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價格調查報告(通用3篇)
市場價格調查報告 篇1
商務部發布食用農產品價格數據顯示,上周豬肉價格加速上漲,比前一周上漲2%。另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6月下旬以來全國豬肉價格漲勢明顯,近一周來漲速加快,東北地區漲幅居前。目前,全國豬肉價格已高于去年同期。
“近期豬肉價格上漲速度快、幅度大,超出了市場預期。”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告訴記者,夏季一般是豬肉消費淡季,但今年局部地區階段性供應較少,加上暴雨天氣導致生豬運不出去,養殖戶出現惜售心理,從而推升了生豬和豬肉價格。
馮永輝分析稱,全國生豬市場在經歷了連續近2個月的平穩震蕩后,近兩周漲幅明顯加大。在豬價大幅上漲的帶動下,仔豬和豬肉價格也繼續上漲,但漲幅均小于豬價。由于豬肉價格略滯后于生豬價格,下周豬肉價格還會上漲。
不過,從生豬市場的供需情況來看,生豬和豬肉價格進一步大漲的可能性不大。
天氣是左右農產品價格的重要因素。20xx年7月美國遭遇世紀大旱,令豆類飆升,玉米上漲幅度超過50%。就筆者觀察,20xx年全球氣候并非風調雨順,農產品或發力上漲,演繹年內翹尾行情。
目前全球天氣表現,南半球的阿根廷和巴西相對干燥,利于當地田間作業和作物收獲,而澳洲東部出現些許降水,影響有限。北半球的歐洲和中東相對炎熱干燥,前蘇聯從東到西降水減弱。而重點關注的區域主要來自美國、東南亞和中國地區。這三個地區分別為糧食主產區、甘蔗主產區以及中國自身。美國的糧食作物,主要是大豆、玉米和棉花處于生長的關鍵時期,而東南亞的季風降水對作物生長至關重要,中國“南旱北澇”的氣候特征值得關注。
美國干旱向中東部擴散
美國帕默爾干旱指數顯示,截至8月17日,美國干旱集中在西部地區,東部沿海仍保持了適宜的降水。不過從干旱監測圖看,美國干旱地區正逐漸向中東部擴散。和去年相比,目前美國的干旱程度大大降低,但從干旱覆蓋的區域以及后續的發展方向看,美國干旱仍可能給農作物帶來極大的`損失。干旱地區擴大到五大湖區域,該地區是美國大豆、玉米的主產區。因為春季低溫,玉米、大豆播種都相應延后,導致目前的生長階段相對推遲。盡管目前玉米、大豆的生長優良率較高,但吐絮率和鼓粒率分別為97%和72%,較去年同期分別低3個和18個百分點,較五年均值分別低2個和9個百分點。而美國近一個月來氣溫同比正常值偏低,或在9月迎早霜。早霜一旦發生,會給美國的大豆、玉米的最終產量帶來重創。
東南亞雨量充沛
東南亞主要是季風降水的情況,其中又以印度降水最終關注。數據顯示,截至8月21日,印度季風雨季累計降水725毫米,較正常值622毫米高17%。實際上,東南亞今年季風降水雨量充沛,6月中旬即全面覆蓋印度,較正常情況提早一個月,正常情況下7月中旬降水才會全面覆蓋印度。日前印度農業部提高了甘蔗單產預估,并同時上調了食糖產量至2500萬噸,遠高于最初預計的2350萬噸。筆者認為,季風降水有利于甘蔗的生長,單產提高的可能性很大,而對于食糖產量能否達到2500萬噸,筆者持懷疑態度,畢竟印度20xx/20xx年度甘蔗種植面積較上年度下降,來自單產的提高可能難以彌補種植面積下滑帶來的損失。
市場價格調查報告 篇2
為了解新棉市場價格變動情況,準確分析判斷后期棉價走勢,按照濱州市物價局《關于開展棉花市場價格調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山東省無棣縣物價局于12月1日至3日對全縣棉花生產、收購、加工、紡紗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從調查結果來看,今年我縣棉花種植面積大幅減少,單產增加,價格回升,棉農收入微增。
一、近三年來無棣縣棉花生產基本情況
20xx年全縣棉花種植面積35萬畝,平均畝產籽棉221公斤,總產7735萬公斤。
