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質量報告(精選4篇)
會計信息質量報告 篇1
發展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也是重要體現,而企業的財務會計報告的會計信息披露是企業經濟情況的直觀表現,對于經濟決策者的決策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它也是企業對于自身發展的參考衡量指標,所以這些信息披露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為我們所重視。
一、財務報告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一)對無形資產的披露不全面
隨著我國經濟的多元化發展,企業的發展的影響因素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一個企業的固定資產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它并不僅僅包括金錢,物資等有形的財產,也包括知識產權,發明創造等無形的財產。并且這些在一個企業的資產評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知識為代表的的無形資產更能直觀的評價一個企業的地位和社會影響力,也更能判斷企業的未來經濟走向。而在財務報告會計信息披露中,往往依據傳統的信息披露的原則,而忽視無形資產這一點。這就導致了財務報告會計信息披露的不全面,不能滿足投資者,債權者以及企業管理者決策的需要。
(二)對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
不全面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企業必須要承擔和履行一定的社會責任,這也是現代化的市場經濟對企業發展的必然影響。一個企業的發展必然離不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免不了其他企業和行政執法部門的互相影響。在資源的使用上,企業對于資源的獲取途徑和對資源的使用率以及生產方式對社會的影響是不同的。另外企業的生產免不了會對社會環境造成或大或小的'影響,這些都屬于企業的社會責任,應該體現在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中。但事實上有不少企業忽略了這一點,并沒有將社會責任納入到會計信息的核算中,主要注重經濟利益而忽略了對社會責任的重視,是會計信息的核算不夠完善。
(三)信息的披露缺少時效性
信息具有一定的時效性,財務報告的會計信息也是如此。市場的形式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可以說經濟市場受多種因素的調控,所以他每時每刻都處于動態的變化中。這種情況下,經濟市場的一點小的波動,都會影響企業經濟管理人員的決策。但現在一般的財務會計信息報告是采取定期報告的形式,而缺少實時的披露,這就不能滿足決策者對于信息時效性的要求,不能滿足決策的需要。
二、強化財務報告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
(一)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加大監管力度
在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在依法治國的國家,要想保證一項工作很好的進行,必須有一定的法律規定進行約束。對于財務報表會計信息披露也是如此,要想加強對其工作的控制,必須完善相關的法規,這是工作順利完成的重要保證。合理的對財務會計信息披露進行管理,加強相關立法,加大懲罰力度,對企業管理者和會計進行相應的法制教育,讓他們認識到財務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意義。另外有關部門也要加大監管力度,定期和不定期的對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工作進行一定的檢查,并且制定一系列的懲治標準,對其工作可以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
(二)加強對無形資產和社會責任的披露
對于無形資產核算的忽略,我們應該從企業內部入手,加大對無形資產方面的重視。具體可以增設相應的科室,聘用專門的人員,對無形資產進行評估與鑒定,建立無形資產核算的體系。其次,對于社會責任的披露的忽略主要是在體現在企業對于環境的影響,這可以用法律規定來約束,企業的管理者也應該認識到這一點,承擔起應該承擔的責任。可以說企業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是分不開的,對于企業生產中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企業必須付一定的責任,這也從某種角度體現了社會的公平。
(三)提高創新能力,使會計信息披露成多元化發展
