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規范小結2篇
四、健全制度,強化訓練
為了使《規范》訓練做到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的養成,我們首先根據學校實際和學生實際制訂了切實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文峰中學學生在校一日要求》、《文峰中學<十個不準>執行細則》、《德化八寄宿生管理制度》、《文峰中學升旗禮儀規范》等規章制度,并把它作為學校規范要求學生必須做到。并把行為規范教育訓練落實到學生的日常學習、活動和生活之中,每天由德育處值班人員、值日教師和值周班級學生負責檢查督促。比如,每天對學生按時到校情況、參加升旗儀式、自行車存放、衛生打掃及衛生習慣、就餐秩序、自習課紀律、衣著發型、兩操的出勤及質量等各方面進行檢查,每天輸入德育管理系統,并在學校德育網站上及時公布各班執行情況,將行為規范考核的結果作為評選先進班集體、學習積極分子、三好生、優秀學生干部和評定學生操行的重要依據,并在每月底評出日常行為規范優秀班級。其次,將規范的訓練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月月有主題,時時有規范,如除第一個月為“規范宣傳教育月”外,第二月我們把規范訓練與禮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第三個月將規范訓練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第四個月與迎接考試相結合;第五個月與度好假期教育相結合等等。同時,對于因為外界的影響或是自身意志薄弱,在“轉化”“形成”過程中出現“舊病復發”、“失范的情況”,或個別的缺陷性行為、訓練中發現的薄弱環節,及時加以糾正,重點督查,反復訓練,只至使之鞏固漸成理想行為定勢。在探索實踐中,我們一般采用循序漸進,階段達標的方式進行規范的訓練。第一階段從常規管理入手,從嚴、細、實、恒入手,從一片紙、一口痰、宿舍“八凈一亮五條線”的規范上下功夫;第二階段在鞏固前一階段成果的基礎上,側重逐步引導學生將規范內化為自覺行動。
五、樹立榜樣,示范導行
教師是學生的領頭雁,引路人,良好的師表形象,具有可近、可仿、可見的特點。“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全部學生。教師的人格、言行等,是一種最現實、最生動、最鮮明的教育影響,也是一種最有力的教育手段。因此教師要求學生必須做到的,他必須首先必須不折不扣地做到。因為學生隨時隨地都在用那雙敏銳的眼睛觀察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通過他的耳濡目染,驗證教師言教的真實性、可靠性。只有他在感到“確是如此”“確應如此”情況下,才會心悅誠服地去遵守,去“聽話”。學校教育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在這一活動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遵守《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與學校規章制度,還應從言談舉止、文明禮貌、衣食住行、衛生習慣等方面進行規范的養成教育。教師更應遵守職業道德,嚴于律己,作風正派,儀表端莊,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管教管導,教書育人,在言行舉止、文明禮貌、衣食住行、衛生習慣等方面做學生的表率。
養成教育是一項系統而又細致的塑造靈魂、培養人的社會工程,貫穿于教育、訓練、養成的全過程。學生的每一種美德或良好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而是一個長期的培養和教育過程,因此決非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而需要長期精雕細刻。我們將繼續努力,從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高度去認識,科學地,有步驟地做好每一階段的工作,持之以恒地把《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貫徹落實作為學校基礎性的工程來抓,促使學生的行為以強制變為自制,從他律變以自律,逐步養成自覺的、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提升我校辦學品位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