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中學申報市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自查報告
在使用普通話方面,學校要求普通話作為教師的“三種用語”,即教學用語、工作用語和生活用語。并將這一要求納入老師業務考核、評聘范圍。加強普通話的培訓和測試,提高老師運用普通話的能力。我校年輕教師占大多數,所有年輕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均達到了規定要求。這些措施,既對老師的教學行為起到有效的監督作用,又充分保證了語言文字規范工作的落實,F在說普通話已成為我校師生的自覺行為。全校125名任課教師中,一級乙等1人,二級甲等37人,二級乙等85人,三級甲等2人,普通話達標率為98.4%;學校近兩年參加臨海市教師演講比賽,獲得一等獎1人、二、三等獎3人。
2、與課堂教學活動相結合
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認真落實《通用語言文字法》。課堂教學是提高師生語言文字規范意識和應用能力的主陣地。我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教案、板書、課件、作業批改和評語等不使用繁體字、異體字,不寫錯別字,正確、認真書寫,做學生的表率,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促進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語文教學全面培養聽說讀寫能力,注重口語教學;加強書寫練習,端正寫字姿勢,訓練書寫規范,使學生養成正確、規范、工整地書寫漢字的習慣。尤其在初一開設了寫字課,訓練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漢字方法,效果很好。自XX學年開始的臨海市中小學生寫字比賽,我校成績顯著。XX學年為三等獎,XX學年和XX學年均為一等獎,且XX學年為一等獎的第一名。
3、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
為了創設良好的語言文字宣傳環境和學習環境,我們在進校門設置了永久性提示標牌。如“普通話是我們的校園語言”、“推廣普通話 推行規范漢字”等醒目的語言文字宣傳標語。淡雅的色彩,溫馨的提示,讓老師同學沐浴在濃濃的文明規范氛圍中。在各樓梯口,走廊,過道均張貼語言文字宣傳標語,催人上進的名言警句等,形成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體現著學校文化的氣息,讓學生在舉手投足中都能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啟迪,形成正確運用規范字的習慣。
利用學校簡訊、黑板報、櫥窗大力開展宣傳工作,促使廣大師生說普通話,講文明語,寫規范字。特別是我校每月一次的校園黑板報、班級板報評比活動,為學生寫好漢字創設環境,讓語言文字規范意識深入師生心靈。
學校還結合每周一的升國旗儀式、周一下午的主題班會、全校性集會、校園廣播等,向廣大師生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規文件精神,增強師生規范用語、規范用字的意識;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以及給家長的一封信等途徑,將推普法規和意識帶到千家萬戶,真正發揮學校在推普工作中的窗口作用和輻射作用。
我校還將語言文字宣傳工作與學生的參與結合起來。學生參與設計普通話口號,如:“普通話--成長歲月的好伙伴",“說普通話,迎四方來客”;“用文明語,送一片真情”,“說好普通話,方便你我他”,“我當家庭推普員”,“人人都講普通話,爭當文明小公民”等,營造出良好的推普輿論氛圍,增強了同學們語言文字規范化意識,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4、與開展推普周宣傳活動相結合
(1)開展推普常規活動。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評比頒獎)。如寫規范漢字,學生作業展覽;硬筆書寫比賽;成立校園推廣普通話督查小組,利用課間及課外活動時間,在校園內隨機監督,凡不用普通話進行語言交流的,一經發現當場指正,做好記錄。
。2)每年開展推普周專項活動。每年推普周,學校通過張貼宣傳圖片、出黑板報、懸掛宣傳橫幅等形式,營造良好的推普氛圍;在校園內張掛標語牌,提醒大家說普通話、使用文明用語,包括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開展學生書法比賽和演講比賽等,使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接受熏陶。各班舉行推普主題會,教育學生說普通話,寫規范字;開展“我與爸爸媽媽說普通話”活動,要求學生在家與父母使用普通話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語言環境;語文組組織開展“推普成員在行動”語言實踐活動,隊員利用課余時間前往街道、商店、市場、企事業單位對宣傳標語、單位名稱、店鋪招牌、商品標牌等不規范用字進行檢查糾錯,及時向有關單位、個人發出聯系單反饋信息。
四、總結經驗,不斷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