目前,我國財務會計信息披露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對于會計信息披露的方式進行改革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告別以往單調的信息,編制全面完整的專用信息報告表,其中的項目必須多樣,以滿足不同需求者的需要,可以使決策者從多方面了解會計信息的情況。這就要求企業對于經濟市場的情況足夠了解,需要有專門的經濟市場分析人員配合會計的工作。企業管理者一定要以發展的眼光來對待會計信息的披露,防止鼠目寸光,過分關注眼前利益而使財務信息失真。而新的會計信息披露中也應該反映出對于會計信息時效性的要求。首先在報告的周期上,我們可以適當的進行縮減,在信息的方式上,我們可以在傳統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的表格,圖像等,使決策者可以對信息有更直觀的了解。另外在信息的傳送方式上我們最好采用網絡傳送的方式,這樣可以減少一定的時間,實現信息的時效性。
三、結語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當前財務報告會計信息披露存在這些的問題,對其進行改革勢在必行。但具體的改革也是小的改革措施匯集起來的,所以在現階段,我們還是應該積極探索新的方式,對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小問題進行優化和創新。是我國的會計信息披露朝著準確,完整,直觀的方向發展,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會計信息質量報告 篇2
一、造成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1.從會計學自身的限制探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從目前的會計理論研究現狀來看,不論是國內的學者還是國外的學者都將研究的重點放在了對會計確認的研究上,即主要針對會計的相關性、可靠性、可計量性和可定義性進行研究。學者們對會計確認進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對計入到會計系統和會計報表中的事項進行明確的規定。我國學者張天西教授認為僅僅針對會計確認進行研究難以解決當前會計理論和會計實物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從而導致了整個社會范圍的會計信息失真。從總體情況來看,會計信息失真涵蓋兩方面的內容:
第一,隱匿會計對象。會計制度和會計規范并沒有對企業某些資產和價值的計量提供明晰的依據,比如說企業的無形資產、商業信譽、人力資源和環境成本都是難以用金額來計量的資產或者成本;
第二,會計確認基礎本身帶有主觀性。目前絕大多數企業的會計確認基礎都是權責發生制,其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存在主觀性,這種主觀性積累到一定程度勢必會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也會給企業進行會計信息造假提供機會和動機。
2.從合約、制度經濟學角度研究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舒爾茨認為制度是一種涉及到政治、社會和經濟的行為規則。社會制度主要通過物質、精神的獎勵或者懲罰來引導或者禁止人們的某些行為。我國學者劉峰通過對紅光實業的會計信息質量進行研究發現會計制度本身的存在和安排就會對高質量的會計信息產生排斥,并且誘發企業做出會計信息失真的行為。理論上講政府并不參與市場經濟的運行和發展,它只是經濟規則的制定者和監督者,但是從我國具體的國情來看,政府對具體經濟活動往往難以置身事外,一般情況下都會親力親為。這就導致了一些政府部門為了使得自己的業績看起來完美或者達到一些特殊的政治目的,忽視市場經濟的發展現狀和本地區的市場狀況,給企業制定超出其能力的經濟指標,并以行政命令的形式要求企業務必完成,以使得本地區政府的業績看起來完美無瑕。這使得企業迫不得已走上弄虛作假、篡改會計信息的道路,大多數企業的會計報表顯示盈利,而實際上卻面臨虧損。同時,各級政府致力發展經濟,將一個虧損企業通過虛假的會計信息包裝推向資本市場。
3.從倫理道德的角度分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王秋紅、雷又生認為社會倫理道德的缺失和滑坡使得人們在市場競爭中喪失誠信和誠實原則,整個社會的宏觀背景使得會計信息失真變得普遍而泛濫。不良的社會風氣在無形中影響了會計工作者、企業領導者、政府工作人員以及會計師事務所的思想觀念。政府工作人員受到官僚主義思想的影響,對數字經濟進行盲足追求,在執政的`過程中違背誠實守信道德原則,對會計信息弄虛作假;會計工作人員為了單位或者個人的利益可能對會計信息進行造假;會計師事務所為了吸引客戶、擴寬業務范圍,在我國法律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做出違背職業道德之事,沒有履行其經濟監督和會計在監督職責,忽視了其社會職責的履行,甚至為企業進行會計造假提供方法和便利,不但不對會計信息造假行為進行揭露和改正,反而成為會計信息造假的保護傘。
二、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
1.對于會計學本身的限制,會計學界對此有很多的研究
比如,對環境成本的計算、人力資源的核算以及公允價值計量等的研究。會計學界很多研究比較狹隘,難以解決會計實務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比如說企業的人力資源、商業信譽和環境成本難以用現有的會計確認計量標準計量;比如說在通貨膨脹時期難以計量泡沫經濟對會計計量單位和屬性的沖擊。有一些研究旨在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而很多會計學本身的限制尚處在研究之中。
