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第二課時學習總結(通用5篇)
天宮課堂第二課時學習總結 篇1
3月23日,“天宮課堂”第二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講了又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3名“太空教師”以天地互動的形式演示了實驗,并介紹與展示了空間科學設施。這場充滿奇思妙想的太空授課,讓科學的種子在億萬青少年的心里生根發芽。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3月23日15時44分,“天宮課堂”第二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講了又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課。中國空間站第二次太空授課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地面主課堂設在中國科技館,分課堂分別設在西藏拉薩和新疆烏魯木齊。授課活動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主辦,中國科技館及載人航天工程相關參研參試單位提供支持。授課內容面向全球觀眾進行直播。
航天員將在繞地球飛行的空間站上進行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并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早早看過了“課表”,地面課堂的同學們翹首以盼。在地面預熱環節,同學們復習了首次空間站“天宮課堂”的授課內容,回顧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歷程,還溫習了關于太空失重的知識。
“太空教師”們來了!3名航天員來到鏡頭前,身著藍色工作服站成一排集體亮相。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大家好,我是太空教師王亞平,很開心我們又見面了,今天是我們的‘天宮課堂’第二課……”王亞平的面孔和聲音在“天宮課堂”再次出現,將同學們帶入上課狀態。
“我是指令長翟志剛,繼續擔任拍攝工作。”
“我是航天員葉光富,很高興能夠再次給大家分享太空中的科學知識。”
有過首次在空間站授課的經驗,3名“太空教師”輕車熟路,再次帶領大家進入奇妙的太空失重世界。
天宮課堂第二課時學習總結 篇2
3月23日下午,“天宮課堂”第二課正式開講。3名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進行了太空授課。河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事業部對“天宮課堂”鄭州科技館地面課堂分會場進行了獨家直播。
“天宮課堂”第二課采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中國科技館設為地面主課堂,同時在新疆、西藏設置了地面分課堂。這也是中國航天員第三次在太空授課。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為大家展示了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讓不少愛好科學的小朋友連連稱奇。
“葉光富老師當拋出了一個冰墩墩玩偶,在地球上它應該會往地上掉落,但是太空中冰墩墩卻是沿著葉老師拋出的方向,到了王亞平老師的手里,感覺特別奇妙。”觀看了航天員太空實驗后,鄭州小學生王瑞寧非常激動。
為了讓更多孩子感受到航天科技的魅力,中國科技館同步開展了全國科技館體系聯合行動,邀請航天專家遠程解答航空航天的科普知識,并設置了鄭州科技館地面課堂分會場。
來自鄭州的一些愛好科學的小學生觀看了航天員們的天宮授課,與航天員們同步做起了實驗。同學們一邊感嘆太空實驗的神奇,一邊動手操作自己的實驗工具,仔細觀察天地實驗的不同。
“活動特別好,更有趣的是我們能和宇航員一起做實驗。”小學生樊浠冉說,太空水油分離實驗是讓她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實驗,不僅學到了很多的知識,也切實感受到了天地環境不同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空間站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蘊含著得天獨厚的豐富教育資源。
