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規范化建設自評報告
校長、副校長根據章程規定由董事會聘任,專職,由業務主管單位區教育局對其工作進行年度績效考核,XX年度考核為區同類學校第一。校長是中華職業教育社社員,是XX年4月成立的xx市民辦教育協會第一屆理事,獲得xx市農民工同住子女義務教育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在同行中具有較高的影響力。
4、 財務資產
學校成立初,就按規定配備了具有從業資格的專職財務人員,主辦會計由上級業務主管單位區教育局財務結算中心具有會計師職稱的會計擔任。嚴格執行《民間非營利性組織會計制度》,并細化了學校的財務制度,工作程序及崗位職責,規范憑證的編制,嚴格審核原始憑證,實行會計電算化,資金使用嚴格按教育局規定執行,遵循財務制度和審批手續,定期進行資產盤點,做到賬、卡、物相符。從XX年度起,依法計提發展基金和風險基金,每年費用均做到收支相抵,略有結余。
學校依法進行稅務登記和納稅申報,票據使用合法、規范。按規定進行年度和法人離任審計,年度財務報告向董事會、監事報告,接受監督。
學校財務、資產管理方面的工作,長期得到區教育局財務結算中心的肯定和表揚。
5、 檔案、證章管理
學校加強檔案資料管理,制定了制定,資料收集齊全,但管理工作需進一步細化完善。證書均在有效期內,管理規范,建立了印章管理制度,由專人保管,使用有登記。
(三) 業務活動與誠信建設
1、 業務活動
學校嚴格按市、區教委的規定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根據上級部門的要求,每學期做好條線,工作計劃、過程檢查、學期工作總結,如教學計劃、備課、作業批改、試卷分析、班主任工作、師德建設等等,各項工作都超額完成,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各項管理始終處于區同類學校的前列。XX年在我校舉辦了全市民辦農民工子女小學“強化規范管理,持續推進發展”的工作現場會,我校作主題交流。學校的社會影響力較好,許多學生慕名而來。
學校以“感恩教育、愛心傳遞”作為德育工作主題實踐活動,制定了年度和中長期的公益活動計劃,并積極開展實施,如助學幫困,與社區結對共建、愛心義賣、義捐等,XX年學校助學幫困資金支出21346元,XX年助學幫困支出17261元,學校每年用于公益支出的費用在結余額的10%以上。同時積極參加政府或行業協會組織的公益活動,如每年的紅十字捐款,賑災捐款等,發展了學校的“愛心”品牌,提升了學校的社會形象。
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得到了xx市華僑基金會、區紅十字會、復旦大學愛心委員會、ibm公司等單位的物資、資金捐贈,均按協定使用,并接受捐贈單位的監督和及時向業務主管單位報備。
2、 提供服務
學校建立了承諾服務制度,在依法辦學、依法收費、師德建設、安全等方面向社會、家長、學生作出承諾,辦學至今,無投訴情況發生。
學校積極參與政府相關制度的制定,由市教委委托市教科院、民教協會編寫的《以招收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為主民辦小學學校管理手冊》中我校有四個制度被收錄其中,并參與了書中相關章節的修改。同時學校參加了市政府教育督導室開展的專項調研、課題項目等的工作。
學校接受政府購買小學生義務教育階段學位的服務。
學校每年在有限的經費中拿出2萬元左右的資金用于救助弱勢群體,對困難家庭學生開展減免餐費、社會實踐費、校服費等等。積極與當地社區結對共建,團支部、少先大隊經常開展進社區清潔家園和助老幫困活動,經常去敬老院慰問等等。學校圍繞本市發展穩定工作,全力做好教育工作,實現教育的均衡化發展,為社會提供有用的人才和解決務工家庭的后顧之憂。
3、 信息披露
學校制定信息披露制度,以簡報、信息欄公示、會議等形式予以公開,學校基本情況、收費項目標準、招生情況、重大事項、年檢、審計等情況予以公開,做到真實、準確、完整、及時。
(四) 社會評價
1、 內部評價
董事會成員、監事對學校的依法辦學、辦學目標、各項工作、辦學特色和學校發展等各方面給予充分肯定。
全體員工對領導班子的評價良好,對學校的工作環境和氛圍及福利待遇的評價良好,學校每年組織時期教職工療休養,員工對學校發展理念予以高度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