2.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以及合理的制度安排
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可以在權利分配、權利制衡和信息披露上實現有效銜接、相互影響,這種制約和制衡迫使管理層披露會計信息,實現信息的均衡分布,充分解決逆向選擇的問題,使得公司治理結構得到循環式良性發展。政府通常采取間接調控手段行使其經濟管理職能,政府不能在當裁判的時候又當運動員,直接干預應該盡量減少,使得政府、企業和社會之間的關系得以捋順。
3.道德是法律的基礎,法律是基本道德強有力的保障手段
目前,道德水平滑坡干擾了經濟的正常運行,政府是市場規則的制定者,政府對規則的遵循狀況直接關系到道德建設的成敗。市政府要帶頭認真遵守市場規則,不制定違背市場規則的規定。注重會計職業道德的追蹤評價。有學者建議可以對全國持證的會計人員建立道德行為檔案,對在各類檢查中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登記,以采取相應措施;對企業建立起一套誠信評價體系,評價監督企業的誠信狀況,并及時在媒體上予以曝光,借助公眾的輿論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
4.加強會計人員的教育與培訓
會計信息失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類有限性的限制,吳聯生教授認為加強會計信息質量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加大對會計人員的教育,使其素質得到完善的提升,與此同時要提升對會計檢查和驗證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另外,筆者認為對會計機構人員的組成、會計規則信息傳遞和會計規則內部結構的改革來提升會計信息的明晰性、一致性和可操作性。馮淑萍認為提升會計信息質量需要從多渠道進行工作開展,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會計學會和理論界、教育界分別承擔一些責任,有重點的開展會計培訓工作。
會計信息質量報告 篇3
根據上蔡縣財政局轉發的駐馬店市財政局《關于開展全市行政事業單位政府會計制度貫徹執行情況調研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文件的要求,為切實做好我中心學校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實施情況工作的自查自糾、整改提高,進一步提升我中心學校財務規范運作水平,我校依據駐馬店市財政局《關于開展全市行政事業單位政府會計制度貫徹執行情況調研工作的通知》、《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管理辦法》、《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等有關法律制度規定,對20xx年度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實施情況認真進行了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組織領導
為確保此次自查工作順利進行,20xx年4月21日收到縣教育局轉發縣財政局轉發駐馬店市財政局的通知后,我校及時成立了以財務負責人董付山為組長,劉冬梅為副組長的自查自糾清查小組,積極開展自查自糾工作。
二、自查時間
20xx年4月21日至5月31日。
三、自查方式
自查小組成員參照《駐馬店市行政事業單位政府會計制度貫徹執行情況調研工作的通知》逐條對照,采取賬簿報表查閱和單據抽查等方式。
四、自查結果
(一)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工作情況
我中心學校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以及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配備專職會計及記賬人員開展會計核算工作。現有財務負責人1人,總務1人,記賬1人。各會計人員在會計工作中都能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要求認真履行職責,沒有違法違紀行為。
(二)會計核算工作情況
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政府會計準則制度》,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核算,不存在賬外賬,不存在私設小金庫行為。按照會計法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依法建立會計帳冊,正確設置和使用會計科目。原始憑證的格式、內容、填制方法、審核程序;記帳憑證的內容、填制方法、基本要求等符合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嚴格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設置、啟用、登記會計帳薄,會計帳薄的.結帳。更正錯誤的方法符合規定,做到了帳證、帳實相符。根據登記完整、核對無誤的會計帳薄記錄和其他有關資料編制會計報表,并做到了數字真實、計算準確、內容完整、簽字手續齊全。
(三)會計檔案管理情況
