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革命》學習心得(通用3篇)
《教學革命》學習心得 篇1
讀書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情懷。堅持讀書是每一個老師最起碼的職業底線。尤其是處于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學習化的時代,只有讀書才能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促進專業發展。 近段時間,讀了蔡林森的《教學革命——蔡林森與先學后教》,收獲頗多,這也為作為新老師的我,在教育行業內的起步發展指出了一條明路,讓我收獲頗多。
書的開篇就記錄了蔡林森的成長歷程,從蔡老師的一生經歷中,不難看出他是從艱苦生活中歷練出的一把寶劍,才能說出“吃苦是福、吃苦才能學會學習、吃苦才能當好老師······”這樣具有感染力的話,讓我們每個讀者,都能從蔡老師的艱苦經歷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從而與之產生共鳴,真正做到“甜從苦中來”。作為八零后的我,對于老一輩經歷過的那些滄桑歲月多數是我不能想象或者很難理解的,但是讀過蔡老師的書后,我在意的似乎已經不是當時的社會有多慘淡,又多么的不公平,更多的是我對蔡林森老師那種面對艱難困苦仍然堅持不懈努力學習的品質的敬佩。我想,正是因為經歷過,所以才更有發言權,這也讓蔡老師精心研究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更具說服力吧。
《教學革命》學習心得 篇2
作為教師的我,讀了蔡老師的新書后,我開始反思,在以后的課堂中,我嘗試著運用蔡林森老師創造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方法,盡量讓自己少講一些,留給學生的時間多一些,重視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突然一下子就活起來了,且真正實現了“讓課堂回歸于學生”的教學理念。從此上課我輕松了很多,學生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一學期后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提高。
書讀多了,我們的認識就提高了,實踐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己的教學閃爍著睿智的光彩,充滿著創造的奇跡。讀了蔡林森老師的《教學革命》這本書后,我深刻領悟到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還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作后盾,才能為祖國培養出杰出的人才。“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一場教學革命對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太重要了
《教學革命》學習心得 篇3
1、教師教育兒童的前提首先要了解兒童。為此,她將教師這一名詞改稱為“指導員”。但教師的作用并不能因此而降低。她說,指導員的作用比一般人理解的要深入、重要得多,因為她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她要為兒童準備學習的環境,成為兒童的觀察者和引路人,而不僅是教會兒童一些知識。
2、蒙臺梭利認為教師的精神狀態比掌握技能更重要。教師的準備工作不能只靠學習,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更重要的是具備道德方面的品質,如機警、穩重、耐性、愛心和謙遜,其中最重要的是時刻考慮到兒童。她指責傳統的教育過多地考慮傳授知識,忽視兒童個性的內部發展。
3、教師要相信兒童、熱愛兒童
蒙臺梭利說,生命的成長必須有“愛”的感覺,兒童的自覺性和自我認識是通過愛得來的。兒童正是因為愛他的周圍環境才產生了一種壓制不住的沖動,在整個的敏感期,將自己和周圍事物連接起來。這種愛不是一般理解的情緒感覺,而是一種愛的智慧,通過愛來吸取外界事物并且建構自己。正是這種愛,使兒童對周圍環境有那樣的熱情和細致的觀察態度,而成人則往往表現冷淡,視而不見。
蒙臺梭利還反復強調教師對兒童要有信心,相信兒童遲早會表現出真正的天性。對各種類型的不正常的兒童都不能動搖信心。應當看到一個表現不同的兒童的精神狀態,并相信當有興趣的“工作”吸引他的時候,他會達到正常化。她號召:“要體驗從兒童那里得到更大的精神快樂”,這就是教師的最高報酬。
4、教師要耐心等待,不要急于干涉兒童
蒙臺梭利認為教師不應當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兒童的智慧,應當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活動,不要做兒童的仆人,替他們盥洗、穿衣、喂飯。兒童需要發展自己的獨立性,自己選擇志愿,自己選擇工作,并且堅持下去,盡最大努力,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當他戰勝了力所能及的困難時,則將獲得最大的快樂。這時,教師就會發現兒童有一個要發展的個性。當然,對于兒童的有害的表現,應毫不猶疑地去制止。教師的責任不僅在于知道什么時候對兒童的活動應該加以禁止,而且要盡力避免這種禁止,這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情。對于進步慢的兒童要有無止盡的耐心,對他的成功要表示熱情和歡迎。當發現兒童的動作緩慢時,成人如果不是去幫助他實現他最重要的心理需要,而是代替兒童所要完成的一切活動,這樣就將成為兒童主動發展的最強大障礙。她對教育者提出的格言是:“在觀察的同時要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