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工藝實訓報告(精選3篇)
電子工藝實訓報告 篇1
(一)實習時間:
(二)實習地點:
(三)實習目的:
1、鍛煉自我的動手本事,將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當中,反過來檢驗書本上理論的正確性。將自我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融合,進一步鞏固、深化已經學過的理論知識,提高綜合運用所學過的知識,并且培養自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本事,加強對市場營銷過程的認識;
2、更廣泛的直接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需要,加深對社會的認識,增強對社會的適應性,將自我融合到社會中去,培養自我的實踐本事,縮短我們從一名大學生到一名工作人員之間的思想與業務距離。為以后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3、了解公司部門的構成和職能,整個工作流程,從而確立自我在公司里最擅長的工作崗位。為自我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起到關鍵的指導作用。
(四)實習經歷:
本次實習想找個與專業相關,又能鍛煉個人本事的地方,所以我選擇去昆山嘉聯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習,1月18日午時出發,19號上午到了昆山。初來乍到,當然會質疑自我在這兒會干些什么,能否堅持到寒假結束。幸運的是當時是白天,并且趕上飯點了,員工們大部分都從餐廳出來,他們看上去也不像多么迷茫與沮喪,本次實習就這樣開始了。
白天經過簡單的考核填表與培訓參觀后,我們領到了員工識別卡,看著上頭的工號、姓名以及寒假工字樣,一種歸屬感油然而生,同時我也感到自我的身份與公司正式員工的不一樣,畢竟我們這批人來做寒假工,身份為操作員,公司不會把一些重要的、有難度的以及一些具有時間連續性、空間連續性、流程連續性等等的工作交給我們。
回到宿舍,僅有一個感覺,那就是冷。有點納悶,南方怎樣那么冷,并且也沒有暖氣,長江以南的人怎樣受得了呢,幸好自我帶了床厚一些的被子。可是,也沒太抱怨,就理解了。安排好床鋪后,我們下樓買盆子等生活用品,之后就洗洗熱水腳,等躺在床上時,心里有種聲音,提醒著我,打工生活這就開始了,我是來實習的,不是在學校里了享受的象牙塔小子了,必須要盡快適應這種環境和生活。
光陰是會飛逝的。剛開始的那幾個夜班,覺得那么漫長,可三十幾天過去了,回首當時,很是不可思議。雖然每個夜晚都是不一樣的,都有一些變化,可等過完了,才發覺原先當時印象深刻的那些夜晚也只成了過眼云煙,輕飄飄地蕩漾在腦海之上。可是,打過交道的那些人,總是忘不了,甚至還有一絲不舍之意。
在公司里面我這次主要干的是貼膜和撕膜的工作,每一天實打實的十二個小時工作,對于沒有這樣經歷過的我來,簡直就是一次折磨啊,可是慢慢的我也學會了適應。在不高強度可是絕對耗費精力的起早貪黑工作后,我也就漸漸的感覺到自我真的有了一份身為員工的覺悟。流水線操作看上去是一個枯燥無趣的工作,但我們這幫人還是每次都能完成了任務。
人啊,真的不是那么簡單。人多了,難于管理,這在電子廠里尤為明顯,并且,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好在我們的主管煞是厲害,很有一番本領,雖不至于讓人遠遠就望而生畏兩腿打顫,也足以讓每個員工一看到他,就想到自我所干的工作需要什么的要求與標準,這真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做到的。
(五)實習心得:
這次昆山之行,我掙到的不只是物質上的財富,更是人生經歷范疇內的精神財富。那期間發生的事,遇到的人,做過的事,交過的人,無不烙印在我二十一歲的征程上。表面上,我失去了一個回家與家人團圓的寒假,一個能夠吃到我媽炒的很好吃的家鄉菜的寒假,一個能夠只管吃喝而不用顧及付出是否辛苦的寒假,但更深層次上,我得到了一個更加充實的寒假,一個靠著自我的付出去收獲最終成果的寒假,一個爸媽雖然想念兒子但更加為兒子感到欣慰的寒假,一個雖然吃著泡面過年但仍然毫無怨言、滿心陽光的寒假。
電子工藝實訓報告 篇2
一、鐵路道岔
道岔是個大家族,既然有單開道岔,就有雙開道岔、三開道岔以及多開道岔(復式交分道岔)等。
雙開道岔為Y形,即與道岔相銜接的兩股道向兩側分岔。三開道岔如同Ψ形,同時銜接三股道,由兩組轉轍機械操縱兩套尖軌。復式交分道岔像X形,實際上相當于四組單開道岔和一副菱形交叉的組合。除此而外,還有一種交叉設備,通常使用的叫做菱形交叉。它由兩組銳角轍叉和兩組鈍角轍叉組成,但沒有轉轍器,所以股道之間不能轉線。如果將復式交分道岔的X形的上面兩點和下面兩點分別連接起來,就是交叉渡線。它不僅能開通較多的方向,而且占地不多,所以經常在車站采用最常見的是普通單開道岔。它由轉轍器、連接部分、轍叉及護軌三個單元組成。轉轍器包括基本軌、尖軌和轉轍機械。當機車車輛要從A股道轉入B股道時,操縱轉轍機械使尖軌移動位置,尖軌1密貼基本軌1,尖軌2脫離基本軌2,這樣就開通了B股道,關閉了A股道,機車車輛進入連接部分沿著導曲線軌過渡到轍叉和護軌單元。這個單元包括固定轍叉心、翼軌及護軌,作用是保護車輪安全通過兩股軌線的交叉之處。大家可能已經發現,車輪在通過轍叉時,從兩根翼軌的最窄處到轍叉心的最尖端之間有一段空隙,這就是道岔的有害空間。車輪通過此處時,有可能因走錯轍叉槽而引起脫軌。設置護軌的目的也就在此,它要強制引導車輪的運行方向。盡管如此,這個有害空間存在限制了列車通過道岔的速度,對開行高速列車十分不利。解決道岔有害空間的根本之道,當然是消滅有害空間。既然普通道岔做不到,就必須研制特殊道岔活動心軌道岔。活動心軌最主要的特點是轍叉心軌可以板動。當我們要開通某一方向股道時,活動心軌的轍叉心軌就與開通方向一致的翼軌密貼,與另一翼軌分開,這樣一來,普通道岔的有害空間就不存在了。實踐證明,消滅了道岔有害空間,行車更加平穩,過岔速度限制較小,因而特別適合運量大,需要開行高速列車的線路使用。
二、無縫線路
無縫線路是把鋼軌焊接起來的線路,又稱焊接長鋼軌線路。鋼軌的長度可以達數千米或數十千米,但為了鋪設、維修、焊接、運輸的方便,我國的無縫線路長度多為1~2km。因線路上減少了大量鋼軌接頭和軌縫,故稱之為無縫線路。無縫線路分溫度應力式及放散溫度應力式兩種。目前世界各國絕大多數均采用溫度應力式無縫線路。無縫線路的類型分為溫度應力式和放散溫度應力式兩類,溫度應力式為無縫線路的基本結構型式。
無縫線路和普通線路相比,的區別是鋼軌的接頭也可以說軌縫大大減少,前文已簡單提到普通線路鋼軌接頭對線路來說是一個薄弱環節。鋼軌接頭的存在破壞了軌道的連續性,造成了不平順。也常常會產生鞍形磨耗、低接頭、接頭掉塊、夾板彎曲、軌枕破損、翻漿冒泥、暗坑、錯牙、支嘴等病害,這些病害的存在大大的增加了線路養護的工作量和費用。鋼軌接頭不僅給公務工作帶來沉重的負擔,而且對機車車輛的使用壽命、維修周期都有不利的影響。同時當車輛經過接頭時發出的震動和噪聲,使旅客感覺到不適。無縫軌道的出現解決了普通軌道接頭的問題,隨著告訴鐵路和重載鐵路的需要,相信以后大量的無縫線路成為修建的首選。
無縫線路當然不是完美的,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優點與缺點。對于普通的線路上基本軌的長度無非是12.5m和25m,也就是說每隔12.5m或25m就會有一個接縫,隨著溫度的升降鋼軌能自由的伸縮,因而積存在鋼軌內的溫度力較小。無縫線路可不同,由于鋼軌的長度很長,僅能在常軌的兩端有些伸縮,中間段不能熱脹冷縮,當溫度升高,將會帶來很高的溫度力,人們在鐵路線上采用強大的線路阻力來鎖定軌道,限制了鋼軌的自由伸縮。在我國是采用高強螺栓、扣板式扣件或彈條扣件等對鋼軌進行約束。實驗表明,直徑24mm的高強螺栓,六孔夾板接頭可提供40至60噸的縱向阻力。彈條扣件每根軌枕可提供1.6噸的縱向阻力。由于無縫線路中鋼軌所承受的溫度力的大小和軌溫的變化有直接關系,所以我們鎖定鋼軌時必須正確、合理地選定鎖定軌溫,以保證無縫線路鋼軌冬天不被拉斷,夏天不致脹軌跑道,危及行車安全。這當然也是養護維修的重中之重。
