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家風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春節期間,央視推出“家風是什么”,大型訪談節目,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同時也引起了很多家庭的思考,我們的家風是什么?我們為子孫后代留下些什么?我們為民族留下些什么?
家風是社會風氣的基本載體
幾千年的農耕文明,讓中國人特別重視自己的家,重視自己的家族傳承,我們曾經批判“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封建思想,它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人對于家族傳承的強烈愿望,我們經常在鄉村聽到這樣的說法“我們老李家”,“我們老張家”,這說明,人們對于自己家族的驕傲,對于自己家族的悠久的傳承歷史驕傲。
我們想要傳承的絕不僅僅是物質方面東西,因為物質的東西都是可以用完的,而精神方面的傳承才會是永久的。而這個精神方面的傳承就是家風。
家風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不是專為富貴人家、讀書人家獨有的,無論貧富貴賤,每一個家族都會秉承自己的家風。所謂“貧賤不能移”,一個不能移的是自己的理想,一個不能移的就是做人的品格,這個品格就是來自于家風。
家風是一個家族經過長期的沉積和改良,一代一代的相傳,形成的區別于其他家族的優良的風氣和品質,是讓一代一代傳人立身于社會不敗,讓一代一代傳人終身受益的品質。
同時家風也不局限于家庭和家族,它可以擴展到國家,從孝老,擴展到忠君,從愛家人到愛天下人,從對家庭負責,到為祖國獻身。所以家風也是社會風氣的載體。孟子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庭是社會和國家的細胞,家風則是國風的天然基石和集中體現。
家風是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方式
培育良好的家風不僅有利于家庭的團結、和諧、年輕人上進,還有利于社會風氣的好轉。
我們的傳統文化長期熏陶下的許多家風,都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一般來說,“進取、誠實、和善、勤儉、忍讓”是最普遍的要求,這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公民的層面要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一個誠信的人,他經商就不會生產假冒偽劣商品,他就不會利用商業賄賂手段來謀利,他當職員就會敬業,就會誠心誠意地為公司服務;傳統的儒家文化,教育人們要進取,要為天下擔當,這樣的家風也是非常普遍的,很多家長教育子女進取,一個進取的人,他一定會心懷寬廣,心懷祖國,心懷世界,這樣的人他就會愛自己的國家。如果我們重視重振家風,那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會得到弘揚。社會風氣就會好轉。
家風的重振在新的社會條件下也會遇到新的問題
舊式大家庭的解體,家族觀念的淡化,讓家風日益衰落。
傳統中國以三代、四代 甚至五代同堂為榮,而今,以三口之家為核心的小家庭增多,年輕人脫離了老人,對于家風的傳承也就減弱了。
城鎮化過程中,農村熟人社會的瓦解,讓家風的評判作用大大的削弱了,你什么樣的家風,也只有和你密切接觸的朋友知道,我們對于自己家風的關注也減小了。
獨生子女政策,讓人們對于孩子的教育方式有了改變。
一個“寶貝”是全家的中心,類似于“孔融讓梨”這樣的教育也不流行了。讓孩子們在長期的呵護下長大,才會有今天有人說家風是“啃老不坑爹”。
我們古人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可見傳統文化是重義輕利的,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開放帶來的外來文化的影響,人們變得更加現實,對錢的崇拜,財產成為成功與否的標志。這樣的觀念崔生出了一批“土豪”。這是人們對于沒有修養和德行的有錢人的形象的稱呼。還出現了把婚姻當作投資和投機的生意來作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