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禪山記》疑難句子解析
1.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這是一個連鎖復句,用“……愈……,愈……,……愈……”來表示這種關系。第一個分句“入之愈深”是條件,第二個分句“其進愈難”是緊承這個條件所產生的結果。在這里要注意幾個分句的主語是不相同的,第一個分句的主語是“余與四人”,因承上省略,第二個分句的主語是“其進”,“其”是指代第一個分句,第三個分句的主語是“其見”,“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這句可以譯成這樣:進洞越深,那往前進就越困難,可是看見的東西就越新奇。
2.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這是一個“……者,……也”表判斷的句式。謂語部分的“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又是一個判斷句式。“乃”是判斷詞,課本上把“乃”注作“是”這是對的。但又說“乃”在這里有“在”的意思,這似乎缺乏根據。看來這是編者隨文意譯,而這樣的意譯是不妥當的。因為“乃”在辭書里,并不作動詞用。“華山之陽”譯作“在華山的南面”的“在”,只是在翻譯時根據前后文的意思添加進去的。這句話可以說成“以其乃在華山之陽名之也”,可見有沒有“在”字,“乃”是判斷詞。在這里還要注意:“乃華山之陽”是原因,“名之”是結果。“名”在這里充當動詞使用,釋為:稱或叫做。整句可以翻譯為:所謂華山洞的說法,是因為它是在華山的南面才這樣稱呼它。
3.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這是個翻譯時難度較大的句子。除了課文上的注釋,還要弄清楚①于:從。“于仆碑”就是從倒下來的石碑上。②謬:是由形容詞充當使動。“謬其傳”就是使那流傳的情況弄錯。③名:名詞充當意動,后面省略賓語“之”。“莫能名者”就是沒有人能以之為名,可意譯為:沒有人能正確地稱呼它們。整句譯成現代漢語是:我從倒下來的石碑上,又因而感嘆那些古籍不存在了,后代人就使那流傳的情況弄錯,沒有人能正確地稱呼它們,這種情況怎么說得完呢?
按:有人把“古書之不存”的“古”解作前人,古代。“書”是刻寫的意思,“之”代碑文,“不存”是漫滅,磨滅。意思是前人刻的碑文磨滅了。這樣理解就回應開頭的碑文漫滅,造成后人“謬其傳而莫能名者”,從而發出無限感慨。亦通。
- 高中文言文《游褒禪山記》精品教案(精選15篇)
一、教學導入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在作文課上集中練習了“感受生活—描寫生活”這一專題,其實在古文中不乏這樣的范例,“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大都是寫生活的典范散文。韓愈的《馬說》,柳宗元的《捕蛇者說》等均是由生活而感,由感而成文。...
- 高一教案《游褒禪山記》(精選12篇)
a.課時安排:三教時。b.教學目的: 1.思想教育目標:認識作者“盡吾志”的思想。 2.基礎知識目標:了解借游記抒發議論的寫法。 3.能力培養目標:古文的字詞句篇。...
- 高一下冊語文《游褒禪山記》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游褒禪山記》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掌握重點字詞。2、學習敘議結合,因事說理的寫作手法。3、理清思路,背誦全文。4、借鑒學習作者“盡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教學重點:學習即事明理,敘議結合,前后緊密相扣的寫作方法。...
- 高一下冊語文《游褒禪山記 》教案(精選3篇)
教材簡析:《游褒禪山記》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一篇補世力作。這篇游記,敘述他和幾位同伴游褒禪山的經過,并借此生發議論,說明要實現遠大理想,成就一番事業,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外,更需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頑強的毅力,并...
- 高一下冊語文《游褒禪山記》教案(通用12篇)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晚號半山。神宗時,曾推行變法,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我執政一日,新法便推行一日”。...
- 高中語文必修二《游褒禪山記》教案(精選16篇)
一、教學目標1.掌握文章大意,提升品味游記類古文的能力。2.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指導學生理清文章的內容和結構,體會作者“有志”“盡吾志”的人生態度。3.學習作者勇于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在學習上勇于探究的精神。...
- 2023屆高考語文《游褒禪山記》課時復習教案(精選16篇)
一、通假字1.長樂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二、古今異義詞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義:十分之一。 今義:數詞。2.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古義:不平常。 今義:用作表程度的副詞,十分,很。...
- 《游褒禪山記》的優秀教案(精選17篇)
知識與技能:1.掌握“各”、“極”、“觀”、“求”、“其”等實、虛詞的多種含義;辨析詞類活用的情況;學習判斷句的兩種形式,等文言的基本知識。2.了解作者生平、寫作背景、寫作意圖。...
- 《游褒禪山記》優秀教案(通用16篇)
A.課時安排:三教時。 B.教學目的: 1.思想教育目標:認識作者“盡吾志”的思想。 2.基礎知識目標:了解借游記抒發議論的寫法。 3.能力培養目標:古文的字詞句篇。...
- 游褒禪山記教案范文(通用14篇)
學習目標課標考綱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3、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 《游褒禪山記》教學反思(通用3篇)
游褒禪山記原文:(宋) 王安石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 《游褒禪山記》(精選15篇)
A.課時安排:三教時。2001年3月7~8日No.19&20&21B.教學目的:1.思想教育目標:認識作者“盡吾志”的思想。2.基礎知識目標:了解借游記抒發議論的寫法。3.能力培養目標:古文的字詞句篇。...
- 《游褒禪山記》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游褒禪山記王安石[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字詞。 2、學習敘議結合,因事說理的寫作手法。 3、理清思路,背誦全文。 4、借鑒學習作者“盡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教學重點]學習即事明理,敘議結合,前后緊密相扣的寫作方法。...
- 游褒禪山記(精選12篇)
A.課時安排:三教時。2001年3月7~8日No.19&20&21B.教學目的:1.思想教育目標:認識作者“盡吾志”的思想。2.基礎知識目標:了解借游記抒發議論的寫法。3.能力培養目標:古文的字詞句篇。...
- 高一下冊語文《游褒禪山記》教案(精選16篇)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晚號半山。神宗時,曾推行變法,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我執政一日,新法便推行一日”。...
- 高三語文教案