“天宮課堂是我國推出的首個太空科教品牌,本身鄭州科技館也在承擔著普及科學知識這樣的職能。”鄭州科技館館長樊學峰表示,借助天宮課堂這一平臺,可以讓孩子們盡可能多地了解神奇的科學世界,給他們提供更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出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
天宮課堂第二課時學習總結 篇3
王亞平首先給大家展示太空“冰雪”實驗。只見她拿出一個裝有過飽和乙酸鈉溶液的透明袋子,袋口連接著一根吸管。她小心翼翼地從袋子里擠出溶液,在吸管口漸漸地形成一個透明液體球,再用沾了點結晶核的毛根輕輕碰觸了下球體。在嘗試了幾次后,仿佛被施了魔法一樣,透明球迅速變成結晶球。王亞平解釋說,析出晶體時,還會釋放熱量,因此這是一個摸起來感覺熱熱的`“熱球”。
“這是微重力環境下液體的表面張力作用,使得擠出的液體形成了飽滿均勻的液體球。”王亞平揭示了奧秘。為了給同學們更直觀地展示表面張力,王亞平緊接著做了另一個實驗。她手里拿著兩塊透明的液橋板,葉光富拿著裝有飲用水的袋子向兩塊液橋板分別擠上一個水球。與此同時,地面課堂的同學們也在同步做著同樣的實驗。當兩個水球越來越大,并黏合在一起時,她又將其緩慢地拉開,一座奇特的“液橋”搭建而成。
接下來進行太空中的浮力實驗,王亞平遇到了“難題”。
只見她拿著一個小瓶子,里面裝有兩種液體。透明的水和黃色的食用油。王亞平和地面同學們一起將各自手中的瓶子進行搖晃后,“天宮課堂”和地面課堂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現象。水和油不相溶,在地面時,油比水輕,就會浮在水面上,而在空間站微重力環境下則不然。同學們手中瓶子里的液體漸漸形成分層,而王亞平手中的水油還是和之前一樣,沒有產生任何變化。怎么辦?王亞平向地面課堂的同學們“求助”。一名同學提議:“使用旋轉的方式,借助離心作用將水和油分開。”王亞平采納了建議。葉光富進行了演示,只見他將繩子系在瓶口,快速旋轉,不一會兒,瓶子里的混合液就分離開來了。
“小原理可以發揮大作用。空間站也有這樣的離心設備,用來分離和制備一些液體。很多復雜的設備都是簡單的科學原理,比如空間站里的陀螺儀。”王亞平又給大家補充了一個知識點。
天宮課堂第二課時學習總結 篇4
展示完太空奇妙的液體現象后,王亞平開始最后一項實驗——太空拋物實驗,目的是描述牛頓第一定律的基本原理。此時,一個可愛小巧的冰墩墩閃亮登場。王亞平將冰墩墩用手指輕輕一推,冰墩墩沒有下墜,而是慢慢飄向一兩米外的葉光富。葉光富接住后,又將其推向王亞平。冰墩墩在兩人之間來回做著近似勻速直線運動。
“同學們,我所處的空間站實際上圍繞地球飛行,那以你們的視角來看,冰墩墩做的還是近似勻速直線運動嗎?為什么呢?”王亞平給同學們布置了一項課后作業。
王亞平為同學們演示完有趣的實驗后,接著,和葉光富一起介紹了空間站上的兩個新科學實驗柜——高微重力實驗柜和無容器材料實驗柜,展示了本次任務中開展的空間科學實(試)驗進展。
建設空間站的目的,就是打造太空實驗室,也意味著可以把地球上的實驗室搬到太空。
“科學實驗是助力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科學實驗柜是我們在空間站開展科學實驗的一個主要設施,等到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發射入軌之后,我們將會增加更多的實驗柜,開展更多領域的科學實驗項目。到那時候,中外科學家都可以依托實驗柜來開展研究,中國空間站將成為造福全人類的太空科學平臺。”葉光富說:“同學們,我們也熱切地期待你們能提出自己的科學實驗設想,說不定下一次在太空中展示的就是你們的實驗項目。”
天宮課堂第二課時學習總結 篇5
23日,廣東華僑中學高一、高二的1150名同學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二課。不少同學表示,“太空教師”做的這些實驗讓他們對所學的物理知識有了更直觀、更深入的理解。
高一(6)班的高嘉蔚印象最深的是太空拋物實驗,他說:“在太空中幾乎可以忽略的重力環境下,物體朝著被拋出去的方向,做近似勻速直線運動。這使得我很好地理解了在無重力下物體將做何種運動,以及在重力環境下艱難實現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情景。”
葉沛欣同學則對水油分離實驗感興趣。她說,太空中在微重力條件下,水和油很難自動分離,混在了一起。當宇航員對容器進行高速圓周運動時,由于水和油密度不同,受到向心力的影響也不同,水油再次實現分離。密度較大的水會擠向圓周運動的外側,油則在內側。“物理是我最感興趣的學科,如果未來有機會,我很希望能在航空領域進行深造學習,為我國航空事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