三、無渣軌道
無碴軌道是以混凝土或瀝青砂漿取代散粒道碴道床而組成的軌道結構型式,它具有軌道穩定性高,剛度均勻性好,結構耐久性強和維修工作量顯著減少等特點,對于高速鐵路較傳統的有碴軌道有更好的適應性。砟(zhǎ),巖石、煤等的碎片。在鐵路上,指作路基用的小塊石頭。傳統的鐵路軌道通常由兩條平行的鋼軌組成,鋼軌固定放在枕木上,之下為小碎石鋪成的路砟。傳統有碴軌道具有鋪設簡便、綜合造價低廉的特點,但容易變形,維修頻繁,維修費用較大。同時,列車速度受到限制。
作為最主要的無碴軌道結構型式之一,板式軌道在日本新干線應用廣泛。經過30余年的經驗積累,日本新干線板式軌道在設計、施工及養護維修等方面日趨成熟。自20世紀至今,累計鋪設里程已達2700多千米。國內對板式無碴軌道的研究是隨著對高速鐵路的研究不斷深入進行的,目前已在秦沈線狗河特大橋(741)、雙何特大橋(740),贛龍線楓樹排隧道(719),遂渝線,并在京滬高鐵上實現大規模鋪設。按照無碴軌道宜集中鋪設的原則,本線在長度大于6km的隧道及相鄰兩鋪設無碴軌道的隧道間小于500m的橋梁和路基鋪設板式無碴軌道。鋪設范圍包括“三隧兩橋”(依次為石板山隧道、黑水坪大橋、南梁隧道、孤山大橋、太行山隧道)以及其間的路基,共計鋪軌95.045km。其中太行山隧道全長27.839,居亞洲在建鐵路山嶺隧道之首。
板式無碴軌道由60kg/m鋼軌、彈性分開式扣件、軌道板、乳化瀝青水泥砂漿(CA砂漿)、混凝土凸形擋臺及混凝土底座等部分組成,軌下設置充填式墊板。
對無碴軌道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形成規范的無碴軌道計算理論,在本線板式無碴軌道設計過程中,我們在對中國內的三重疊合梁模型、德國的當量疊合梁模型深入研究基礎上,采用更為接近實際的有限元梁板模型。石太客運專線作為中國國內一條集高速客運與重載貨運于一體的客運專線,將首次大規模鋪設板式無碴軌道,而當前國內尚沒有形成規范的無碴軌道計算理論,因此需深入研究板式無碴軌道受力規律,以保證設計經濟、合理。采用有限元理論,建立了板式無碴軌道的梁板模型,應用大型有限元工具軟件A9BCB對模型進行求解。應用有限單元理論建立板式無碴軌道結構的整體模型:鋼軌采用彈性點支承梁模擬;扣件采用線性離散彈簧模擬;軌道板采用板單元進行模擬;CA砂漿調整層采用實體單元模擬;底座采用彈性地基板模擬,以反映下部基礎對軌道結構的支承作用;地基系數采用k30進行計算。
電子工藝實訓報告 篇3
一、實習的目的和意義
<成本會計>課程是會計學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同時也是一門專業實踐性課程。<成本會計>課程實習,是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掌握成本會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進行綜合檢查的教學形式。這個旨在綜合復習與鞏固成本會計的有關會計收獲理論知識的課程實習,是通過學生對會計實習成本會計資料的演練和操作、熟悉成本會計核算實務的整個流程,包括了解實習案例單位的基本情況、各種費用的歸集和分配、編制原始憑證、實習收獲賬簿、成本計算單的計算等,來增強建筑工程實習報告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感性認識,使學生掌握較全面的成本會計核算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除此之外,通過模擬案例實習,可以使理論課上學到成本會計的知識應用到實習體會的實務中,使學生得到實際鍛煉的機會,將學生置于會計職業的氛圍中,檢驗其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除上述的增強學生會計工作的實際參觀心得體會技能,也為學生上崗和從事與會計相關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實踐基礎。