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的自我評價》教學設計
學了本課后有哪些感受:
(2)編制試卷。
歷來,評價內容的安排是教師的權力,學生只有做試卷的份,其實,有時發動學生共同參與試卷內容的設計,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使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學習情況。
例如在學習了一個單元后,在復習課上,師生共同整理知識后,我又提出了一個要求,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學習的體會,設計一到兩道試題,再由教師從全班學生的試題中進行選擇,適當調整,作為單元試卷。因為由學生自己設計試卷,多數學生偏愛找自己薄弱環節的題目,希望在練習中多得到一次訓練的機會,所以,學生的認真態度是前所未有的。在考試時學生也一改過去的嚴肅、緊張,換之是輕松、坦然地接受考試。在這一活動中,學生產生正視自己,特別是正視自己的學習態度。選中或未被選中的題目的同學都說:“今后我要出得更好些。”“我要出得更妙一些。”這就是通過自評調動了學生深層的動力。
(3)建立錯題集。
在語文作業中,學生做錯題的原因很多,我通過建立錯題集培養學生良好學習態度和習慣,提高他的反省自己不足的能力。開始時,每天每個學生作業、測驗等,要求做到每錯必登,多錯多登,少錯少登,無錯不登。開始學生不適應,但學生慢慢地從中嘗到了甜頭,看到了好處,體會到了錯題集的優越性,絕大多數學生錯題集上錯題的題目在減少,次數在下降,他們的學習成績提高了,同時學習能力在增強了,學習新知時,也會隨時注意自己不足之處。
(4)做好學習反思。
《學記》云:學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引導學生做好學習過程中各個方面的反思,可以是一節課、一個學習階段或一個單元測試的得與失,從中發現自己學習中閃光點或不足之處,做些簡短記錄,如方法上的反思,思維過程的反思等。通過反思發現自己不足之處,加以改正,通過反思,取人之長,補已之短。還有讓學生認真填寫蘇教版的《小學生語文評價手冊》中每單元“評價與反思”,并組織學生在班中進行交流與溝通,做到共同改進與提高。
3.持之以恒,養成學生自我評價的習慣。
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意思就是說人要經常檢查自己的思想、言行。學生應通過自己檢查作業、分析考試情況、回顧自己學習過程,總結經驗教訓等,認識自己的學習情況,實事求是、科學地分析評價自己,逐步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例如,在單元檢測或一些階段檢測交卷時,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往往會很高,好像每一個交卷的同學都是高分甚至滿分,即使教師監考時再三提醒、敦促學生多檢查,他們依然我行我素。如果教師不督促,那么,在做好試卷后的多余時間內思想開小差的學生不在少數。一旦老師試卷批閱后,許多學生神情沮喪,他們原來的自信與實際分數相差很大。這說明這些學生還不會正確評價自己。因此,我嘗試讓學生在試卷上先對自己打分數的方法,作一些自我評估。然后對照實際分數,對比找出差距,經過多次嘗試,當差距越來越小并逐漸趨于零時,學生也就具備了較高的自我評價的能力。在自我評價與教師評價結合的過程中,逐步建立了“自我評價----教師評價----找出差距----自我評價----教師評價----有所提高”的評價模式。這樣學生隨時隨地的自我評價必然會滲透到學習過程的其它方面,最終形成自我評價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