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學習總結(精選3篇)
翻轉課堂學習總結 篇1
所謂“翻轉課堂”,是指把“老師白天在教室上課,學生晚上回家做作業”的教學結構翻轉過來,構建“學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識吸收與掌握的知識內化過程,晚上回家學習新知識”的教學結構,形成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知識吸收與掌握的內化過程、在課堂外完成知識學習的新型課堂教學結構。簡單地說,翻轉課堂就是在校園云環境下,教師將預先錄制結合實時講解和PPT演示的視頻上傳到網絡,讓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把課堂的時間節省出來進行面對面的討論和作業的輔導。
一、 翻轉課堂的優點
1.“翻轉”讓學生自己掌控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翻轉課堂后,利用教學視頻,學生能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學生在課外或回家看教師的視頻講解,完全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而不必像在課堂上教師集體教學那樣緊繃神經,擔心遺漏什么,或因為分心而跟不上教學節奏。學生觀看視頻的節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進跳過,沒動的倒退反復觀看,也可停下來仔細思考或筆記,甚至還可以通過聊天軟件向老師和同伴尋求幫助。這樣做可以實現讓學生將有限的時間用到自己需要攻克的難點上,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實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化。
2.“翻轉”增加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在課下視頻學習中,可以跟同學進行充分合作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課堂上就會節約出大量的時間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探索學習中的疑點和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二、翻轉課堂的疑惑
1.如果每門學科課前都有視頻學習和預習學案和課后作業,學生有哪些時間看視頻?何時小組合作交流?何時完成預習學案和課后作業?實現這一目標前提是學生必須有強大的學習能力。
2.翻轉課堂從聽課來看,更多的去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合作意識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東西,弱化知識與技能,而數學學科的知識必須具備一定訓練量和反復次數,學生才會掌握相關知識點,課堂上不注重知識與技能的訓練,能不能實現掌握相關知識點的目標值得商榷,這與我們現行的考試體制也不一致。
三、翻轉課堂的思考
翻轉課堂可以作為我們現行教學方式的一種有益補充,但不可取代傳統的課堂教學。需要重復講解的內容、基本的事實和定律、已成定論的觀點、基本的方法和規律、基本的演示和操作步驟以及每天的作業題,可以通過制作微視頻幫助講解;而思辨性很強的內容、情感性很強的內容、生成性很強的內容,以及必須立足于現場的、有賴于靈感激發、教師風采展示的內容等必須在課堂上學習。
教學方法的研究,追跟到底要達到理想的教學。理想教學的'實質是從依靠教到依靠學的教學變革。我去聽課時,有兩點是最關心的:一個是學生在課堂里是否有效地閱讀、思考,一個是教師是否有針對性地點撥、指導、講解。這是余文森教授的語錄。教師要做到有針對性地講解就要明確“三教”、“三不教”即學生已會的不教,學生能學會的不要教,學生學不會的不要教。學生自學時最難得點要教,概念、遠離關鍵字詞的內涵外延要教,易錯、易混、易忘內容要教。
“真正的好課,不是老師的出彩。簡言之,出彩要出在學生的學上。”這位教育學教授的話指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性。要做到學生的有效思考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變“先講后練”到“先練后講”,教師先不講,讓學生先練,讓學生先試一試。嘗試可以成功,也允許失敗。成功了,說明學生自己能夠學會,失敗了,再聽教師有針對性地講解。便接受學習為嘗試學習、自主學習,讓學生有體驗。
總之,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決定于一個教師的綜合素養,駕馭教學的能力,但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就是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作用是“傳道、授業、解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把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多給學生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教師要在的啟發、點撥、誘導上下足“功夫”,課本先讓學生去“讀”,解題思路讓學生去“講”,解題過程讓學生去“寫”,疑惑關鍵讓學生去“議”,規律讓學生去“找”,結論讓學生去“下”,錯誤讓學生去“改”,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課堂效率更高效,教學效果最大化。