總而言之,課程實習增強學生的會計實踐能力、分析和初三英語學習計劃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就業能力。
二、實習的內容和過程
<成本會計>課程實習的主要內容包括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以及材料費用、工資與福利費、輔助生產費用、制造費用等各項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
由于本次課程實習的側重方面為品種法的核算程序,產品成本計算及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按照品種法的步驟進行:
1、根據產品品種開設基本生產成本明細賬和產品成本計算單,并登記其期初余額。
2、根據各項會計實習發生的原始憑證和其他有關資料,編制各種費用匯總分配表,并分配各種要素費用。
3、根據編制各種費用分配表,填制有關記賬憑證。
4、費用歸集。根記據實習收獲憑證逐筆登有關費用賬戶,進行各有關費用的歸集。
5、費用分配。根據有關費用賬戶歸集的費用,將各項實習體會按照規定的標準和方法進行分配。
6、成本計算。根據有關費用的賬簿記錄,按照一定的方法進行生產費用的分配,計算各種產品共產黨課培訓心得。
三、實習的收獲與會計體會
經過這五天的實訓,讓我真正體會到成本會計工作的收獲體會。課堂上我們有題目本身提供給我們做習題的各種成文的資料,根本不知道取得原始憑證的流程以及在取得過程的艱辛。而在模擬的課程實習中,我們只能根據教學軟件提供的背景資料或其他會計資料來發現數據的來源,并得不厭其煩的進行多次的填寫某些數據,才能編制成一張完整正確的費用匯總表。然而正是由于體驗到了成本會計工作的各種繁瑣的細節,我才在此次的課程實習中才收獲了不少的東西。
(一)x年校本培訓計劃和實際的結合,增強對會計知識的掌握
雖然我們已經學習了不少的會計專業課程,或者說課堂上的知識也掌握的挺不錯的,但是實務畢竟是實務,讓你一下子就去接觸實務的各種資料,你肯定是跟無頭的蒼蠅到處亂撞。這次會計實驗室的建成對我們這一級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踐平臺,所提供的實習軟件也是實務和理論二者的比較完美的結合。在實習過程中也讓我不斷復習以前所學的知識點,比如模擬實習中公司外購動力費占產品總成本的比重比較小,不需要單設“燃料及動力”成本項目,燃料費計入“直接材料”成本項目;材料費用的分配標準選擇會計收獲消耗量;輔助生產費用在各受益單位之間可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計劃成本分配法進行分配等。
當然成本會計的知識并不是會計實習收獲與體會存在的,還與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等緊密聯系,在材料費用的歸集和分配過程中,本軟件提供的廈門明光機械廠進行外購材料的經濟業務,填制的記賬憑證時我采用借記“物資采購”這個科目,經同學的提醒,才求職簡歷范文財務會計中有關的知識點,即若要求要計劃成本入賬,采用借記“材料采購”的會計體會。還有像材料發出的計價方法主要有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及個別計價法,該案例提供的老師個人總結背景要求用的是加權平均法。
