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自查報告(精選3篇)
站自查報告 篇1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突飛猛進,我縣的農業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色產業地不斷擴大,特色農產品地不斷拓廣,這也對氣象為農服務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近年來,我臺始終秉持“需求就是工作方向”的理念,以“提高氣象業務能力、增強氣象服務效力”為主題,結合全縣農業發展特點,積極拓寬氣象為農服務領域,著力破解制約服務農村的難題,有效提升氣象為農服務能力。現將有關服務工作報告如下:
一、深入調研,科學規劃,提升氣象服務特色農業的針對性。
氣象服務特色農業,調研是基礎。離開調研,就難以掌握特色農業氣象需求第一手資料,易使氣象服務內容和百姓需求脫節。我臺針對特色農業門類多的情況,在全縣6鎮3街道試點開展了“一鎮一品”和“一鎮多品”特色農業服務,利用“無會服務周”、蹲點服務、專題調研為契機深入農村基層訪問、座談,問需于農、發現問題、收集資料。在此基礎上,我臺每年制定《縣主要農作物氣象服務要點》,對全縣13種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氣象服務敏感點進行調查分析,根據作物在不同生長期對溫度、濕度、水分等要素的臨界要求,按月將當月天氣基本情況、可能發生的氣象災害、主要服務特色產業、服務對策和責任部門詳細列入工作規劃,使氣象服務特色農業更具針對性、更加科學化。
二、完善隊伍,健全制度,提升氣象服務特色農業的可靠性。
為使氣象服務能更好地深入基層,今年我們在原有由本局業務人員組成的服務團隊的基礎上,提出了“大團隊”的概念,組建了包括本局人員、鄉鎮氣象協理員、農業大戶在內的大團隊。同時,我臺還大力完善培訓、交流、考核等機制,吸納氣象協理員成立農村應急搶險隊伍,并為每位鎮級氣象協理員配備數碼相機。統計顯示,三年來,依托扎根農村、貼近農戶、熟知農事的優勢,全縣氣象協理員以“預警員”、“監測員”、“聯絡員”、“維護員”、“傳遞員”角色在服務特色農業中發揮了顯著作用,直接幫助農戶增收近5940萬元。
三、立足農村,拓展渠道,提升氣象服務特色農業的實效性。
氣象服務特色農業的落腳點在農村基層,成效體現在農村基層。因此,我臺不斷創新服務特色農業的形式,豐富服務內容。20xx年,我臺建立了全縣種養殖戶服務信息庫。依托省“農民信箱”系統,將全縣農業種養殖大戶納入其中,通過手機短信直接為農戶提供一周天氣預報、災害性天氣預警、農事提醒等氣象信息服務,使農戶能夠及時、合理安排農事活動。20xx年,根據全縣扶持精品特色農業的總體部署,我臺又試點開展了氣象為農服務聯系卡制度,選擇示范性好、帶動力強的農業合作社和農村種養殖大戶開展點對點氣象服務,構架起了縣氣象臺與基層合作社和農戶間直通的橋梁。目前,我臺共與11戶農業大戶和48個農業專業合作社建立了聯系。在這些合作社和農業大戶的示范引領下,農村種養殖戶應對不同天氣能力不斷增強。
四、面向基層,強化宣傳,提升氣象服務特色農業的指導性。
長期以來,農民氣象意識不強,主動應對惡劣氣候能力薄弱是影響特色效益農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之一。近年來,我臺科技服務人員面向農村基層,廣泛開展宣傳活動,著力轉變農民“靠天吃飯”的被動思維為農民“看天吃飯”,指導農民依據天候變化,采取主動措施防災減災,發展特色農業。我臺服務人員充分把握“3。23世界氣象日”、“防災減災日”、科普宣傳周、安全生產月等有利時機,主動作為,緊緊圍繞農事安全生產、氣象災害防御等氣象科普主題,進鄉鎮、下村居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和走訪活動。近三年,我臺共開展下基層宣傳活動20次,累計發放各類科普宣傳資料9000余份,宣傳面覆蓋了全縣所有鄉鎮、街道。防災減災就是增收成為廣泛共識,全縣農業因災損失逐年降低。
站自查報告 篇2
按照《XX縣發展改革和經濟信息化局關于轉發雅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督促整改XX縣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有關事項的通知》的通知》(X發改經信函〔20xx〕3號)精神要求,我局對XX縣嚴道鎮XX社區服務站項目進行了自查現報告如下:
一、項目立項情況:
該項目于20xx年6月12日于縣發改經信局立項,文件號:X發改經信投資[20xx]342號。XX社區服務站項目為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建設地點:XX縣嚴道鎮北門口縣政府招待所院內。建設規模及主要內容:修建600㎡服務站。項目總投資及資金來源:該項目預算資金為70萬元,資金來源:中央預算內資金50萬,地方配套20萬元(未配套)。建設期限:20xx-20xx年。
二、項目建設情況:
該項目經網上公開招投標,由雅安市XX縣宏昌建設有限責任公司中標承建。開工日期為20xx年7月19日,計劃竣工日期為20xx年5月19日。工程進度正在按時間節點推進,20xx年12月底主體工程已完工并驗收通過,現進入內墻裝飾。
特此報告!
