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需課學習心得體會(精選5篇)
公需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本次參加東莞市中小學繼續(xù)教育公需課的培訓,先后聽取了喻忠恩博士的“教師職業(yè)道德內涵的解析”;韋筱青教授的“教師的幸福感”;張長明副教授的“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張承良教授 的“文化強省建設的時代背景(經濟、社會關系),廣東從文化大省建設到文化強省建設的政策,廣東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 廣東文化產業(yè)建設 ,廣東(嶺南)文化精神的當代實現,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機制”,感覺收獲頗豐:
一、對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有了新的認識
教師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教師是與學生一起成長的。在成長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為學生的學業(yè)進步而喜悅,為學生的勤奮努力而高興,也可以為自己的教學進步而欣慰,為師生的教學相長而歡樂盡力全面了解學生,盡心關愛每位學生,了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尊重學生的差異,公平對待每個學生,理解學生的過去,全力幫助學困生,讓他們認識到只有正視自己的過去,改變自己,就能取得勝利。教師要有耐心,不厭其煩,全力幫助他們. 及時發(fā)現學生亮點,適時贊揚后進學生,很多后進生,智力并沒有什么問題,缺乏的往往是信心。適時給予盡可能的表揚,往往可以幫助他們重樹信心。有了信心,就有了動力,他們的成功也就指日可待了. .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創(chuàng)造精神,與他們以朋友相處,一名好教師會將學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視他們?yōu)樽约旱呐笥押凸餐角笳胬淼幕锇椤?/p>
二、切實加強提升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
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繼續(xù)學習,終生學習,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要學會反思自己,要提高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我們從思想和行動上要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地學習、實踐、總結、再實踐,從而提高自己的職業(yè)素質,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三、明白了教師的幸福感的含義
教師的幸福感不僅僅是學生的成功,同時應該是自己的充實與成功。教師成長的第一步就是把書教好,讓學生喜歡。同時讓教師通過實踐、反思、行動、研究、提升從而不斷成長。,我是幸福的,我從事的是我喜歡的職業(yè),我收獲著快樂,因此付出也就成了享受。一個老師要想獲得幸福的體驗,就要從愛學生開始。學會了愛學生,我們自然會追求教學水平的進步,因為我們想把學生教得更好;學會了愛學生,我們自然會主動參加“枯燥”的培訓學習,因為我們想讓自己變得更有學問;學會了愛學生,我們自然會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因為我們渴望成為一個更好的老師。因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是教師生命成長的重要內容,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必須在教學實踐中才能實現,教師不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去重復以前的內容。他必須自覺地對過去、現在的狀態(tài)進行反思,為未來的發(fā)展做出規(guī)劃,并能自主自覺地遵循并實施自己專業(yè)發(fā)展的目標、計劃、途徑,成為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主人。作為教師,能用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感化學生,是一種幸福;能用自己高超的教學藝術感化學生,是一種幸福;能用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固守教育這一片熱土,更是一種幸福。
四、了解了新時期下的“廣東精神”和踐行策略途徑
在當前建設文化強省的語境下,在當今廣東經濟、社會面臨新一階段發(fā)展機遇的轉型時期,我們需要大力宣傳和實踐“厚于德、誠于信、敏于行”的新 時期“廣東精神” 。 “厚于德,誠于信,敏于行” ,它是對廣東人民發(fā)展建設實踐的概括和總結。“厚于德”是指“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它具有像大地一樣的美德,仁愛 奉獻,它既是一種美德也代表了廣東人民的追求和情懷。 “誠于信”是一種處事 的準則,也是一種胸懷的體現,實際上就是要做到真誠、友信。“敏于行”是一 種行事的風格, “敏于行”是《論語》里面的一句話: “君子訥于言,敏于行” , 不空談,務實、不張揚,很敏銳地知道世界發(fā)展的趨勢,敢于先行一步。踐行新時代的“廣東精神” ,需要做好第一,我們要明晰踐行新時期廣東精神的主體是人民群眾。 廣東精神是一種道德追求,是一種精神信仰,也是一種道德力量,它是不分群體,不分階層的,在廣東生活的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去踐行廣東精神。第二,踐行新時期“廣東精神”需重視榜樣的力量 實踐廣東精神需要全體廣東人的努力。第三,踐行新時期“廣東精神”人人有責。 開展廣東精神的活動當中一定要把形式和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干實事、求實效,真正使廣東精神在全省人民群眾中落地、生根、發(fā)芽,讓廣東精神之花處處盛開。
公需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2
11月開始,我參加公需科目的學習,學習雖然時間不長,但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次學習的內容十分豐富,包括“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與專業(yè)發(fā)展”、“教師心理健康與心理調適”,在學習中,我認真聽取視頻講座,深入研習教材,及時按質按量完成筆記、練習。講師的報告精彩無比,語言幽默風趣。使我倍受鼓舞,深感獲益匪淺。 我認為在新形勢下的教育教學改革工作,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業(yè)務素質,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不斷適應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需要。
