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萬重山漫想教案
【教學目的】
1、把握作者“漫想”的思路
2、品味本文的語言特點
3、培養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課文:
三峽,是我國名山大川中最令人神往的地方之一。她那神奇險峻的景物,令無數英雄競折腰。李白曾用“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眮肀磉_喜悅之情:毛澤東用“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這樣生動的筆法贊美社會主義的杰出成就。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劉征的《過萬重山漫想》來揭開三峽神秘的面紗,領略那奇美的景觀。(有條件可看教學錄象)
二、明確教學目標 [投影]
1、把握作者“漫想”的思路
2、品味本文的語言特點
3、培養想象能力
三、簡介三峽:(結合書本前面的一幅圖)
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它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關,全長193 公里。它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峽谷,被譽為山水畫廊,也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四、提出問題:假如你就站在甲板上,面對如此壯觀景象,你會想到什么呢?
⑴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⑵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⑶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⑷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⑸千古興亡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⑹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⑺面對洶涌的湍急的江流,航道的開辟者是誰?第一個穿越三峽的人是誰 ?
五、題解:
漫想指隨意不受約束地暢想。題目的意思是穿過三峽,掠過萬重山時的隨意的想象。
六、理清作者的思維流程:
1、快速閱讀課文,找出作者交代思維流程的句子以及“漫想”的內容,看看作者是否真的是“漫”想?
2、請學生回答以上問題:討論--發言 。
3、完成下表:
《過萬重山漫想》思維流程
七、作者為什么要“漫想”這些內容?想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
1、請集體誦讀11-12節。
2、學生回答:謳歌開拓者,謳歌知難而進的開拓精神(創新精神)。
八、品味語言特點:
1、這篇文章,不僅想象新奇,發人之未發,寓意深刻,而且語言簡潔流暢。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第九節,說說該段文字主要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
A:運用設問加排比的手法。
B:緊扣“漫想”,用設問,內容決定形式;為表現“第一個人”的義無返顧,用排比增強氣勢,仍是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
九、培養想象能力
1、面對三峽雄奇險峻的景色,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作者激動不已,思緒萬千。但作者并未落入俗套,陶醉于眼前的景色,而是展開深沉的思考:由自己穿過三峽,聯想到“第一個穿過三峽的人”,進而聯想到很多“第一個穿過三峽的人”,最后感悟出“難于計數”中的一部分,你能再舉出一些例子嗎?從這些例子中你能得到哪些啟發?
2、明確:(請同學討論回答)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趙武王的“胡服騎射”
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秦始皇
愛迪生發明電燈
瓦特發明蒸氣機
萊特兄第飛上藍天
比爾蓋茨的微軟公司
第一個舉起奧運圣火的人
第一個手拉提彈鋼琴的人
……
十、回顧教學目標 。
十一、作業 :課后練習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