站自查報告 篇3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國務院辦公廳秘書局下發的《關于嚴格機關、單位互聯網網站信息發布管理的通知》、XX省委、省政府下發的《中共XX省委辦公廳XX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XX省機關公文處理工作細則的通知》、XX區電子政務管理辦公室下發的《關于嚴格機關、單位互聯網網站信息發布管理自查整改方案》,我辦對本單位互聯網門戶網站信息發布管理工作進行了自查,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國、省、市要求。堅持問題導向,開展檢查督促,嚴查細扣,全面整改,確保按期保質整改到位。
二、自查整改內容
(一)文件發布管理工作
我辦嚴格執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的通知》和《中共XX省委辦公廳XX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XX省機關公文處理工作細則的通知》等有關文件發布、閱讀傳達和管理工作的規定。未經XX區電子政務辦批準從未在黨政門戶網上公開發布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文件(含以中央辦公廳名義、國務院辦公廳名義以及省委辦公廳名義、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的各類文件)、摘要或信息稿。我辦未開通手機報、政務微博、微信公眾號。
(二)文件轉載工作
在XX區黨政門戶網部門信息公開目錄中,我辦轉載的文件堅持“先審查、后公開”和“一事一審”的原則。轉載的頁面上標注有轉載來源網站、轉載時間、轉載鏈接等。從未公開標有密級的文件、電報等屬于國家秘密且尚未解密的信息。到目前為止,未發現存在將標密文件掩蓋密級掃描、摘錄后發布的行為。
(三)保密審查工作
我辦嚴格按照保守國家秘密法、信息公開條例以及其他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互聯網網站信息發布保密審查機制。
1、確立領導小組。為落實審查職責,成立人防辦保密工作暨網絡與信息安全領導小組,辦主任任組長,為第一責任人,對全面推行網絡信息安全工作負總責、親自抓。副主任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為直接主管責任人、具體抓。文秘股、指通股、工程股工作人員為成員。強化了責任,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合力推進網絡信息安全責任制的工作局面。
2、建立信息安全責任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運行誰負責”的原則,信息安全領導小組對信息安全負首責,各分管領導負總責,具體管理人員負主責。辦公室人員負責保密管理、密碼管理,對計算機享有獨立使用權,計算機的用戶名和開機密碼為其專有,且規定嚴禁外泄,否則,一切后果自負;
對重大節假日期間的信息安全保障進行了專門部署,明確了值班人員。
3、嚴格保密審查程序。保密審查程序規范、嚴格,政府信息公開由宣傳專員蔣華填寫一份《XX區黨政門戶網站信息發布審查審批表》,審批表內容包括提供或發布上網信息的單位名稱、所提供或發布信息的文件標題或主要內容、保密審查意見、保密審批意見、處理結果等欄目,做到“先審查、后公開”和堅持“一事一審”的原則,從源頭上確實保障信息公開前保密審查的實施。近兩年來,未發現在互聯網門戶網站發布涉密信息情況,所有在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均審批手續完備、登記記錄完整。
4、加強重點股室和崗位的信息安全檢查。規范信息文件資料的管理,涉密文件、資料由保密員即辦公室主任負責專夾專閱,嚴格規范管理。沒有擅自公開上級機關制發的公文或違規公開上級政府其它工作信息等情況。對收到的信息文件資料只在主管領導中傳閱,嚴禁其他人員借閱和復制涉密文件,信息文件資料辦理完畢后立即交辦公室存檔。加強人防工程信息的保護,由工程管理股全權保管數據,禁止保存在連接互聯網的計算機上。連接互聯網的計算機全部安裝防火墻和殺毒軟件,嚴禁計算機內外網混用。
三、自查發現的主要問題及整改措施
對于網絡信息安全,我辦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比如說:一是對網絡信息安全等規定執行的還不夠全面,不夠徹底。二是網絡信息安全保護認識有待加強,各種安全保護措施有待加強,部分管理人員安全保護認識薄弱。我們決心以這次自查為契機,堅持不懈地抓好人防互聯網網站信息發布管理工作。切實做到:
(一)組織培訓,強化意識。加強全辦的網絡信息安全教育培訓,提升全體干部特別是涉密人員的網絡信息安全保護意識。
(二)細化制度,規范流程。建立健全人防辦內部轉載和保密審查程序,進一步完善制度,嚴格按規矩辦事,按流程執行。
(三)責任到人,嚴格問責。嚴格監督考核。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運行誰負責”原則,將責任落實到個人,有錯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