翻轉課堂學習總結 篇2
我以學生化學實驗的開展為例來談談初中化學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評價
一、學生實驗的開展現狀
化學實驗是中學化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說,化學實驗并未發揮出它的重要作用。發人深省的是一些學生對實驗結果是對答如流,實驗操作能力卻差強人意,對實驗設計、方法、步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學生實驗評價標準的制訂評價標準包含以下五個維度,多個細目:
1、公民素養:誠實守信,注重修養,舉止文明
2、學習能力:態度與習慣,過程與方法,實踐與創新
3、交流與合作:團隊精神,交流與溝通
4、運動與健康:習慣與技能,身心健康狀況,健康生活方式5、審美與表現:審美情趣,藝術表現
針對學生實驗的學習行為評價,在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這三個維度,都有充分的體現,實際上也是一個評價累積的過程,評價的最終結果與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聯合起來,使評價方案具有了特殊的權威性和可操作性。
三、學生實驗的評價方式:
1、評價的體系
各班以化學科代表為核心,按照自愿的原則,將全班同學分組,每組人數35人,組長負責制,層層管理,層層負責,使實驗、調查都得以落實。
分組的標準是:
(1)關系互補:
不僅要男生女生搭配,還要私下關系好,避免矛盾,體驗愉悅。
(2)成績互補:
主要體現在對實驗原理的把握上,如果不能使實驗走到正確的方向上,很難保證實驗的成功。
(3)能力互補:
有的同學實驗操作規范;有的同學語言表達嚴謹;有的同學善于提出問題;有的同學實驗方案設計合理;有的同學進步突出,他們在一起有很好的幫帶關系,使學生的膽量、閱歷都有所增加。
過程評價即考察學生的實際操作過程水平,能真實反映出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判斷和描述能力及對實驗結果分析歸納能力;結果測評最強調的是“完成”,不直接觀察學生的操作過程,只根據學生的實驗結果對學生實驗進行評價,不能如實反映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
2、評價的流程
(1)課堂中可做演示實驗,得到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
(2)實驗課堂中擔任實驗小組長,體驗管理的樂趣;
(3)可自由到實驗室做探究實驗(每周1次,可多人次);
(4)單元考試可獲得免試資格,無比光榮。
3、評價的特點
(1)實踐性
(2)開放性
(3)主動性
(4)過程性
(5)研究性
翻轉課堂學習總結 篇3
學習委員總結
本學期雖然不長,我卻已經是第二任學習委員了,剛剛擔任這個職務的時候,我也有些手忙腳亂。我在小學沒有擔任過班委,經驗也有些不足。雖然非常認真的去開會,向班主任匯報情況,但是到了落實的時候確實辦法不多,甚至有時候會忘記一些事情。比如第一次開會要求生態委員會成員第二天在報告廳集合,結果我卻忘記了這件事情,導致了生態委員會的成員沒有及時集合,差一點錯過。之后我吸取了教訓,把學習委員的事務放在了心上,積極的落實開會的內容,也為班級做了不少貢獻。尤其是在廉潔手抄報的創辦中,我不僅親自制作,還發動同學們,做了大大小小十幾張手抄報,雖然不能說是居功至偉,但也算落實了自己的工作。希望下個學期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生態委員會總結
學習委員擔任生態委員會會長,這也讓我覺得事情有些多。尤其是在生態學校評比前,幾乎每天都要開會,既要檢查同學們對“七步法”的掌握,還要協同衛生委員一起,發動同學們把班級內和衛生區的雜物清理干凈,可以說是忙得不可開交。不過努力總是有回報的,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學校被成功評選為國際生態學校。在完成了生態學校的評比后,我的事務也主要變成了廢紙廢瓶的回收,對于廢紙的回收我還是比較滿意的,在我強調后,班里的大多數人都可以自覺地將廢止鋪平后放入回收箱,廢紙的回收量也比較大。可是同學們對于廢瓶就不太重視了,許多同學喝完飲料后并沒有將空瓶放入教室后面的回收袋中,而是隨手一扔或放入垃圾箱中,還有的同學將有水的瓶子直接放入回收袋,給回收造成了不便,我還是要在班里強調,爭取做好這一點。
給學校的建議
學校環保小屋的設計確實為回收提供了便利,但是有時候環保小屋前統計的同學卻顯得有些忙不迭,有幾個班的同學等了許久還沒有將廢紙廢瓶放入環保小屋。在此,我給學校提出建議:將負責統計的同學分成三隊,每一隊具體負責一個年級,這樣不僅速度快,還可以避免統計時的錯誤。這是我的建議,希望學校能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