我更加清醒的認識到,一定要相信孩子,孩子有孩子的學習方法,他們各自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也有所區(qū)別,我們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來幫助孩子來學習,我們也不能因為自身的著急對孩子動粗,那樣是不對的,今后我將繼續(xù)依法執(zhí)教,對孩子多一點寬容,多一點理解,我相信對于孩子的成長還是十分有利的。
一個好教師還必須十分重視“言傳”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從教師身上懂得什么應為之,什么不可為。因此,教師的教學,待人接物,行為舉止,一言一行都必須認真、穩(wěn)重、規(guī)范、得體,切不可馬虎、輕率、任性、不負責任。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和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靈溝通,向學生暢開心靈,既可以向學生談自己從人生中取得的寶貴經驗,也可以向學生坦誠地公開自己的生活教訓,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你不僅是良師還是益友。
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教師應該是一位雕塑大師,能將一塊坯材,用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將它雕塑成一件藝術精品。因此,我們教師對一些所謂的“差生”,更應加備的關愛與呵護。在他們身上,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fā)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中,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然后運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讓他們感到溫暖,增強自信,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生“向師性”。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fā)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總之,這次學習雖然是安排在學期之中,時間緊,任務重,但我的收獲非常大,值得!確實,作為一名教師,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除了集中學習,我還想利用業(yè)余時間來進行自身讀書再教育。我將會多閱讀一些好的教育理論,多看一些名師講座和優(yōu)質課堂,不斷提升自身的業(yè)務水平,使自己在各方面都有新的提升,真正成為一名合格乃至優(yōu)秀的教師,為我們國家的教育事業(yè),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公需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3
今夏,學校組織全體教師進行了為期三日的公需課培訓。在培訓期間,我們主要學習了關于廣東建設文化強省、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等課程。此次培訓使我在教育觀念和文化建設理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補充,認識到自己以往工作中的不足,為今后的工作、生活打下了堅定的基石。以下是我本次培訓的體會:
1、有良好的師德:新形勢下的教育教學改革公需課學習心得體會工作,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業(yè)務素質,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不斷適應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需要。講師的從教經歷和對教育的執(zhí)著追求,給我們年輕教師很大的教育,讓我們懂得什么是教育,怎樣才能教出優(yōu)秀的學生,讓我們懂得“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一深刻道理。
2、教學要充滿愛:通過這次學習,我更加清醒的認識到,一定要依法執(zhí)教,過去那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態(tài),我們一定要糾正,我們一定要相信孩子,孩子有孩子的學習方法,他們各自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也有所區(qū)別,我們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來幫助孩子來學習,我們也不能因為自身的著急對孩子動粗,那樣是不對的,今后我將繼續(xù)依法執(zhí)教,對孩子對一點寬容,多一點理解,我相信對于孩子的成長還是十分有利的。
3、重視言傳身教:一個好教師還必須十分重視“言傳”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從教師身上懂得什么應為之,什么不可為。因此,教師的教學,待人接物,行為舉止,一言一行都必須認真、穩(wěn)重、規(guī)范、得體,切不可馬虎、輕率、任性、不負責任。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和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靈溝通,向學生暢開心靈,既可以向學生談自己從人生中取得的寶貴經驗,也可以向學生坦誠地公開自己的生活教訓,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你不僅是良師還是益友。
4、熱愛教育對象: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教師應該是一位雕塑大師,能將一塊坯材,用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將它雕塑成一件藝術精品。因此,我們教師對一些所謂的“差生”,更應加備的關愛與呵護。在他們身上,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fā)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中,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然后運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讓他們感到溫暖,增強自信,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生“向師性”。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fā)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通過學習,使我重新認識了自己的責任,樹立了科學的世界觀和創(chuàng)新意識,懂得了創(chuàng)新能力及其領域。