20xx年全縣棉花種植面積30萬畝,平均畝產籽184.5公斤,總產5535萬公斤。
20xx年全縣棉花種植面積25萬畝,平均畝產籽棉224公斤,總產5600萬公斤。
二、今年棉花價格行情
今年無棣縣新棉上市收購開稱價格為3.2元/斤,之后慢慢走高,二級棉收購價格最高為3.8元/斤,目前棉質下降,價格在3.60元/斤左右震蕩,較去年同期的3.0元/斤上漲20%。
三、棉花生產成本
今年棉花生產成本較去年略有下降。棉花直接種植成本為478.37元/畝(種子74.82元,澆地39.67元,噴藥107.14元、施肥156.87元、地膜27.54元、機械作業費72.33元),比上年減少21.63元,降幅為4.33%。主要表現在:
(1)農資價格有所下降。4月底5月初,我縣尿素價格為1.45元/公斤,較去年的1.75元/公斤下降7.64%;復合肥2.2元/公斤,較去年2.7元/公斤下降18.52%。主要原因是國內生產資料市場供應充足,國際生產資料的價格有走低趨勢,使得國內生產資料的價格較往年有所下降。農膜與農藥價格與去年基本持平。
(2)種子價格較去年略有下降。今年我縣種棉每畝種子花費74.82元,較去年減少0.34元,主要原因是今年棉農種植積極性不高,導致棉花種子價格下降。
(3)機械作業費、采摘費用與去年基本持平。農戶的機械作業費主要為機械播種,后期管理大多數農戶靠人工操作。今年機械耕地30元/畝、播種30元/畝,人工拾棉成本為1.4元/公斤,較去年基本持平。值得一提的是我縣爭取到了實行土地深松補貼政策,三年免費為農戶深松一次,這樣耕地費相應的就減少了。
四、植棉收益。按每畝產棉224公斤,棉價3.6/斤元計算,每畝的毛收入為1612.8元,去除直接成本478.37元,人工成本1000元和包地成本150元,無利可言。若棉農種自己的地,不算人工費,扣除直接成本,每畝收益在1134元左右。
五、存在的問題。全縣的植棉面積呈逐年下降態勢,由20xx年54.8萬畝縮小到今年的25萬畝,種植面積減少了54.4%。這主要是因為近幾年來棉花價格持續走低,棉農收益減少,極大的損傷了棉農的'積極性,加上種植棉花費工費時,大部分農戶紛紛調整種植面積,全縣產棉量大大縮水。棉紡企業反映,收購的棉花不夠用,企業吃不飽現象嚴重,經常停工,價格的低迷,也有些棉農存有惜售心理,小屯村的棉農們就放著一直沒賣,這也導致了貨源的緊張。而從紡織廠了解到,今后的棉價不會有大的變化,因為棉織行業需求后勁不足,國際市場用棉量少,對棉價并不是很看好。
六、幾點建議:
一是促進棉花生產的適度規模經營。當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足,勞動生產率難以提高。因此,應加大土地流轉,推進土地流轉平臺建設,促進適度規模經營,增加棉農收益,提高棉農種棉積極性。讓棉花生產規模化、機械化,以降低棉花生產成本,提高棉農收益。
二是建立棉花預警預測機制。由于農業生產效益的滯后性,農民缺乏科學的信息參考來決定生產,容易出現“棉賤傷農”的局面,不利于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業持續穩定。因此,應盡快建立棉花的預警預測機制,引導農民理性種植。同時,加強棉農生產信息化建設,通過各種渠道讓農民及時準確地了解國際國內棉花市場的供求信息。
三是進一步加強化肥、種子等農資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等到違法經營行為,杜絕坑農害農現象發生;加強優質、高產、適銷棉花品種的引進、繁育和推廣,優化棉花品種結構,提高棉花質量。
市場價格調查報告 篇3
一、主要農資價格及供應情況
1、化肥價格偏高,部分品種供應緊張。