(二)提高職業素質,培養嚴謹、刻苦、認真的態度
會計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所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具備耐心、細心和恒心等基本的職業素質,這些特性在成本會計工作中體現的更為明顯。因為頭兩天自己可以看到收獲體會實習公司經濟業務或費用的歸集和分配的答案,每次都是很粗心的完成一項任務,被旁邊同學問起時,不知道如何解答。正因為如此,也在心里下定決心,在以后幾天的實習中更加努力的積極的去完成成本會計的實習任務,不僅要把一些難點、重點搞清楚搞明白,連那些細節的東西都不能放過,從而加深理解了成本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和方法。舉個例子來說吧,我挺重視軟件提供的模擬實習的企業概況,我們做的廈門光達機械廠的案例就提到輔助生產車間的制造費用不通過制造費用60周年演講稿核算這句話,這可關系到后面的工資費用的分配,即輔助生產車間不管是車間人員工資還是管理人員的工資都直接進入“輔助生產成本”的科目。通過這些途徑來培養自己做為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
(三)提高專業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計算機錄入技能
21世紀是網絡信息技術的世紀,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依靠信息技術提高競爭能力。成本管理作為企業管理中的重要環節,而成本核算環節是成本會計信息系統的基礎,做為會計人員更應該提高有關計算機的技能。值得慶幸的是,此次課程實習在鍛煉我對成本會計核算中相關憑證的填制、賬簿的設置與登記、成本會計核算方法的掌握熟練程度基礎上,跟隨時代發展的電算化潮流,利用計算機來系統全面的進行成本會計核算工作,提高我的計算機錄入技能,為我以后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實習的不足與完善
(一)實習過程中不夠細心謹慎
做成本會計工作不能有寓言講的大丈夫不拘小節的態度。相反,做為未來會計人員的我們必須連一個小數點的差錯都要弄明白,不能因為只是0、01的尾差而小視,有可能會引起成本試算平衡表不平衡。
不過在剛開始的開設基本生產成本明細賬和產品成本計算單時,我卻忘了登記期初余額,導致返工現象的發生,想想要是能細心一點就不用做重復的工作了。
最重要的在產品成本計算及費用的歸集與分配的過程中我并沒有按步驟實施,導致后面的工作進行的不順利且經常進行返工現象。
(二)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過于頻繁發問
由于并沒有完全掌握成本會計的知識,加上有涉及到比較多的財務會計的內容,不懂的加上忘了的知識點,還有首次接觸成本會計的軟件,無法一下子把理論的知識與實務訓練聯系起來的緣故,導致我過于頻繁的提問,浪費了同學的不少時間。雖然說最快捷解決問題的辦法是發問,但是如果一遇到問題就提問,自己缺乏思考的能力,只會產生過于依賴別人的心理,對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也只會形成阻礙。解決此類問題的瓶頸在于要熟練掌握專業知識,不僅增強自身的思考能力,還進一步提高專業技能。
總之,經過這一周的成本會計的實訓,讓我掌握了成本會計工作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過程;會計有關的計算機操作的基本技能;將會計專業理論知識與專業實踐,很好的結合了起來,不僅增進了我們對企業實際工作以及運作情況的認識,也讓我們看清自己在會計工作方面的優點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