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要重點總結工作中哪些是成功的地方,哪些是失策的地方;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會決策失誤?只有這樣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從中找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作為今后工作的借鑒,才能進一步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從而也提高了自身素質。
三、深入基層,堅持群眾路線
深入群眾,聯系群眾,依靠群眾是我黨開展工作的制勝法寶。深入基層才能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接“地氣”才能使各項事業富有活力。黨員干部深入基層,是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必由之路,是做好群眾工作、提高群眾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徑,是黨的群眾工作路線的最具體的貫徹和體現。在一個利益多元、觀念多樣、思想多變的時代,群眾工作更加復雜,宏觀層面的問題和微觀層面的矛盾交集,思想認識問題和群眾對利益的關切交織,新問題和未解決的難題并陳,所有這些都考驗著領導干部的執政能力。當前群眾工作面臨的挑戰,恰恰說明堅持群眾路線不能動搖,也說明了領導干部帶頭深入基層,到群眾中去,到艱苦的地方去,到改革建設的第一線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與過去相比,我們現在擁有的資源更多了,條件更好了。政府財力的增強,為民生投入提供了保障;通訊、交通渠道便捷了,干部與群眾可以隨時隨地充分溝通;法律法規逐步健全,群眾維護權益有法可依,也促進了政府依法行政。同時,我們更要時刻牢記,黨的事業的根基在基層,血液血脈在基層,活力也在基層。緊緊依靠群眾,集中民智民力,動員人民群眾參與到改革建設的事業中來,參與到社會管理中來,人民群眾才會對黨和政府更信任、更支持,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才能穩步推進、健康發展。
“求木之長,必固其根。欲流之遠,必浚其源”。我們黨的偉大事業要蓬勃發展,必須鞏固基礎,加強黨的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我們要加強黨性錘煉、提升領導素質,堅持走群眾路線,形成新形勢下強大的群眾工作合力,贏得群眾擁護和支持,破解改革發展難題,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不斷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