通過對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的學習,使我進一步了解了現代創(chuàng)新思想和理論,理解了如何把先進的思維方式和理念貫穿于各個生產工作的全過程,同時,也讓我認識到當前工作需要更新的兩個重要的觀念:第一,要更新自己的工作理念,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fā)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第二,認識自我的角色定位,改變傳統(tǒng)的工作方式,做勤于學習,樂于研究、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技工作者。
公需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4
今年夏天,我在學校的組織下參加了陸豐市教師公需課培訓。在培訓期間,我認真聆聽專家講座,學習了關于新時期廣東生態(tài)文明建設、信息化建設與信息安全等專業(yè)課程,切實提高了對生態(tài)文明建設以及信息化建設與信息安全的意識;此外,我還積極參加班級研討活動,通過帖子和各位學員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真心探討。此次培訓使我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的理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補充,認識到自己以往對這些觀念的了解上的不足,今后將在生活中為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建設以及信息化建設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廣東生態(tài)文明建設》這一門課程主要是對當前廣東生態(tài)文明所包含的內容、歷史和現狀、未來目標等進行梳理,探析廣東生態(tài)文明建設這一系列工程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以及實施這一系列工程所應具備的組織、制度、社會、文化和經濟等條件的概括。發(fā)展生態(tài)文明,是人類對人與自然關系,社會經濟與自然環(huán)境矛盾深刻反思的結果。也是人們對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和生態(tài)規(guī)律進一步認識的產物。
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重點任務主要包括:一是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
大力發(fā)展綠色經濟、循環(huán)經濟和低碳技術,培育壯大節(jié)能環(huán)保產業(yè),形成資源節(jié)約、環(huán)境友好的產業(yè)結構、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二是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huán)境問題。三是深化節(jié)能減排,加大水、大氣、土壤等污染治理力度,強化核與輻射監(jiān)管能力,明顯改善環(huán)境質量。四是切實加強農村環(huán)境綜合整治,實現城鄉(xiāng)生態(tài)環(huán)境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五是加強生態(tài)保護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構建生態(tài)安全屏障。六是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構建有利于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政策法規(guī)和體制機制。七是加強宣傳教育,在全社會樹立和弘揚生態(tài)文明理念。八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
探索生態(tài)文明的發(fā)展道路是改善人類生存環(huán)境,是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信息化建設與信息安全》主要向我們介紹在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對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軍事以及意識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fā)達,信息化水平已經成為衡量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國際競爭力、現代化程度、綜合國力和經濟成長能力的重要標志,世界各國都在大力推進各國信息化的發(fā)展。圍繞信息的獲取、利用、控制和安全方面成為了各國政府、學術界、產生界和社會公眾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信息化的建設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既省時、省力,又高效、環(huán)保。
雖然這次培訓花了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但總體來說,真的使我受益匪淺。
公需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5
暑假,我參加了陸豐市公需課培訓。在培訓期間,我認真聆聽專家講座,學習了關于新時期廣東生態(tài)文明建設、信息化建設與信息安全等專業(yè)課程,切實提高了對生態(tài)文明建設以及信息化建設與信息安全的意識;此外,我還積極參加班級研討活動,通過帖子和各位學員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真心探討。此次培訓使我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的理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補充,認識到自己以往對這些觀念的了解上的不足,今后將在生活中為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建設以及信息化建設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下面談談我對本次培訓學習的心得體會:
一、不斷學習,加強教師個人修養(yǎng)。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對靈魂塑造的過程中,教師既要有比較淵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師應當成為學生的表率,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全社會文明的楷模。為此,教師要時刻謹記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展現自身的人格魅力。
1、熱愛祖國,愛崗敬業(yè)
熱愛祖國,獻身教育事業(yè),是教師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愛崗敬業(yè)是教師處理與教育事業(yè)之間關系的準則,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基礎和前提。師要正確處理好奉獻與索取的關系,不計較個人得失,發(fā)揚“紅燭”精神,甘做“人梯”,安于“粉筆生涯”,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懷,獻身教育,鞠躬盡瘁。
2、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熱愛學生,誨人不倦是教師履行教育義務的傳統(tǒng)美德,是衡量教師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標志。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愛,師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溫暖,產生愉快的情緒,從而激勵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愛好。了解學生和關心學生,是熱愛學生的起點。教師僅僅把功課教好是不夠的,還要多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的一生著想,從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因勢利導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多一點微笑,多一點贊美,多一點信任,你會得到的回報。
3、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在日常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只有言傳身教,把有益的知識滲透到教學與交流上去,才能有力地說服學生,感染學生。無數經驗證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說明凡是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給學生樹立好榜樣;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堅決不做,以免給學生留下壞的影響。教師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來教育和感化學生。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用文雅和親切的語言啟迪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影響教育學生。
二、通過培訓引領自身專業(yè)成長
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使人類文明進入信息時代。在在這個時代的背景推動下,知識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學習就成了當今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手段。教師終身學習,不僅是時代的呼喚,教育發(fā)展的要求,也是教師教學自我提升的需要。“活到老,學到老”的與時俱進思想是新世紀教師應有的終身學習觀。教師要善于從教育實踐中汲取能量和資源;善于在任何時間向任何人學習,包括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分享知識;善于和同事交流,擴大視野,促進自身專業(yè)成長。
教師終身學習已成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進自身專業(yè)化成長,教師就要具有終身學習的理念,擁有自主學習、自我學習的觀點。因為終身學習已成為未來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種“一朝學成而受用終身”的觀點已經過時,人們再也不能只通過一段時間的集中學習,獲得一輩子享用的知識技能。只有主動去掌握新概念,學習新理念,研究新問題,培養(yǎng)適應新環(huán)境的能力,才會使自己重視終身受益。
教育是全社會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師身上。時代在變,對人才的要求也在變,教師必須認清終身學習對自身成長和發(fā)展的重要性,自覺地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以適應現代的教育需要。
首先要加強政治思想方面的學習。我國素質教育堅持“五育并舉,德育為首”的原則,教師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觀點對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至關重要,正確的教育觀可以造就人才,錯誤的教育思想則會摧殘人才。教師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質、教育觀、世界觀和人身觀對學生起直接影響作用。
其次要加強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課程走向綜合化是基礎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作為一名教師,又奮斗在課程改革實驗的最前沿,更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無論是教育家,還是中外名師,他們都具備較深的文化底蘊,這與經常學習是分不開的。隨著課改如火如荼的展開,我們教師要有一種強烈的資源意識,克服“一支粉筆教下去,一本教案講過來”的人生惰性,自覺拓展自己的思維空間和知識結構,以便更好的為教育教學服務。知識的更新換代讓我們的學生接觸了的新生事物,廣闊的課內課外學習資源為他們知識的積累提供了的機會。我們在學校學習的那點知識,已經遠遠不夠傳授了。要想成為研究型教師、專家型教師,不學習怎么可以,怎么能勝任的教育教學工作?生活是一個廣闊的學習的課堂,有很多東西是我們所不了解的,為了使自己不被社會所淘汰,只有加緊學習的步伐!一個優(yōu)秀教師應該抓緊一切時間增加知識儲備,只有這樣才能用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和學生共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