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東經驗學習心得體會4篇
樂東的實踐,是新形勢下廣大黨員干部踐行黨的宗旨、貫徹群眾路線,落實“三嚴三實”要求的生動展示。本文是樂東經驗的學習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樂東經驗學習心得體會一:
樂東通過領導干部以上率下,深深地感染了廣大黨員干部,形成了合力攻堅的工作局面,生動詮釋了“千難萬難,領導帶頭就不難”的樸素道理;通過持續改進干部作風,建立“縣領導掛帥、機關干部駐點、鎮干部配合、村干部參與”的四級聯動機制,推動干部下基層,作風在一線轉變、問題在一線發現、工作在一線推進,充分體現了“作風正人心齊、風氣好事業興”的重大意義;通過切實解決民生問題,下力氣解決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通過全力筑牢基層基礎,采取“換”“帶”“管”“保”等有力措施,使基層組織有實力、黨員有定力、群眾有依靠;通過做實做細思想工作,踐行群眾路線和“三嚴三實”要求,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把黨委政府的正確決策轉化為群眾的普遍共識和自覺行動,突出展現了“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生命線”的實踐啟示。
短短三年,樂東成功實現了社會治安由“亂”到“治”、矛盾糾紛由“堵”到“疏”、環境衛生由“臟”到“靚”、干部作風由“浮”到“實”、干群關系由“僵”到“親”、黨心民心由“散”到“聚”、基層組織由“癱”到“強”的根本性轉變,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生了脫胎換骨和翻天覆地的變化,創造了令人折服的“樂東速度”“樂東奇跡”。樂東經驗,具有很強的示范帶動和典型引領作用,為少數民族欠發達地區踐行“三嚴三實”、強化務實擔當、抓好基層黨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樂東經驗學習心得體會二:
作為一個貧困縣,樂東短短三年脫胎換骨,對于我們正處在加快發展、轉型發展的民族貧困地區,具有可借鑒的現實意義。
察右中旗是內蒙古中部一個國家級貧困旗。五年前的察右中旗,由于受制于自然、交通等種種原因,“民貧政窮”一度成為察右中旗的代名詞,和當時的樂東有著類似的問題,也有相似的發展經歷。
黨建引領是樂東之變的核心。過去,樂東長期落后與當地的基層組織軟弱渙散有直接關系。樂東通過村干部“大換血”、縣鎮干部駐村幫、不法干部嚴懲治、運行經費全力保等一系列“組合拳”,讓基層組織真正“硬”了起來,成為攻堅克難的戰斗堡壘。樂東實踐啟示我們,基層黨組織是黨執政的基石,只有筑牢基層基礎,才能更好地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
科學發展是樂東之變的根本。20xx年以來,樂東實施重點項目180個,完成投資168.1億元,實現新開工項目51個。國電項目建成投產,不僅解決了海南電力短缺的問題,還帶動當地就業近百人,年上繳稅費1億元。樂東實踐啟示我們,貧困地區要加快發展,就要把經濟建設作為第一要務,抓好項目建設。
民生為先是樂東之變的關鍵。三年來,樂東切實解決了與老百姓生活生產息息相關的飲水、交通、教育等問題,讓群眾享受到“真利益”。樂東實踐啟示我們,只有解決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才能換來“一呼百應”的非凡力量。
今后,我們將以樂東為標桿,結合實際,積極推廣,以典型示范作用引領和帶動察右中旗實現加快發展。
樂東經驗學習心得體會三:
三年前,在樂東,各種治安案件頻發,環境衛生臟亂差遠近聞名,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干群關系矛盾突出。20xx年6月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以林北川同志為班長的樂東縣委班子,抓作風,抓基礎,抓民生,改善干群關系,使黨建成為各項工作的強大助推器。
深入基層轉作風,以真心、真情、真利益服務群眾。國電項目落地為何如此艱難?歸根結底,是因為民生欠賬多,民怨“井噴”。因此,縣委提出“重大項目,黨建先行”工作理念,推行“縣領導掛帥、機關干部駐點、鎮干部配合、村干部參與”的工作模式,有力推動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堅持打好“組合拳”,筑牢一線橋頭堡。縣委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以村級班子建設為突破口,堅持抓基層,不斷推動優勢資源下沉,實現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從軟弱渙散到堅強有力的根本轉變。
改善民生,贏得群眾信賴和支持。樂東以往民生問題欠賬多,問題拖得越久,矛盾越復雜。為此,縣委把解決民生問題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多方整合資源,興辦一批實事好事,得到了群眾的衷心擁護與贊譽。
我們深深體會到:黨的以來,黨中央全面治黨,給了樂東抓黨建、抓作風、抓為民實干擔當的最大底氣和正氣;抓黨建就是抓生產力,就是抓發展;持續轉變作風,領導干部敢于擔當,以上率下,真心服務群眾,這是創造“樂東奇跡”的法寶;建立考評獎罰體系,把干部作風建設、基層黨建業績納入干部年度考核等次評定的重要依據,這是從嚴治黨的有力抓手。
樂東經驗學習心得體會四:
樂東的實踐,是新形勢下廣大黨員干部踐行黨的宗旨、貫徹群眾路線,落實“三嚴三實”要求的生動展示。樂東經驗可以概括為“五抓”。
抓隊伍。海南省委在樂東縣最困難時刻,選好了“一線總指揮”林北川。在他帶領下,抓住“關鍵少數”,著力打造了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縣、鄉、村三級干部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由此,短短3年時間,樂東實現了由亂到治的華麗轉身。
抓基層。麻繩最容易從細處斷,越是情況復雜、基礎薄弱的地方,越要做好黨建工作。樂東奇跡正是抓住了“基層黨建”這個“橋頭堡”,一個個黨員干部,用最樸實無華卻最直接的方式,奠定了強有力的群眾基礎,營造了和諧的社會風氣。
抓發展。在樂東,抓黨建與抓發展相得益彰。縣委努力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黨建成果轉化為發展成果。黨建強,為樂東發展提供保證,樂東發展又檢驗了抓黨建的成效。
抓民生。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樂東之變表明,只要黨員干部、基層組織在感情上與老百姓交融,在行動上為老百姓謀利,就能最大限度凝聚共識,充分激發正能量。
抓作風。“和,故百物皆化”,從不愿下沉,到自愿下鄉,再到強烈要求下鄉,黨員干部的作風轉變有力推動了樂東各項工作的進展。樂東之變表明:只要黨員干部始終發揚嚴與實的作風,把心思用在干事創業上,把精力放在服務群眾上,就能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