嚴格按照《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管理會計憑證、會計帳薄、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定期整理、立卷、歸檔。指定專人負責會計檔案,妥善保管。
(四)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建設監督方面
我中心學校歷來重視單位內部管理制度建設及監督,以加強財務管理,強化財務監督,增強法紀觀念和遵守規章制度的自覺性為目的。為保證會計工作規范有序進行制定了《xx街道辦事處中心學校財務管理制度》、《xx街道辦事處中心學校會計工作人員職責》等工作制度,明確了記賬人員與審批人員、經辦人員的職責權限,使其相互分離、相互制約,以明確責任,防止舞弊,各項業務事項得以有序進行;明確了財務收支審批程序和審批人的權限和責任,規范了各項資金的使用,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明確經費支出的范圍和開支標準,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控制經費開支,杜絕了浪費現象的發生;明確了會計工作領導責任制,初步建立并執行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帳務處理程序制度,內部牽制和稽核制度,財產清查制度等內部控制制度和會計管理及監督制度,進一步規范了財務會計管理監督工作。
(五)存在的問題和今后打算
1、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工作各項管理制度建設在新形勢下還需進一步完善。
2、會計工作缺乏創新,在精度和深度上欠缺。
3、財務人員專業培訓需進一步加強。
4、在實施內部監督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時,還未能完全達到《會計法》所規定的要求,預算管理制度、財務分析制度、稽核制度尚未健全,今后要進一步完善這方面的制度,實行更有力的措施,力求將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針對以上問題我校將及時糾改,在措施上既要抓好制度建設和會計出納人員素質建設,更要抓好各項管理制度的落實。
會計信息質量報告 篇4
通過自查,我局在某些工作性的專項資金招待費略微偏高。清查小組提出在以后的接待工作中必須要厲行節約,嚴格控制接待標準。我委根據文件精神,從12月上旬起,結合本單位的實際狀況,對本單位會計基礎工作狀況進行了認真的自查,現就自查狀況報告如下:
一、財務收支狀況
在財務工作過程中,本單位嚴格按照《會計法》的規定,依法設置會計賬簿,并保證其真實完整,根據本單位實際發生的業務事項進行會計核算、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財務法規,所發生的各項業務事項均在依法設置的會計賬簿上統一登記、核算,依據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會計核算,確保數據真實、有效。在安排支出時,分輕重緩急,保證常規和重點支出需要,既體現實際工作需要,又思考財力可能,根據辦公室各項工作任務,在財力可能的狀況下,有保有壓,確保重點,統籌安排,合理支出。
二、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執行狀況
根據本單位工作實際,在建立并實施內部監督和控制制度過程中,制定了《財產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各項制度的同時,相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嚴格遵守這些規章制度,有效地實施了內部監督和控制,保證了會計工作的`真實性、完整性以及單位財產的安全,加強了對本單位財產物資的監督和管理,杜絕了各種漏洞的發生,到達了以下三點要求:
1、明確了記賬人員與審批人員、經辦人員的職責權限,使其相互分離、相互制約,以明確職責,防止舞弊,各項業務事項得以有序進行。
2、明確了財務收支審批程序和審批人的權限和職責,規范了各項資金的使用,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
3、明確經費支出的范圍和開支標準,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控制經費開支,杜絕了浪費現象的發生。
三、固定資產管理和使用狀況
為了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和使用,在固定資產購置時,嚴格按照政府采購程序進行采購,并根據有關規定,建立了賬簿、款項和實物核查制度,通過建立健全制度,會計人員對各項財物、款項的`增減變動和結存狀況及時進行記錄、計算、反映、核對等。一方面做到賬簿上所反映的有關財物、款項的結存數同實存數一致;另一方面通過賬簿記錄和記賬憑證,原始憑證的核對,保證賬賬相符。無固定資產不入賬,公物私用及其他違規問題。
四、存在問題
通過自查,我委在財務管理和財務工作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在實施內部監督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時,還未能完全到達《會計法》所規定的要求,預算管理制度、財務分析制度、稽核制度尚未建立健全,今后要進一步完善這方面的制度,實行更有力的措施,力求將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