今年元月以來,化肥價格持續走高,個別品種4月份的價格創歷史新高。岳陽產洞庭牌尿素去年4月份的購進價格為每噸1700元,零售價格為每噸1750元;去年8月份的購進價格為每噸1600元,銷售價格為每噸1650元,到今年3月底前零售價格分別為每噸1920元、1930元、20xx元,4月1日以后幾乎每天一個價,每噸最高達到2300元,比去年同期的1750元上漲550元,漲幅為31.43%,比去年8月份的1650元上漲650元,漲幅為39.39%。外地購進的尿素價格更高,如湖北產大蓮牌尿素購進價格每噸為2350元,零售價格每噸高達2450元。進口氯化鉀去年4月份每噸零售價格為2100元,今年3月底以前零售價格為每噸3600元,到4月份每噸零售價格突破了4000元大關。上漲幅度分別為71.43%和90.48%,幾乎翻了1倍。復混肥品種繁多,價格相差懸殊,最低的東方紅牌復混肥每噸進價為1100元,最高的鄂中(硝硫基)牌復混肥每噸進價為3900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大都在20%以上。
目前全區范圍內尿素貯存量嚴重不足,少數地方有斷檔脫銷現象。據商家反應,岳陽是尿素的主產地,但從廠家無法提到市場所需的尿素。
2、農藥價格漲幅較大,貨源相對充裕。
我區主要農藥品種的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以銷量最大的草甘磷和低毒鉀銨磷為例,目前草甘磷(30kg裝)去年同期每桶的進貨價格為58元,零售價格為每桶90元,今年進貨價格為每桶80元,零售價格為135元,進銷價格分別上漲了39.93%和68.75%。鉀銨磷每噸零售價格突破20190元,比上年同期的.16700元上漲了3330元,漲幅達19.94%。
3、農用薄膜價格相對穩定,供求基本平衡。
河南華豐牌地膜有上漲,去年同期購進價格為每噸13500元,零售價格為每斤7元;今年購進價格為每噸14500至15000元,零售價格為每斤7.50元至7.80元。湖北產南極牌微膜去年進貨價格為每噸14000元,零售價格為每斤7.10元,今年進銷價格與去年同期比基本持平。貯存充足,基本能滿足春耕生產的需要。
二、農資價格偏高和供應不足的原因。
仔細分析農資價格上漲,部分品種偏緊的原因,我們認為既有主觀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觀方面的因素。
1、廠家待價而沽,人為炒作。岳陽是湖南化肥的主要生產地,按生產能力推算,完全可以滿足岳陽的農業需求。然而,事實卻是農資價格偏偏高于鄰近的常德、益陽等地,一個重要原因是廠家待價而沽,炒作市場,人為地造成貨源緊張,價格上漲。
2、流通環節過多,抬高價格。據商家反應,以前大部分銷售商可以直接從廠家提貨,現在卻必須從廠家的代理商處如湘農公司提取,人為地增加了一道批發環節。緊俏的尿素還搭售復混肥,從而推動價格上漲。
3、農資生產成本增加,廠價上漲。由于工資、成品油價格上漲,使生產企業勞動力成本和運輸成本增加,造成價格上漲。
4、農資經營分散,缺少儲備。目前,我區負責農資供應的專業公司已實行改制,系統內職工個體經營,農資供應沒有主渠道,個體戶既缺流動資金,又缺少冬儲設施,無法確保化肥價格的基本穩定。
三、解決農資價格和供應問題的建議
1、組建專業公司,負責農資供應。政府應協調供銷、農業等部門利用現有資源組建農業生產資料公司,負責全區農資供應工作,充分發揮農資經營的主渠道作用,對經營虧損,財政可以考慮給予適當補貼。
2、加強成本監審,控制源頭價格。從目前的情況看,農資價格偏高和供應緊張與廠家不無關系。加強成本審核,控制好出廠價格,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一環。價格主管部門應定期對生產企業進行嚴格審核,并向社會公開成本信息,接受群眾監督。
3、加大執法力度,打擊違法行為。物價、工商、農業、質監等部門應切實履行自身職責,組成聯合檢查組開展農資執法檢查,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假冒偽劣等不法行為,以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